• 热门搜索词:
冷暖人生:五十年井下人生 被历史淡忘的他们
2007年07月26日 08:49  【
相关标签
 
   

一座被遗弃的矿山,一份远去的辉煌,从大上海到大西北,五十年的井下人生,陈晓楠独家探访三里洞煤矿,对话被历史淡忘的煤炭老工人们——黑色的父亲。

陈晓楠:刚刚的这位老人叫葛登发,他是中国陕西铜川市三里洞矿的一名老矿工。对当地的很多年轻人来说,葛登发曾经是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他们印象里,葛登发是个大英雄。他其实并不是一个道地的西北汉子,到如今仍然操着一口有点变了味的上海口音,在1955年,为了响应全国支持“大三线”的号召,葛登发和另外317名上海工人主动报名,他们戴上了大红花,登上了列车,来到了一个叫铜川的据说在地图上也找不到的地方。他们在井下一干就是半个世纪,如今这三百多人当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落叶归根,对大部分人来讲,那个故乡、那个大上海,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回忆。当然,他们当中也有不少人,已然把生命留在了这片土地。

从上海到铜川煤矿,“到重要的地方人光彩嘛”

葛登发1931年出生于上海,解放初期在华东建筑公司做了一名建筑工人,那时年轻的他,看中了邻居家的一位乡下来的小保姆,而这个叫刘美娣的姑娘,也喜欢上了高大勇武的葛登发,那是那个年代很少有的自由恋爱。

葛妻:他有力气,在上海建筑公司的时候,光扛水泥,一次就背五袋。

两个相爱的人很快结婚了。1955年,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到第三个年头,此时的大上海正经历私有制向计划经济转化人口过剩、百业待兴,这一年年底的一天,葛登发和工友们忽然被领导叫去参加一个动员大会,这其中包括22岁的姚洪昌、24岁的罗世俊、28岁的陆荣初和年仅20岁的周寿根。

陆荣初:国家建设正需要人才嘛,刚刚建立了铜川矿务局,正在建设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第一个现代化矿井,就是三里洞煤矿,将来都是机械化、现代化的矿井,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罗世俊:国家最需要的那是重工业,需要煤炭,我们感觉到重要的地方去,人光彩嘛,还给国家做贡献,越远越光荣,越艰苦越光荣。

就这样,铜川、三里洞、大西北、煤炭、重工业这些名词,第一次进入到这些20出头、正在为新中国的建设而欢欣鼓舞的上海建筑工人耳中,也扎根在他们心里,大家全部踊跃报名,甚至不顾家人的反对。

周寿根:报了700多人,挑了318个人,有的没来成的还哭了。

罗世俊:我老岳母不叫我来,哭着不叫来,我说你放心,现在共产党领导好得很,不会骗人。

建国之初,国家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立重工业基地,出于国防需要,当时的重工业基地都设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一场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工人大迁移,就成为大势所趋,像上海这样人口众多,产业工人基础最为雄厚的大城市,自然成为支援“大三线”建设的桥头堡。1955年12月18日,318名上海建筑工人,带着骄傲与憧憬,被欢送到上海火车站,登上了开往大西北的列车。

周寿根:副市长给直接送到火车站,然后敲锣打鼓地都在迎接,说去了以后好好干,干一番事业,不要给上海人丢脸。

  点击进入冷暖人生节目博客

点击进入节目表查看节目时间

点击进入凤凰卫视频道查看更多节目详情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编辑: 廖楠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