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曹景行:见证香港回归十年的变与不变
2007年06月26日 10:17腾讯  【
相关标签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在香港成功实现

主持人:另外我觉得大家可能也会非常关注这么几任行政长官的更替所带来的变化以及他们从政当中的政绩,您能不能客观评价一下?

曹景行:实际上就是两任,一个是前任的董建华做了八年,还有一位是现在的曾荫权,实际上是代了两年,要到7月1号,他才是他自己的这一任刚刚开始。当然我希望,如果他有可能做完这一任也是七年,然后再连任的话,他可能可以创造香港十二年的这样一个特首的这样。这两个人实际上所处的背景都不一样。应该说,董建华的那个时候是香港回归要第一次实现一国两制。谁都不知道一国两制怎么办?那要有一个使大家能够普遍接受,确实在他身上就能够体现,一国两制,港人治港,这样的一个人物当时选出来是董建华,包括香港以外的各方都接受。就连比如说美国、英国、台湾方面,甚至日本或者是香港的那些,跟大陆不是太接近的,也都觉得这个人物是可以接受的。当时选出来以后,都觉得香港选出来一个比较好的人选。但是他的第二任没有做完,后来辞职了以后又接替,当然有这个原因。应该说他的八年当中,最主要的,他作为第一任特首,一国两制这么一个,从理论的变成实践的他做到了。而且他在这八年,很不寻常的八年,很难的情况下,他是很勤勤恳恳在做,很认真在做。而且如果从个人的付出来说,他也付出很大。他可以第一任做完不做,但是那种情况下,他还继续做下去。后来他又辞职,我觉得这都是一种付出。他自己应该是很大的付出。对于他的工作,他自己也有过历史。我觉得也确实,时间长了会看得比较清楚,因为他当特首在政治上是很重要的一个完成,是安定人心了,这个最重要,这一点他实现了。但是在其他的行政管理上,有他的缺陷。他作为一个老板跟作为政治人物,政府的首脑实际上不一样的,他也没做过训练。我要事先要学了公务员,当时有一个设想,英国人后来不同意,就是在97之前设了一个副总督,这个副总督就是97之后可以接上去的。你先学,先知道怎么回事情,但是英国人不同意,没有这个安排。对董建华没有做准备的转型,也没有这种机会来转型,这两个工作是不一样的。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因为要体现港人治港50年不变,所以这个公务员是几乎原封不动。他作为一个特首是从原来私人企业转过去的,没有自己任何班子的。这个对他来说,第一届的政府,我们说磨合也好,我们说形成他的领导风格或者是领导核心也好,这个都是很大的挑战。

当然他个人的缺点,肯定有他的脾气,他的作风,他不太注意媒体。现在做政治人物,怎么可能不注意媒体,他不怎么懂得通过媒体,他是老实人。但是曾荫权跟他是不太相同的,曾荫权是本土,他的太太是澳门的,他自己是香港的一个土生土长的一个香港人,移民第二代这样的一种身份。跟董建华第一代从大陆过来的又不太一样。第一任的特色,竞选的几个都是上海背景的,很有意思。杨铁梁是上海人,董建华也是上海人。他们互相讲上海话。到第三届,他和曾荫权和那个大律师,他们都是香港本土的。他们是这种,而且曾荫权是从最基层的公务员一点点做起。所以他的竞选口号就是打好这份工。原来英国人在的时候,公务员队伍就是为英国人打工,不懂决策,不管决策。所有的决策英国人才不会教给香港公务员,全是英国人决策好,让你来执行。这也是董建华时候的一个比较大的遇到的问题。公务员体系要从原来的执行改到决策,谁来决策?怎么决策?都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当中。到了曾荫权接任的时候,这套班子怎么决策,基本上成熟了。所以有董建华在前面走过的路,他又是本身公务员出来的,又没有曾发安生这样的人在那边分权或者是内部的牵制,当然他应该比董建华管理方面,整体来说控制能力比较强。但是没有董建华这一段也不会有现在这种情况。现在第一任的首长特首,他的要求是是一个政治符号,他是要稳定人心,一国两制体现出来。

当时有没有可能选陈方安生,有没有可选曾荫权,不可能。选了以后,这当中,会不会选这样的人都成问题,包括当时的选举机制。第二,这样的人出来以后,大家是不是放心,各方是不是放心,中央是不是放心。现在经过这一段时间,当然比较成熟了。那就像曾荫权这样的,原来英国人培养出来的,比如说都可以作为特首这样的,这是香港很大的一个规划。

主持人: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请问您最后的一个问题。您也说过香港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其中它是把握了很多次的机遇,也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这么多年的发展中,都曾因为哪些机遇得到很好的发展的态势。未来它的发展会面临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曹景行:如果从80年代以前,大陆每一次出事就是香港发展的机遇。也不是他自己要的机遇,结果就是香港发展了。抗日战争的时候有不少当时逃避日本人逃到香港来,那还比较短暂的时候,当然后面一拨就是1949年,1949年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数字,1949年以前香港好像不到一百万人口。结果一下子来了一百万,接着又来了一百万,香港变成两百多万人的大城市,就几年里边,而且哪些人是带着钱来的,而且是各种各样的,应该说是社会的精英,落魄的精英跑到这儿来。比如说6、70年代香港起飞,起飞的原因很重要的就是,世界经济在发展了,人家产业转移了,中国大陆没开放,香港就抓到了这个机会。这是80年代以前,80年代以后,香港的机会是,大陆每一次越开放,香港越有机会。大陆后来改革开放了,也是香港的机会。这是历史的背景,这个很重要。香港就是命好。再有一个是香港本身因为英国人拿去以后,给了他一个体制,这个体制里边,实际上所有的人里边,来了就是寻找机会。来了人基本上都开始移民心态,就是我来了以后,就要先站住脚,然后能够生存,大家在这么一个小地方拼命的努力,拼命的干活儿,找机会,做生意。所有的各种人这方面的潜力全发挥出来,香港现在还是这样。到香港就会迫使你充分的去用自己的潜力,寻找自己的优势,然后寻找自己的机会,能够找到的,你就站住脚,你就是香港人了。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 前一页1234567后一页 >>
   编辑: 张梅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