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鲁豫有约:四合院的别样生活
2007年05月24日 09:59  【
相关Tag

 

陈鲁豫:童年那么多记忆您都用,真的我觉得特别好。您是个画家能把它画下来,否则的话就很遗憾。这画的是您家当年那院子吗?

陈鲁豫:过去就当年我们家那垂花门,你看,这是表达那会儿过年的场景。这栋房子已经拆了,就这门。

宣传片:上世纪50年代,随着北京人口不断地猛增,住房的修建,远远赶不上城市居民增加的速度,住房变得越来越紧张。如此一来,之前一家人一座院子的情形也越发地少见,一座四合院便住进了两家、三家,甚至多到十几家,成为了后来北京人所说的大杂院。今年66岁的王恒,山西人,1949年跟随家人迁到北京的孟端胡同,从此开始了北京的胡同生活,一住就是50年。在当年的这个山西小伙子看来,北京的大杂院,跟山西的农村似乎没什么区别,院门整日大开,什么都是公用,一家有了什么东西全院都跟着共产。1964年,王恒家就有了一台18寸黑白电视机,这顿时轰动了全院,甚至隔壁几条街的胡同。从那之后,大量的街坊邻居,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会在每天晚饭后,准时涌入王恒家,守候在他们家的电视机旁。这些胡同的门牌,是王恒在拆迁时精心保存下来的,他相信这些门牌的主人,一定都与他相识,他们一定曾经在很多个夜晚,坐在王恒家的院子里,共享过那一台18寸的精神食粮。

陈鲁豫:来,欢迎王恒老师。王恒老师之前上过一次我节目。王老师这么多年很有心,攒了很多的门牌号码,人没找您吧?都把人家门牌号,那个门牌都给揪下来。

王恒:他们都拆了以后我才敢去弄。

陈鲁豫:这是辟才胡同是吧,是不是那个实验中学在那附近?

王恒:对,因为我当时我上的实验嘛。

陈鲁豫:我一直以为叫劈柴胡同呢。嗯,然后这还有什么,这我都不知道了,什么井石坊街。

王恒:这都是我们家周围的胡同。

陈鲁豫:您攒了多少,这么多年?

王恒:我也没数过。

陈鲁豫:这是您家的"光荣军属"。

王恒:不是我们家的。这个门牌很珍贵,是那个抗美援朝时候,谁家有人参军,就在整个院子外头钉一个这样牌子。

陈鲁豫:您到北京的时候多大了?

王恒:1949年到北京的。

陈鲁豫:那会儿您几岁?

王恒:我8岁。

陈鲁豫:您家当时很不得了,有电视,那会儿没有谁有电视的。

王恒:我父亲在政府里头工作,我们家就我一个独生子女,所以钱稍微的富余点儿,那个电视800块钱,相当于我父亲3个月的工资。

陈鲁豫:那您父亲工资够高的啊。

王恒:他从来没跟我说过,所以买了个电视。

陈鲁豫:多大的电视啊?

王恒:17寸电视。这个电视机还很有意思,因为胡同这种氛围啊,你自己有一个电视,不让大家看那是不行的,我们也不可能那么去做。后来频道多了以后还底下打架,还得表决,有几个人同意演那个,有几个人同意演那个,最后大家一致通过。我们家的电视,大家说要看哪个就看哪个。

陈鲁豫:那把电视搁哪儿?

王恒:我们就放在院子。夏天就抬到院子里头,冬天就放到我们家一个窗子上,四合院那窗子不是很大嘛,把它对着窗子放着,然后大家就那个在院子里头看。

 

   编辑: 罗昀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