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郑律成:一支笔写出中朝两国军歌
2009年12月11日 16:14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提示】“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首昂扬的战歌,在抗日战争时期诞生,很快就唱遍中华大地,解放战争时期由《八路军进行曲》改称《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又由中央军委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唱到了今天,我国从小学生到老年人,几乎都唱过至少听过这首令人奋发的歌曲,她鼓舞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特别是人民军队。然而这首歌的曲作者,却不是出生在中国,而是一位朝鲜同志,他就是来自朝鲜南方全罗南道光洲的郑律成。1933年才十多岁的他,就告别了被日本占领的故乡来到中国,又于1937年辗转来到延安,从此将他的全部才华、热情以至生命,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和我们的军队一起前进,从而成为一位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在共和国和解放军的光辉史册上,已镌刻着他的英名。

今年10月1日,解放军三军将再次接受人民的检阅。千军万马洪流滚滚整装行进的时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将永远伴随中国军队的威武步伐。

今年,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中国军队的军歌诞生70周年。这首豪情激荡的进行曲,曾激励中国军民横扫倭寇、痛歼侵略者,一扫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赢得民族独立,迎来和平建设、改革开放的时代。

军歌诞生70周年之际,郑律成纪念馆在音乐之城哈尔滨落成。馆藏的丰富文物和翔实记载,为世人全面认识军歌的曲作者—人民音乐家郑律成提供了大量资料。

一支笔写出中朝两国军歌

郑律成一生谋求中朝人民的民族解放。其动荡旅程贯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反右”运动和“文革”动乱,其人生轨迹与现当代诸多声名显赫的人物的活动交织,其遭逢际遇穿插了多次重大事件,不谛一部微缩了时代风云的传奇故事。

郑律成、丁雪松和女儿郑小提合影

郑律成,1914年8月27日出生在朝鲜全罗南道光州珠月里。因朝鲜半岛已于1910年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朝鲜民族解放运动中心转移到中国,郑律成的3个哥哥都参加了朝鲜和中国民族独立运动。大哥郑孝龙、二哥郑仁济都因日本人通缉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大哥被日本当局长期监禁病故。二哥来华后进云南讲武堂与朱德同期学习,后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任中校参谋,参加北伐。郑家于中于朝两国,均堪称满门忠烈。

1933年5月,郑律成跟随三哥郑义恩来到南京,进入朝鲜革命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学习。其姐夫朴键雄任该校教育主任,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参加过广州起义。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犯上海不久,郑律成在南京结识刚刚完成《民族交响乐》和《救国军歌》的冼星海,冼星海邀约郑律成到上海。9月,郑律成来到上海参加战地服务团,创作歌曲《战斗妇女歌》、《发动游击战》。中共老党员杜慧君带郑律成到上海八路军办事处,潘汉年为其开具了去延安的介绍信,又带郑律成到南京见到“七君子”之一李公朴,李拿出30块银元给郑律成作路费。在南京,他们偶遇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宣侠父,宣又为郑律成给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林伯渠写了介绍信。

1937年10月郑律成背着小提琴、曼陀铃和一本《世界名曲集》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毕业后又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938年春的一次演出,郑律成和歌唱家唐荣枚为中央首长演唱他刚刚创作的《歌唱延安》,毛泽东等异常兴奋,不久中宣部将此歌改名为《延安颂》。不久,毛泽东听说一批刚从苏联来的朝鲜同志分配到359旅,嘱咐旅长王震:“鲁艺有个年轻的很有才华的作曲家,叫郑律成,可以找他和新来的朝鲜同志讲讲话嘛!”王震于是安排郑律成和新来的朝鲜同志见面,并到朱德总司令处会餐。朱德听说郑喜欢打猎,送给郑一支步枪。

1939年郑律成加入中国共产党,创作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前身——《八路军进行曲》。1941年与抗大女兵队长丁雪松结婚,丁雪松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任驻外女大使。1942年,郑奉命深入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任朝鲜义勇队负责人、朝鲜革命军政学校教育长。1943年秋,郑律成参加八路军武工队,在山西河北交界的元氏、赞皇一带亲自组织参与铲除敌特、营救战友。那段经历为郑律成所珍视,创作了“敌后武工队”的剧本。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叶研   编辑: machao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