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晨: 过一辈子人生 干两辈子环保
2007年11月20日 06:24中国环境报 】 【打印

第二天,6点刚过,大家陆续起床,发觉夜里天降大雪,直到早晨还有雪片纷飞。汪永晨穿着一身红色风衣,在雪地里梳头,兴奋得大叫摄影师给她拍照,一点没有整夜赶稿的倦意。之后众人吃过自己亲手参与打出来的酥油茶、糌粑,出发前往海拔更高的木格措湖泊。

绑着铁链的汽车在山路上爬行,一度几乎滑出路面,最后,终于在午后到达了木格措湖边。这时湖面云雾蒸腾,刚露出头的阳光打在一座木桥上,差不多就是原来设想修水坝的地方,而已经有确切的消息说,工程停建。众人被眼前美景震撼也为好消息振奋,大呼小叫起来。

突然,听见了汪永晨的哭声。

2003年6月,汪永晨第一次去木格措,从此开始了对木格措修水坝的关注和呼吁,其间经历了太多挫折、委屈、痛苦,虽保住木格措非她一人之功,但终究比局外人感受要深切得多。

马军对汪永晨说:“我们努力了,也留住了,应当高兴才是!”

汪永晨不管,搂着萧远放声大哭。15分钟之后,才逐渐平息,破涕为笑,对大家说:“对不起大家,对不起,我是高兴的!”

这是值得记述的一幕,而这一幕也很能表露汪永晨的特质——即使在做一件艰难的事情,她也仍然以文艺气息很浓烈、感情很饱满的方式去完成。

一路上,汪永晨既是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别人,又是以NGO专家的身份接受其他媒体采访,在两重身份之间来回转换,忙得晕头转向。但每到一处,她必定记得要到邮局为明信片盖一个邮戳,开始时大家觉得麻烦,但慢慢地所有人都把她的个人偏好当成了公共事务,抢着帮她去盖邮戳——她就是这样,用坚定的态度去感染别人。这个态度,让同行的人都相信,这个活动必然能持续10年,而不会是一年,或者两年。

第一年的“江河十年行”记录了大量对江河以及民众考察的素材,也向外界做了很多的报道,如若10年连缀起来,则可能为这一段中国江河被快速开发与

利用的历史留下记载。一行人看到,有些地方的民众,对于正在规划甚至勘探的水电工程,有非常好的参与意识,而更多的沿河民众却茫然无措,不知道将来的命运将走向何方。

细数来时路

汪永晨的“绿家园”组织成立于1996年,但她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则要早得多。1988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汪永晨制作了广播节目《救救香山的红叶》和《还昆明湖一池清水》,在听众中引起了反响。1994年,她因在节目中介绍了江苏一所农村小学的师生爱护小鸟的故事而获得了中国环境新闻一等奖。

1994年,她到美国采访,一位外国友人问她,是否认识刚刚在中国创办了第一个环保NGO的梁孔杰(音),回国后,她终于找到了,原来是“自然之友”的梁从诫先生。于是,她加入了“自然之友”,再后来,她发起了“绿家园志愿者”。她希望用一种松散的形式,让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听众都可以参与进来,而不是严格地实行会员制度。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曾繁旭   编辑: 李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