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点,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样能够把它合理的解构成一个很好的故事,我们自己的经验是,当你在现场做报道的时候,你注意只说一件事情,可能你的采访是丰富和多层面的,但是最终的落脚点一定不是你只想说一件事,只是纯粹的一个落点,这个时候你的用力会往一处使,有的时候在现场采集的时候有很贪的感觉,可能你采的东西都是在进行发生的事,但是你要想真正触及到人内心的感受的时候,可能还要集中精力的去组织。就是找好一个角度,就可以举重若轻。因为我们在现场采访过程中,是有很多的局限,比如时间的局限等等,未必有全程实时的报道,但是你找到一个点,而这个点你认为他应该是和人物的内心是有关系的。
陈坚的生死之间 贴近人性 新闻也温暖
另外,还有一个心态的问题,就是我们自己的感受,在现场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就像我们在汶川做陈坚报道的时候,当我们发现陈坚这个人的时候,马上决定不做走马观花式的报道,其实在当时选择在一个地点沉下去七八个小时是要做很大的冒险,因为有的时候可能什么都抓不到,因为像他那样被埋的人非常多,可以随便在一个点去沉下,我认为在任何一个点上都会是一个好的故事,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生死之间的故事,这有足够的张力,当时我们选择陈坚,我们在那里呆着几乎是十几个小时时间,这在现场应该有一个非常朴素的心态,应该想做这个报道的结果是什么,你这个选择给你带来什么,我觉得在现场还是应该感受到事实本身,或者是现场大于任何事情。所以我觉得我们在那里的选择,事后看起来是非常正确的,只有有这样的耐心和真正朴素的心态,才能够贴近人性和事实本身。
另外还有一点,因为说到记者,记者最大的工作是采访,像我们在现场很少会做到,一般我们不是揭秘的报道,首先的一点是要去除杂音,有的时候我们谈话的语气是拉家常的事情,因为要破除记者和北方者的界限,但是不能真的拉家常,想到什么聊什么,记者肯定是对人物的梳理和解读,你的语言不是超生活的,但是内心还是有一些提炼,所以拉家常的态度,不能真的拉家常,但是内心应该有一种文学性的提炼,所以每一个问题是带着你对这个人物的解读。
在这种过程中,去除杂音,就是去除掉对你节目一些主题无关拉家常的一些东西,而是要非常纯粹的安排自己在他身上设定的点往下走。还有一点是去除杂念,更多的是在现场不要感觉到自己的一个记者的姿势,这种“姿势”其实是很影响和一个人正常交流的,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应该直达式的核心,你是想在这里传达什么,而不是想表现什么。记得在我们地震报道中给我们一个评价,现在回想起来是我们真的想追求的目标,深入但不刻意,触碰但不伤害。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我觉得更多的是把问题作为交流的气场,所以有的时候未必会问问题都可以得到非常好的答案,这可能还是在构件一个气场的时候,或者你的内心真诚度如何直接导致这样的气场是不是有。
还有一点是细节和场面,可能在问一个人问题的时候,即便他有再好的表现能力,可能都需要你引导他回到原来的现场的那一刻和那个地点,你自己把自己放到和他设身处地的感觉的时候,因为人是靠细节活着的,我们听别人讲话也是到他一些细节的东西,他可以超越内心的距离,给你一种心理上非常贴近的距离。
总之,要讲到新闻的温度,首先我们作为记者的内心一定要有温度的,带来并不是冷冰冰的报道,多半好的记者应该是他们内心的良知,有思考的能力,他们有揭示不平的勇气,但是他们是发现美好和发现伟大愿望的能力,我们有温度,新闻才有温度。
凤凰卫视记者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师生座谈 更多现场
吴晓镛:凤凰的专业源于对华人基因的赤诚导读:凤凰卫视美洲台台长吴晓镛:“华人的声音 在世界上到底有多大,国际新闻一般无非就是那几家,像法新社,路透社等,西方一些大的新闻 社报道了一些和华人相关的事情,一些报道出来的从根上是有偏见的,或者是报道的是根本不了 解情况的。凤凰卫视的海外电视台希望就是根据这种情况,以华人的视角来报道世界上的事情, 给华人观众提供更加通俗,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新闻。”[点击全文] |
作者:
摄影 赵佶
编辑:
陈雪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