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登记变迁60年
2009年08月26日 15:52中国宁波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20世纪60年代婚姻登记类型:文革古板型

【举着毛主席语录结婚】

讲述者:胡先生,70岁,退休老干部

我结婚时正好赶上“文革”。那个时候我在部队工作,从恋爱到结婚都是要向组织汇报的。结婚之前没有婚检,但是政审做的特别严格,政审之后办手续很简单。没什么结婚典礼,单位同事、领导加上亲戚朋友一起吃了顿便饭。倒是确实宣誓了,我们两人都举着毛主席语录,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连我和老伴领结婚证手里也拿着毛主席语录,那时候就觉得主席就是我们婚姻的见证人。

那时候还兴送“革命礼物”,我们收到的结婚贺礼多是镜子,上面印着毛主席像还有语录。我记得当时屋子本来就小,结果光镜子就挂满了一整面墙。

20世纪70年代婚姻登记类型:托人办证型

【那年代办事讲究托人】

讲述者:李先生,54岁,私企老板

1978年,我们要结婚了,结婚要双方当事人到一方的户口所在地办理结婚登记。怎么办?当时我工作非常忙,又要请假,耽误工作,还要花不少的路费,可是我不去她就得来。正在犹豫的时候,我爱人来信告诉我,她已托人把结婚证领了。在那个年代,办什么事都讲究托人,当时觉得还非常得意。

一年后,爱人生了个儿子,我去派出所给儿子申报户口。警察同志很客气地说到:“请把你们的结婚证给我看一下。”我说:“还要结婚证呀?我没有带来,我这就回去取。”我跑回家里,拿了结婚证。我才第一次仔细地瞧了瞧结婚证,“宁波市海曙区革命委员会”的大印清楚地盖着。

20世纪80年代婚姻登记类型:提前准备型

【跑了多次都办不了证】

讲述者:李女士,46岁,单位会计

我是1988年结婚的。之前听说很多人因为不熟悉登记流程,跑了很多次都办不下手续来,我就提前找了很多已婚的朋友咨询了相关内容。一般人登记都要选好日子,只要提前准备好,到登记处15分钟就能解决问题了。我从婚检到最后的登记大概只花费了一天不到的时间,还是挺快的。

结婚那天,光礼服我就准备了三身:中式、婚纱、西服。宣誓似乎没有,只是司仪口才很好,讲了一些非常精彩的话。我们的婚礼还是很中式的,因为我总觉得西式的婚礼尽管神圣却没有中式婚礼亲近热闹。

20世纪90年代婚姻登记类型:跑断腿型

【登记堪称一项工程】

讲述者:张女士,35岁,国企职员

我和丈夫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个秋天登记结婚,那真是终身难忘的日子。

那时候结婚登记堪称一项工程,又是写申请,又是开证明,又是到指定的地点照结婚照,又是取户口,又是婚前检查……

婚检需要一天的时间,我们如期地完成了婚检,熬过了老旧的婚前教育录像,拿到了同意结婚的证明。结婚登记的那天早晨下着小雨,我们必须赶在婚姻登记处一上班就办理才来得及赶回来上班。我还记得那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我们拿着喜糖和一大套证明材料等在婚姻登记处,终于郑重地按下了手印,终于顺利履行了登记手续。领回大红本子的时候,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接下来是冒雨飞车赶回单位上班。

21世纪新鲜年代婚姻登记类型:轻轻松松型

【未来人的婚礼畅想】

讲述者:郑小姐,25岁,自由职业者

我还没有结婚。我觉得政府决定不再要求单位组织的介绍信是对公民人身自由的尊重,我支持。对于仪式,我比较欣赏西式婚礼中对“忠诚”、“扶持”与“责任”的强调。我还认为宣誓是一个很必要的环节,就像在相恋阶段人们互赠信物一样,这也是一种对爱情的表达方式。通过宗教般正式的言语和形式能让人更加相信感情,更加坚定感情。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信赖感。我要是将来结婚或者为朋友设计结婚典礼一定会加上这一项。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蒋菡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