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胡适与韦莲司的精神恋
2009年09月14日 14:38新世纪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爱隔着汪洋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杜威的中国门生胡适,于1917年通过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论文答辩,还没等到方帽子就在回国前专程到绮色佳辞行。

在绮色佳的5天(1927年6月10日至14日)“殊难别去。韦夫人与韦女士见待如家人骨肉,犹难为别。”

此去经年,胡适娶妻生子并在新文化运动中声名斐然,隔着汪洋的韦莲司一直感同身受地为他祝愿。

而他们的再一次见面,是在10年之后。1927年3、4月间,胡适此次赴美与韦莲司两次聚首,他在西雅图登船回国前,写信给韦莲司“唯一的遗憾是我无法待的久些”。

韦莲司也在4月6日给胡适的信中第一次理智地论及胡适的家庭:“你们两人同是一个不合理制度下的牺牲品。”

他们在1933年9月的重逢,可以看作是胡韦交往中的里程碑。这一年,韦莲司再次引述了自己6年前给胡适的一封信:“你塑造了一个幻象中的女子,亲爱的适,让我们继续穿着这身正式的外衣吧,否则你所喜爱的这个幻象中的女子就会死去……胡适——是不是更喜欢那个幻象中的女子呢?她也许很美妙,但她毕竟是我,那个胸部扁平又不善于持家的我,那个头脑不清而又不得体的我,是这个我触摸到了你的躯体和眼睛。我简直不能相信,你竟爱上了这么一个可怜的东西,然而,你的爱却裹住了我。胡适,我爱你……我们如何能将这件事公开于众,而不引起别的人嫌恶?要是我们真能完全生活在一起,我们会像两条溪流,奔赴同一山谷”。

韦莲司最后的关切

1959年,74岁的韦莲司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房子全部租出去,为胡适建立基金会。

她自己住在一间车库改的卧室里,卧室的改造从刷油漆到绿化草地,一切生活中的打理全靠她个人的体力,与社会的唯一联系是到小儿麻痹医院当义工。

在胡适68岁生日的祝寿信中,韦莲司送给胡适一个特殊的生日礼物。她提出把自己一生的几千美金积蓄为胡适建立基金会,“我想为你重要著作的出版和英译尽些微薄的力量。譬如,你早年所写那些具胡启发、充满活力和造力的作品,都是用中文写的。我要确定,在我身后,有笔款子专门用作这个目的。这笔款子也许不过几千块钱,但如果运用得当,当以用这笔款子作为开始,逐年递增,结果可以成为一笔可观的基金。”

1962年2月刚刚回到台湾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才4个月的胡适心脏病发作猝然离世。3年后,韦莲司把她50年中胡适寄发的所有函件寄到台湾,1965年1月27日韦莲司应江冬秀要求给她寄去一份手写的自传。这位一生坚持自己爱情理想的女性在给胡适遗孀的自传中写道:“我无非是一个幸运的胡博士信件的接收者,而这些书信也生动地取代了日记。”

胡适需要精神伴侣

在胡适受命担任驻美大使之前,韦莲司早已与胡多次书信讨论此事。

在周质平披露的书信中,韦莲司说:“你不仅属于中国,你属于整个时代和时代里有危局。在一定的范围里,你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像奇迹一般,你回答了时代的需要。”

这位西方奇女子认为:“当前各国正热衷武器竞赛和战争,此时是否应该有个人出来,改变人们的看法,让武力的使用朝向另一个有利方向?你属于全世界。”这无疑是对胡适驻美国最有力的鼓舞。

受到这一鼓舞的胡适回复她:“我答应你,我不会完全心不甘情不愿地来进入这个新的外交生涯,但是我并不相信这是我‘充分发挥’的方向。我会全力以赴,因为这是攸关我同胞生死的事,如此而已。”

“韦莲司对于胡适最主要是一种精神需要,精神对一个高层读书人来说是更重要”。耿云志说:“胡适回到北京后给母亲的一封信中说:‘我在美国曾有女朋友可以交谈,对自己有启发对性情也有好的影响。但是到北京后,很少有女性可以交谈,仅仅和章士钊太太吴弱男相识有交往’。而韦莲司确实是他精神上非常紧密的朋友。”

(本文作者/杨东晓 文章节选自《新世纪周刊》2008年第3期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杨东晓   编辑: machao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