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 > 笑骂凤凰 > 正文 |
|
解密凤凰之二:冒险
我把人分成四种,一种是情况明,决心大;一种是情况不明,决心大;还有一种是情况明,决心不大;最后一种是情况不明,决心不大。我是属于第一种,属于在下决心上比较到位的一种。——刘长乐
我曾执著地认为刘长乐是一个冒险家,因为中外传媒大鳄们极力倡导的“冒大险、得大回报”的信条,应该是通用的。
可是我这个判断却遭到了刘长乐的极力否定,“我不是一个冒险家,我们做事情都是要经过很精确的考量的,都要靠数字来思索,靠数字来架构和计算。”以他的见解,凤凰卫视的落地是财富积累+商业经验+核算能力+卫星电视的结晶。
刘长乐的军人出身恐怕是他解释自己“不是冒险家”的最佳理由。1970年,已在兰州制药厂某车间当了小头头的刘长乐主动选择入伍。他不避嫌自己是“后门兵”,因为他是一个近视眼,“不走后门当不了兵。”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后门兵没有选择当时最热门的文艺兵、汽车兵之类,而是去了野战军40军工兵一连。“工兵连每次抢险救灾都在最前面,逢山开道,遇水架桥,这就是工兵。”刘长乐生怕记者不谙军队常识,他很仔细地解释工兵的功能。
1975年,24岁的刘长乐是工兵连的排长,他很看重自己的官衔,因为“这代表的是责任。我在救灾中间应该起的作用就不是要保一个人,而是要保一片人,承担着很重要的责任”。当年营口大地震废墟残垣的场面让刘长乐第一次赤裸裸地面对伤亡、面对灾害、面对天崩地裂生与死的考验。转过年来的唐山大地震,刘长乐以工兵连指导员的身份再次参加抢险,刘长乐的母亲回忆儿子当时的情景时说,“瘦得厉害,两手十指的指甲都磨掉一半,指头肚全部结痂。”
这段军旅生涯让刘长乐受益良多,从苦难中生存下来仅仅是他的本能反应,以苦为荣、苦中作乐才是他追求的心灵境界。时代赋予他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远远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十四五岁时开始串联跑遍全国,十五六岁时父母被囚禁,“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还没来得及去准备承担一些大任的时候,这些大任就砸到你脑袋上了。”
1994年,刘长乐控股的香港乐天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运营已有相当规模的资金积累,具备操作卫星电视的实力。长期以来,刘长乐一直怀有“环球华人卫视”的梦想,时机成熟,他开始琢磨为他的卫星电视寻找一个价格比较合适的卫星转发器。他的目光停在了“亚洲一号”卫星上。“亚洲一号”已经被默多克旗下的香港卫星电视所垄断,默多克持有“亚洲一号”的最大控制权,任何一家媒体想使用“亚洲一号”,都必须经过新闻集团的批准。
对于租用卫星转发器,默多克开始一口回绝。很显然,凤凰卫视的出现必然会对其卫星电视构成威胁。在谈判的过程中,由于卫星电视长期业务不佳,更由于刘长乐横跨两岸,拥有傲人的人力资源,双方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此时,“亚洲一号”上的蒙古电视台因为财力原因正准备撤出,这给凤凰卫视创造了一个绝好的机会。然而,在谈判过程中刘长乐似乎不那么热衷于卫星转发器,他猎寻的目标变了,他正跃跃欲试于他的“借船出海”:“卫星电视中文台是现成的,我们用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使得卫星电视中文台有这个机会和凤凰卫视重组,然后拿过来。这是一个非常贴谱的运营。”
借着“卫星电视中文台”这艘“万吨轮”,凤凰卫视开始乘风行船,不,是“乘势而行”。
刘长乐非常强调催生凤凰的“贴谱性”,正因为许多人不明白其中的原委,误以为凤凰创业是“异想天开”,所以才出现以后真的也有人在异想天开地做着凤凰梦,结果当然是不了了之。
“不是冒险家”的刘长乐比较喜欢学习哲学,也喜欢当领导,据说当领导时间比较长,从幼儿园就开始做这一行。他的逻辑思维比较强,最大的长处就是“周密地思索”。不用说,十载军旅生涯的磨炼极大地增加了他承受压力的能力,更让他能够在充满硝烟的商场敏锐地捕捉到先机,在与对手对峙的过程中准确判断,以最缜密的思考当机立断拿下战争。
2000年6月30日,凤凰卫视在香港创业板上市,集资9亿多港币,从开播到上市仅仅历时4年多的时间,这在香港是破天荒的事情,在国际媒体界亦极为罕见。因为一般而言,卫星电视要做到收支平衡至少需要7年的时间。当日,香港证券交易所内媒体云集,刘长乐笑眯眯地与前来道喜的客人频频碰杯,这一步走得要紧啊!
如果说催生凤凰和凤凰上市是刘长乐志在必得的两件大事,那么2001年1月1日凤凰资讯台的启播则让刘长乐在全球华语传媒界名声大噪。这个当时世界上惟一全天候24小时滚动播出时事、财经新闻的华语卫星频道,由于对新闻事件快速的反应以及信息量大、立场客观,被外界称为“华语CNN”。说到凤凰卫视这个“里程碑”式的动作,刘长乐闪烁着狡黠的眼睛,“这里面有很大的一个商机”,他告诉《人物》杂志,“如果要我说这些年哪些事情对我比较关键,那就是打造凤凰、凤凰上市以及资讯台的开播。”
编辑:
王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