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高考状元一席话引争议 “寒门出贵子”为何越来越难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四十年前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四十年后,对于高考制度的批评和反思却屡见不鲜,高考恢复四十年来,中国大学数量成倍增长,录取人数也一路高歌猛进,到2016年底,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总规模达到3

康健:教育的发展常常看到恶果才开始收缩

汤敏:我来反驳您的观点啊,当时没扩招之前,中国很可能是全世界最难上大学的,当时我们的年轻人18岁到22岁,这个叫适龄青年,上大学率是4%。当时菲律宾跟我们中国的人均GDP一样,它(大学入学率)是31%。

张鸣:但是那位先生说了,他七十多个小学生,到他高考的时候就剩他一个了。

汤敏:这样扩大七十多个就剩他一个,那我们大学更应该扩大。

张鸣:你现在什么招收百分之八十多,那是因为你现在已经什么都淘汰下去了。

汤敏:不,我再讲。

张鸣:就是因为你上学没有意义了人家不上了。

汤敏:不对,不是这个问题,当时我们的,当时印度比咱们中国人均GDP三分之一都不到,它的适龄青年上大学率8%,比咱们高一倍,是吧。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上大学,你想啊当时上大学多难,是了,我们当时77级,77级只有27万人上大学,是吧。那么现在是700万上大学,现在得扩大了20倍。

张鸣:他是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伤痕累累的教育体系,大学也如此,没有说1998年扩招的时候,大学就恢复过来了,我们当时问题非常多,你不改这个问题,然后你就开始扩招,为了所谓拉动经济。好,你经济是拉动了,怎么样,你把一代人多一半人都毁了。

胡一虎:但两位先暂停一下,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谢谢两位,两位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是这里头教育的改革坦白讲,它是很难的,为什么,因为它有相当大的阻力,还有教育理念的分歧,就会有不同的站队,但是今天如果你在画面上所看到的我们所有的华人一看到说,您看2017年中国大陆的高校毕业生将达795万人,有人就会想到这是就业季最难最难的时刻,可是我想问康校长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情什么的教育理念,来看这个教育的成绩单呢。

康健:我们这个教育的发展常常看到了恶果才开始收缩。

胡一虎:这是恶果吗?

康健:这时候找不着工作,就是恶果,什么是恶果。

胡一虎:你直接这样把它划成等号了。

康健:对,是啊,我觉得用经济的或企业化的思维来讨论教育,其实是挺危险的,因为教育是人人都在谈,但是教育很专业,我不是说我学教育,我就在说教育专业,而是说我们的结构不合理,片面地扩充数字一定是恶果,因为这里面不仅仅是一个数量问题,它还有一个质量问题,有一个方向问题。你比如说我们大量的独立学院,大量的三本学校,农村的孩子有机会了,到这儿来了,结果他拿了三本的文凭,拿了独立学院的文凭,回到乡里,他是最穷的人,最没有工作的人。人家没有上学的人回来盖了房子,然后家里也富裕了,所以后来反对最开始反对这个扩招的,是农村的孩子,说打死我,我都不不去到那个学校去上学。

胡一虎:但是等一下,这个板子打在扩招上是公平的吗?辉耀跟志文,请补充。

王辉耀:对,我觉得是这样啊,我觉得汤敏先生原来这个提议呢,他刚才说了是扩招一倍对吧。但是呢,我觉得后来可能是不是扩招的这个量现在到七八倍,这个步子是不是稍微有点快,但是我同事也觉得呢,就是可能我不仅是做大学的扩招,就是我们应该更多地在职业学校,包括中专,包括技校,包括各种职业的培训学校。就是为工匠中国做准备的话,可能我们今天的这个就业季就没有这么难。所以我觉得当时扩招应该就是全面的。

汤敏:700万这里头一半是在职业学校里头,你别以为700万全是进的北大清华,

王辉耀:好,那就好。

汤敏:职业学校一样扩大得非常快。

王辉耀:对,它们就是这个就是好多它可能都去戴帽子了,都是变成大学了,包括好多大学合并了。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是说可能稍微走得稍微就是步子大了点。

陈志文:不,这个并不是合并了,2000年我们有1000所大学,现在,今年2600多所普通大学,就是扩招以后伴升的,学校再次有一个反弹。

胡一虎:志文,我记得你以前是反对这样概念的,反对扩招,但是现在你很务实地来看呢。

陈志文:20年之后,我回头再看这件事儿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我的看法又会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显然它(扩招)是利弊都有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至少给大家提供了一种选择的机会。同时大家仔细想,中国飞速发展的这20年里边,我们从77年到现在总共招了大概1.3亿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后面这段招的,那么是不是也是为经济的发展,作了一定人才的储备,作了一定的贡献。

胡一虎:但相对地扩张发展到现在为止接下来该怎么走,就是你扩招你影响到了整个教育水准的品质,该怎么样在这个部分作个调整呢,康校长。

康健:其实大学反思大学自己,现在问题太严重,是自己需要改革的地方有很多,包括我们的学科结构,包括我们的教学方式,很多地方都有,所以现在很多地方是扩招以后造成的就是掺凉水,摊大饼,就是这样的话,造成教育质量,甚至教育方向性的问题。

汤敏:教育的问题,不是因为扩招造成的,教育的问题刚才您说的问题扩招前照样存在,不能因为说你们刚才说了,等我大学改好了以后,我再扩招,那猴年马月你改好是吧。我们没有动力改,而且剥夺了我们这么多年轻人上学的机会,因为我大学这批老师我想改革,我要没改好之前你们出去打工去吧。这个合理吗。

张鸣:他上大学还不如打工呢。

汤敏:我觉得这句话不对。

张鸣:很多都是这样,很多还真不如打工呢。

汤敏:可能有,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上大学还是比打工好,而且这个你不能说。

张鸣:有什么证据能证明看。

汤敏:毕业的那一天看10年,20年以后你再看,是不一样的。

张鸣:你们认为上大学就是储备人才了,那上大学我觉得,反正我到三本学校去我去看过,我也给他们讲过课的,那三本学校简直那个,我觉得它那个境况就是,就是在那儿耽误事儿。

汤敏:您觉得三本学校那些学生。

张鸣:大多数都不合格。

汤敏:初中(毕业)了就去打工更好吗。

汤敏:学生就是在那儿混,我觉得他还不如去打工呢。

汤敏:那是你个人的想法。

张鸣:对。

胡一虎:来,稍等一下,稍等一下,来我们看年轻人跟家长怎么想。

观众:扩不扩招或者高考改革不改革,我觉得都其次的,首先你要有一个长远的思想,比如说我吧,就是高三毕业就来北京,闯荡13年我现在该有的也有了,并且我现在是一个广告公司的总监,我招聘的都是比我(学历)高的本科生,专科生或者硕士生。但是我可以有权PASS你,我可以不要你,我看中的就是你的技能。

汤敏:但是你可能不会去招更多的初中生。

观众:我带的都是这帮小孩,因为我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一个平台,但是那帮大学生我就看不上。

胡一虎:为什么看不上大学生?

观众:因为我觉得没有吃过苦。

观众:我周围有三个孩子,一个孩子是大学毕业,一个孩子是你们所说的三本,一个孩子是高中毕业,那么现在我家里这个三本毕业的在给职高毕业的打工,这个职高毕业的还是农村出来的。我觉得啊,咱们现在可能是理论把这个高考恶魔化了,舆论化了,自己关键要努力,有好的平台,你自己不努力,没有任何的作用,那我这个现在三本打工的这个,他现在又准备开始继续念书了,觉得那个时候还是要念书是有用的。

胡一虎:好,谢谢您的分享,非常难得,来请说。

观众:我是一名90后,然后是2013年毕业的,大学毕业,二流院校毕业,其实谈到高考这个话题的话,其实还是比较感谢高考的,因为我也出身寒门。它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是给我创造了就是进入大城市的机会。可能像刚才那位家长说的您周围也有这样的例子,但是咱们只能说这样的例子的话,可能会稍微占少数一些。普遍上来说的话,现在大家感叹的就是高考的不公平,可能在于资源环境,和以后创造的机会是不公平的,进入名校就意味着你可能结识更多的人脉,结识更多的资源,甚至有老师,有更好的老师来提携你。来给你提供更好的教育对。但是有人又觉得它公平,是真的觉得高考,它就是一种选拔的机制,我们就是通过了自己的努力,勤奋来学习,我们上到了大学,我们确实踏过了这个门槛,去让我们接触大学这样的环境。

胡一虎:对,相对的,当你看到了在过去18年的这个扩招,你会感谢这个扩招吗?

观众:汤老师,其实我特别谢谢你,因为我来自河北,河北的高考分数会相对高一些,河北、山东、河南,是高考分数最高的,以我平常五百多分的(成绩),就是如果不扩招,我可能连二本院校都进不了,所以相对来说,扩招的话在某一定程度上使我们受益,谢谢。

胡一虎:好,我相信你听到她的声音你有相当大的安慰感,但是相对地就像张鸣刚刚所说的,他也是站在一个大学教授的眼光来看的啊,我现实跑到了其他二本跟三本(大学)去,你看那个学习环境,你看那个教育资源,这是我们要培育出的大学教育的人才吗,这个部分我们现在来反思,包括扩招的规模,接下来这个部分接下来该怎么改革张鸣。

张鸣:它现在就是说中国本身就有形式化的问题,你扩招了就扩大了这个形式化,大家都是要,我们马上搭一个大学架子,然后呢,你不管什么就是把原来的问题弄得更恶化,根据没有人讲究什么教学质量,没有人在乎这一个,它这个里头的潜质,什么都没有了。

大学数量保障同时应该输出大量创新人才

胡一虎:那如果要改变这样的现象那这个关键点在哪里?

张鸣:你要改变你就还得改,就是说我们现在还是得改变我们的大学教育,或者是改变整个教育,这个教育实际上是不适合于我们今天的,我们真正的创新型人才确实太稀缺了,这样的话,我们就没法跟人竞争了,你说大学数量多有什么意义啊,没有意义,这样办教育是个死路一条。

陈志文:我倒觉得这是,这个事儿可能从现在看我们有点过虑了,现在没有一个省能完成它的招生计划,换句话讲,可以上大学,但是有很多人不上大学了,这个数字在有些省是上万的,比如说我们很多本科院校低于90%的报到率,我们的专科院校低于70%的报到率比较普遍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就迫使你要去好好想想你的质量了,但是同时也出现一批专科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高与二本,甚至在有些省它比一本还高,就在于它有质量,所以我倒是觉得,否极泰来,物极必反,当选择权给了学生家长之后,反向会反推你的高等教育的质量。

胡一虎:好,让我们拭目以待,康健。

康健:现在城里边的高考的机会,乃至出国的机会已经富余了,很多人已经浪费了,已经不屑一顾了,乡村的孩子从独木桥变成钢丝绳,如履薄冰,非常艰难,想从一个村小一直现在上到普通的大学,这12年里他们走的路程,跟城市的孩子完全不一样。

胡一虎:这是你有实际作田野调查是去看到的,是发现这个乡村之间跟城市之间的教育落差越来越大了,但是造成这样的社会差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有人说怪两个字,精英,真的是如此吗?待会儿回到现场,掌声鼓励谢谢。

留学专家:美国的扩招是市场化的现象

胡一虎:欢迎回到《一虎一席谈》现场,最后一位嘉宾加入我们PK的行列,我们来看看他山之石可以为玉,也是关心教育的在左手边你所看到的是美国留学咨询和英语教育专家王渊源,掌声欢迎渊源。渊源谈到了教育扩张,坦白说实话,美国以前也是啊,一下子大学教育扩张,它强调比如说精英化,也要变成教育的普及化,你在中国待了这么久,也看到中国的教育,高考的改革到现在为止,你觉得扩招的利弊,最大的明显在哪里凸显?

王渊源(美国留学咨询和英语教育专家):首先我觉得美国的它的扩招,更多的是一个市场化的现象,在中国的话,我觉得刚才大家讲的这个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它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公平,从就业市场的角度来,更多的是一个,就算有很多找不到工作,它是一个更平等的一个情况。

张鸣:它那分了名校和非名校,还是一样,名校生还在上头。

王渊源:那还是很不一样的。

张鸣:差异很大。

王渊源:包括一本跟二本、三本,其实还是有区别的,但是至少他可以说我是个大学生,然后就是这个门槛至少是降低了一点。

张鸣:没有自豪感。

王渊源:那还是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张鸣:以前的。

王渊源:因为我是包括在群里面,我也是会看到。

张鸣:以前的非大学生和大学生,大学生很有自豪感,那个地位高,但是现在的名校和非名校之间,差距比以前那个还要大。

胡一虎:问题到了精英部分来讲,很多人都觉得是美国也有强调精英化的教育,对不对,那中国的精英化教育产生一种不同的状态在哪里呢,您在画面上所看到的是在网络上流传非常多的香港最新的电视纪录片《没有起跑线》,描述的是一对中产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入读只收10名一月份出生的学童精英学校,你看夫妻是精准计算受孕的时间,为了什么?让孩子赢在子宫,而这种现象来讲,坦白讲,是不是在扩散当中您的观察呢?

王渊源:我觉得这个很荒谬,如果这个是起跑线,我就换个跑道了。

汤敏:我觉得现在不是要换跑道的问题,甚至连换起跑的问题都要,原来你是在起步线跑步。

胡一虎:对啊。

汤敏:现在换成游泳了,对吧,现在AI出来,新的技术出来,整个的社会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现在还停留在过去那些是要上一个好大学,要高考这个,实际上在未来的社会里头可能会落后,因为未来的社会是终身教育,是一个一直要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现在急需的是教育本身的改革,是我们教育行业的改革,这个我非常同意刚才两个老师说的,现在更重要的不是扩招不扩招,扩招多少,现在首先要教育的改革。

胡一虎:但是大家不断地在强调教育理念改革的时候,现实问题是你就出现了在画面上这种现象,而这种现象是越来越加剧,你看今年年初,北京金融街一个39平米的这个学区房,5个小时之内跳涨200万,有一个人打算是以1000万元买下,5小时之后,他的竞争对手以1200万的价格成功地就拦截到,你坦白讲,一方面强调教育改革,但事实上这样的图案,这样的现实,反映的是什么呢?辉耀。

王辉耀:这个教育的资源,这个集聚的不公平,可能就是聚集在大城市,聚集在这个北上广啊,我就觉得可能我们真的要静下心来,改革一下我们这个,包括广州最近推出的就是租和买是同等待遇。

胡一虎:对。

王辉耀: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个建议。

王渊源:这个是代表大家的一种心慌,他就觉得那我愿意出这个价钱,我就愿意靠近那个资源。

王辉耀:他如果真的是有这么多钱的话,我们应该更多地鼓励这种私立学校,更多地鼓励比如说这种国际学校,那么让各种办学的来一个竞争。

康健:在拉丁美洲有这种情况,有钱人去办民办学校,把民办学校质量提高了,然后穷人家的孩子就留在公办学校里了,当然这件事情不中国独有,全世界的公办学校。

胡一虎:都是如此。

康健:现在都面临挑战,美国的比尔·盖茨,也在批评美国的公办学校,说它等待超人,拍了一个片子,来揭露的就是美国公办学校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公办学校一百多年来,它这个体制上很僵化,所有学校里没有生气,那么所以现在公办学校呢,又是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的主体,现在我们能放弃吗?国家肯定不可能放弃,所以公办学校的改革迫在眉睫,不能凭着分,分大命小,只要分高,什么都好,我觉得这条路我们真的不能走了,我们好好要想我们的孩子怎么成长,我们的社会在未来的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关心别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的人,不是考一两门课就行。

陈志文:教育制度设计往往被家长功利化的追求所扭曲

陈志文:康校长,其实你当过校长,你知道最难对付的是谁?

胡一虎:家长嘛。

陈志文:对,就是刚才那么神经质的家长,不是一个,是一批,对吧,那么他一旦有钱之后,他为了孩子这个教育,甚至分数,各种手段,所以我觉得我们很多的教育改革,面对这种疯狂的家长的时候,是很为难的,非常为难,我们的制度设计往往会被这些功利化的追求所扭曲。

张鸣:但是这个家长的行为实际上也是被炒出来的,现在就是说我是很质疑,就是说所谓优质教育它到底优质在哪了,你说一个好的幼儿园,一个好的小学,就有那么很关键吗?我真不相信,那是炒出来的嘛?

陈志文:但是家长不这么认为啊。

张鸣:学区房,学区房不是一个简单的什么教育理念啊,它是一个商业理念啊,它(过去)那个时候,至少你比如说我们当时有两个著名中学,北有南开,南有春晖,春晖就在上虞县的一个农村里头,没有说像我们这样的,就单一化地全都集中在城里头。

胡一虎:台下那些年轻朋友们或家长们,你是用什么眼光来看待这些现象的呢?有办法可以解决吗?发出你的声音来,我们看看,请讲。

观众:我现在也是一个准高三的学生。

胡一虎:准高三。

观众:对,然后我要面临高考,我就想回答一下刚才那位老师的问题,就是说我作为一个学生,对于所谓的好学校,可能真正的好,好在哪儿,除了一些优质的资源,可能还有一些就是有相同,所谓比较好习惯的学生,能聚集在一起,不会被一些不好的习惯所改变,这是一个所谓好的学校可能好的一些地方。

由于我个人而言,我可能成绩没有特别好,但是能凑合上个一本,但是我对于我未来的方向可能不是很明确,但如果能上职业学校的话,可能会有更明确的方向。

康健:我支持你啊,小伙子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找自己发展的道路,其实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希望不要受周边的人的干扰,因为我在北大附中做校长的时候,高中生就像他这样十七八岁,在人生当中是最美好的时候,创新力、独立性、思考,各方面都强,但是你问他在干吗?你一个礼拜的课表都干吗?做篇子、做统练,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啊。

胡一虎:要有主见,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才是我们应该要发展的教育理念。现在有人就说我就是要走这样的理念,我不要管你的体制内,而我家里还给我有这样的资金,那他们走到哪里呢?待会儿回到现场,掌声鼓励,谢谢。

王辉耀:中国的学生理性选择出国 教育发展应互相促进

胡一虎:你在画面上所看到的用数字来说话在去年中国大陆的高考报名人数是940万人,比上一年减少了2万人,那么与此同时呢,去年的中国大陆出国留学的人数达到了54.45万人,同比增长了2万多人。这个留学人数是创历史的新高,像这种情况大家讲说,出国留学会不会变得取代高考成为精英的新的龙门呢?辉耀,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王辉耀:随着这个全球化的发展,那么现在中国的家长有了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教育资源的机会了,中国的中产阶级也起来了。

胡一虎:我们应该乐观其成,看待这个现象吗?

王辉耀:但是是这样,但是我觉得确实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这也是一种人才流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那么我觉得改革的方案呢,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说,就像这位同学他非常想上一个就是有技术或者是有一技之长的这种学校,应该在全国范围内一种这种价值的范围,就不是只是上大学最好,现在还有这么多这种大学,不是名副其实的大学,应该真正地提倡就是有实实在在的真正的有技能的学校,包括职高,包括技术学校、中专这些。第二个方面我觉得我们的教育也要走开放的路线,让国外的合作进来办学校,另外一个是让更多的民营资本办私立学校,就共同来发展,形成一个竞争,形成一个互相促进。那么中国的(学生)一个是可能就会理性地出国,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教育也会相应地提高。

胡一虎:辉耀在说的时候呢,张鸣在频频点头是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张鸣:是的,我一直认为就是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开放。就跟我们的改革一样,我们改革首先也是开放,然后才能可能。如果我们现在还是以公立为主,大学、中学、小学尤其大学,这是什么?这是死路一条。当年大学就是三足鼎立嘛,私立大学、公立大学就是国立大学和教会大学。这才像个样子。

陈志文:没有人拦着不让做,现在做合作办学,光大学就2000多个项目。出国这件事儿我认为是你有钱之后必然出现的,整个东亚10%的出国比例,这是正常的。

胡一虎:但等一下,康校长,您也看到因为好多的学生,很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出去,他的初衷是什么呢?

康健:两个时代了,我是1982年到美国留学,整个80年代完全精英化,目标很明确,他们对所选的专业非常专注。现在到了一个留学大众的时代了,不管你很有钱,你可以出国,你有学(成绩)也可以出国。

胡一虎:现在是满街都可以负担得起。

康健:现在可以做到美国的社区学校可以做到零起点让你出国,所以现在出国增加了最大的问题是盲目性,特别是低龄化和家长的盲目性。他是从公办学校逃离出来了,逃离到国外,为什么?他在这儿有很多原因,比如说我要考一个重点中学,我没希望,那我不如到国外读书,因为很多孩子现在试读在国外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回来就告诉我,美国学校的老师挺客气的、挺和蔼的,班上的课堂气氛很活跃的,比我那班上好,但是我要说,现在因为大众化,所以很多人原来没有任何留学背景的地区和家庭都把孩子要送出去。有的时候甚至更多的是人贩子在把他们贩出去,贩学、贩人,反正。

胡一虎:有到这么严重吗?

康健:我给你一条龙服务,我让你保证出去,但是你那孩子到美国花粉过敏不过敏、英文到底好不好,你到美国家庭,你闻了芝士味会不会过敏,你啥你都不知道,然后一脚就踢出去,很多孩子到那儿自闭、孤独,出了大量的心里问题。这是文化的一种冲击。我要说的是说,现在的留学我们应该更多地要有一种理性,理性选择。

汤敏:实际上现在为什么这么出国?现在每年出国人数比1977年第一年高考的人数还多,是吧?一个,用脚投票。第二个呢,也是我们的国民慢慢富裕起来了,他出得起国了,对吧?第三个也是对国外还是不够了解。70年代、80年代台湾也是大量地出国,我们当时在国外留学时候,很多的台湾留学生现在据说,台湾出岛留学就少多了,很少出去留学。甚至你给他奖学金,他都不出去了。一个本身我们自己的教育提高,第二个实际上你就发现去了那儿,还不如在这里。因为你的同学圈、你的社会圈你就没有了,你出去以后,你回不来。

王渊源:真的,有的孩子不适合出国或者说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他应该是成为一个家庭的一个,这应该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讨论这个问题。如果出国就是因为我父母觉得我应该出去或者我们邻居出去,或者我们钱够了,那也当然该出去了,这个肯定是不会有最好的一个结果。但是如果是一个长期的,跟家长跟周围的人跟老师的一个沟通,我觉得我通过出国能够更好地达到我的目标,我觉得这个对这个孩子的发展是更好的,其实也是代表了一种终身学习或者一种教育观念的变化和进步。因为我觉得其实我们讲教育的改革或者观念的变化,高校也是一部分,基础教育也是一部分,更多的是大家的观念和这个家庭的角色。

胡一虎:所以你要想清楚。

汤敏:我觉得要有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是一定要市场来教育大家。

王辉耀:但是我觉得中国的这个过程它会很漫长,因为从过去来看,因为我们出国实际上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了,一直到现在,一直是不断地在攀升,已经有了40年的这个历史。我

陈志文:我觉得这事是正常的,它现在回国率越来越高。

胡一虎:对,越来越高,有数字。

陈志文:大概3年前,我们还是1:1.3,然后我们现在已经到1:1.28还是1.26了,就是很快过两年我们可能要反过来。

胡一虎:就是当你内地市场好了,还包括教育改革好了,就会出现一种回归的现象。来,场下的嘉宾要做补充的请说。

观众:刚刚的留学以及到之前前面讲到的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上已经说大家有更多其他的选择是选择其他的跑道做其他的事情,那么我觉得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家长们来说,其实他们可以选择的真的非常地少,你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去支持你,你如何去做这些选择呢?所以我们对西部以及对比如说广东、海南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一些照顾性或者是施舍性的一些措施,刚刚张老师觉得说这个是没有必要的。我觉得这个是完全必要的。因为你无法去,你如果没有深入到那个地区去,我是来自广东的一个沿海农村地区,那边的教育资源就是很普通很普通,我们那边很难出一个清华北大的,超级难。但是你如果稍稍有一点照顾,说各大名校有一点倾斜性的照顾,我们会觉得说很有希望,我就可以继续再往前一步实现我的目标。至于说什么初中学历就能够进来,那么请问现在社会上所有的公司哪个公司不是说我要高中、大学以上学历的,哪个不是(要)985、211?

胡一虎:没有哪个不是。这边这位就不是。

观众:不是哪个不是。等一下,我就想反驳前边那位先生的观点,13年前的中国的现状跟现在(比)是不是有非常之大的改变?您注重人才的实际的技能以及素质,那么在同样学历的情况下,我也能够找到具有这些素质的人,那请问您会怎么选择呢?

观众:我选择的人才是觉得我可以带着他一起进步。我不是看他的学历。我是相信我的能力。

观众:对,我相信你的能力,但是你是个HR。

观众:我招聘不通过HR,我直接来。

观众:OK、OK。但是像您这种情况是少数的情况,我想大部分的公司都是通过正规的招聘渠道简历一份份筛选而来,对不对?

王渊源:其实大部分的公司都是小公司。是,是这样的。

观众:我觉得她适合我的团队。

观众:但是您同不同意一个经过综合性大学全方面素养,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那种广阔的视野跟能力去担当您的职位呢?是不是有更大的这样的概率呢?

观众:我觉得因为他们心胸太宽广了,我才拿不下他。所以我还是觉得小城市的我好把控。

胡一虎:如果她真的去应征了工作,你看她今天的表现,对不对?另外一个是学历没有她那么高的,你会录取谁?

观众:先试用一段时间再说。

胡一虎:你在自己打你自己的耳光吗?

观众:是这样的,因为我选拔人才的话,比如说有能力的或者有高学历的,你都可以来我们这儿先试用一个月,然后我先看看你的表现,然后择优录取。

胡一虎:谢谢、谢谢,他告诉了我们其实择优录取,人才、人才,看待人才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内地的标准是越来越多元化的,只有当我们看待教育、看待成功、看待人才越来越多元化的时刻,中国的高考教育改革才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回顾过去这么十几年来教育的改革为什么这么慢?为什么这么牛步化?我觉得今天的板子不要打在教育界,不要打在政府,其实坦白讲,就打在你我们父母的脑袋里。因为我们自己放不开,我们自己放不下,我们只能跟着别人走,一旦我们自己坚持了自己的道路,坚持了自己的路线,其实你说,人生何处不开花?祝福中国的高考,中国的教育改革必须进行到底。

谢谢您的收看,下周见,谢谢。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韩宛廷 PV090]

责任编辑:韩宛廷 PV090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