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是否已死?这几部电影告诉你港片真的还没有死
2017年06月26日 18:06:01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要: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内地和香港电影合作日趋紧密,让整个华语电影在题材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一家香港报刊曾经以“香港电影已死”作为封面,认为急功近利、膨胀过渡、题材
核心提要: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内地和香港电影合作日趋紧密,让整个华语电影在题材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一家香港报刊曾经以“香港电影已死”作为封面,认为急功近利、膨胀过渡、题材重复等恶性循环,让香港电影步入了困境。然而香港电影不仅没有死,反而以合拍的形式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
“光影二十年”第1集:香港内地电影合拍片渐入佳境
李科夫: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在这二十年的过程中内地和香港电影合作日趋紧密,让整个华语电影在题材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在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系列报道《光影二十年》,今天让我们来关注第一集。
岁月更迭,故事里的悲欢离合见证风雨彩虹。光影流动,内地香港携手再创华语电影辉煌,与您一同走进《光影二十年》。
二十年,香港电影曾从辉煌跌入困境。 二十年,又是什么让香港电影重获新生?香港电影曾经是华人文化的重要符号,粤剧戏曲片、功夫片、警匪片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香港电影曾经风靡世界,电影票房却曾经一度达到12.5亿港币。也因此获得了东方“好莱坞”的声誉。
尹力(内地电影导演):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候,据吴思远导演讲,拿香港电影说一个片名,报一两个明星的名字,把演员阵容一说,在东南亚、台湾就像卖楼花一样就可以把片子卖出去。
因为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需求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开始了高度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巅峰时期的香港电影年产量达到了三百多部。那时候的香港电影圈流行着“七日鲜”的模式,就是指后一个电影从筹备到上映最快七天就可以完成。
陈嘉上(香港电影导演):香港过去电影工业有个特点就是“快”,比如说《逃学威龙》系列确定两个礼拜之后,三个礼拜之后就启动。
快速的反应和大规模的商业化复制,曾经创造了香港电影的辉煌。但是,却为香港电影之后的衰落埋下伏笔。
吴思远(香港电影人):我们不停地在重复地(拍)电影,不停地拍搞笑(电影)、武侠(电影),不停地(拍)武侠(电影),那以前香港观众觉得新鲜感开始没有了。另外最重要的,香港电影非常依赖的海外市场都已经开始萎缩了。
1997年的金融危机的重创让香港电影业雪上加霜,电影产量从巅峰时期的三百多部锐减到五十部左右,而曾经拥有的亚洲市场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空间越来越小,转向内地成为了不少香港电影人当时的选择。
陈嘉上:我们需要这个市场,需要这个大份量,才有机会还在可以说世界上电影市场上站起来。香港电影工业最大的任务应该就是在培养中国电影工业的这个过程里头,跟中国(内地)电影融合起来。
而在内地电影的市场化改革刚刚启动,一批民营的电影公司开始出现,内地和香港电影的合作方式开始越来越多。
黄建新(内地导演):因为有了民营公司的投资,真正的合作投资产生了,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人家香港要来,大量的中国(内地)公司去香港找导演、找编剧。香港有了好的题材到大陆找投资,这种互动就开始了。
吴思远:合拍是双赢,那么我们香港人进去了,我们的电影拍摄的一个工作方法带到内地去。
2016年中国内地的电影票房总额达到了492.83亿元人民币,在香港电影人再次证明了强大的票房号召力。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美人鱼》、《湄公河行动》和《澳门风云3》都是香港和内地合拍的电影。现在每年平均已经有超过五十部的香港内地合拍的电影。
孙瑞雪(万达院线北京区域影城总经理):内地我们的制作团队包括香港的这些制作团队,包括阵容和导演相融合以后,包括去年来讲像《使徒行者》好多港片大家内地恩观众非常非常欢迎。
一家香港报刊曾经以“香港电影已死”作为封面,认为急功近利、膨胀过渡、题材重复等恶性循环,让香港电影步入了困境。然而香港电影不仅没有死,反而以合拍的形式获得更强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香港电影获得前所未有的内地市场空间,也在帮助内地电影工业成长和完善。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刘家豪 PV089]
责任编辑:刘家豪 PV089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