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俞孔坚:以“海绵式”生态治水 再造中国秀美山川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要:俞孔坚,他从哈佛设计学院博士毕业留洋归来,身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却将自己创办的设计机构命名为“土人”,他创办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却崇尚足下文化和野草之美。

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下的中国城市 只需10%海绵就可解决涝问题

那么第二套技术,如果水留不下来,就地不能解决,那水进入河道,那就要让它慢下来。消能减速,而不是快排,我们现在的水利工程一般是强调快排,三面光的,水泥的,河道不准有树的,不准有摩擦力的,越直越好。这是现代的标准。那我刚才讲的这都反过来,海绵的概念要反过来,要慢下来,而且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六盘水,一个城市六盘水,这条水城河我们规划就把它水泥都砸掉,恢复它的自然的河道,然后所有的支流保留恢复它,河道有好多支流,这是地表径流雨水产生的,这径流都要留下来,让雨水慢慢地在这渗透,在这过滤。然后,在这个水交汇的地方,都要留下足够的空间,就湿地斑块这些湿地斑块的雨水都可以把它留下来过滤,就像海绵一样把雨水吸纳起来。这还不够,这海绵的概念还要延伸到每个小区,所以开始讲的我家屋顶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的海绵细胞,如果所有每家每户的雨水都能收集起来,我们的大城市里头30%的雨水都可以收集到人家家里头去。每家每户大家都来收集,可以解决30%的雨量的问题。所以,这就是这个海绵系统,从干流到支流,到我们的家家户户,最后形成一个海绵体,形成一个网络。下一张可以看到,这就是一个海绵体,你可以看到一个海绵体。再往下你就可以看到,然后在这个海绵体基础上,进行工程的实践,我讲的就是如何让它慢下来,向农民学习。农民造梯田就是把水慢下来,农民造陂塘就是把水慢下来,留下来,留水,财水不外流,留下来。所以,这就形成了一套技术,这套技术是借鉴了中国农业技术,可以看到,这是当时的现状,没有改造之前的一条僵直的凶的河,经过改造,也就两年时间,改造完了以后,鱼都回来了,原来没有鱼了,两岸自行车、步行系统,这个水中大量的生物。

下面一个景观是原来的,你看这河道脏乱差,直泻的水、凶的水,没有生命的水,经过改造变成这样现在,陂塘,是吧?河两边,你看中国的古代的水,这个水字是中间一条,我们的水在中间画了一条,四个点,四个电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河不是一条,不是面条一样一条直的,水两边是有坑塘的,有湿地的,这就是这个湿地系统,这个湿地。水留下来了,慢下来了。再可以看到这是原来的脏乱差,河流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我们用了陂塘技术把特水慢下来,慢下来以后呢,水就变成一个滋润万物的一个元素了,变成一个生态元素了、生态因子了。这个生态因子被植物,跟植物发生作用,它就里头的营养,污染物就被植物所吸收,生物就得到繁衍,水就得到了净化。改造完的这个水现在变成一个可以游泳,已经净化,把劣五类水变成一个三类水,变成城市可以使用,变得生机勃勃。

解说:如何建设海绵城市,俞孔坚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上一节我们讲到了,第一步要在源头上争取让水渗下来,蓄存在地表。第二步,如果雨确实太大了,地表已经留不下了,要进入河道,那就要让水在河道里慢下来。而到了最后一步,如果真的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大水,又怎么办呢?

俞孔坚:那么第三套技术,就末端,实在是大雨,实在是大水,你慢多慢不下来怎么办?这时候已经是变成了洪水猛兽了。那就是要把洪水让它三分,中国古代叫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回国做的第一个水利工程,砸掉它的河道、防洪堤,真的砸掉了,为什么砸掉,当时刚做完一部分的时候,这个当时这个市长给我打电话说,这么丑怎么办啊?更关键是什么,农民告状啊,为什么农民告状,农民的牛没地方喝水了。你看牛没地方喝水,牛下不去,牛下去这个脚都给跌断了。我小时候放过牛我知道,这样的地方牛是不行的,牛没地方去游泳,去洗澡,去喝水。那怎么办?把它砸掉,后来我把它砸掉就改造成这样,生机勃勃,真正人跟自然和谐相处。但你不能瞎砸,是吧?真的洪水来了怎么办?淹死了,这个城市市长是要担当风险的,政治风险的。那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这个科学的方法实际上大数据可以告诉我们,分析一下地理信息系统,你分析一下就知道了,这十年一遇的洪水淹没区,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淹没区,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淹没区。这洪水不就是需要这么点地方吗?就让它三分,让它三分,让出来以后,我把让出来的地方都变成公园可以吗?我变成绿地可以吧,我变成湿地可以吧,我变成种荷花总是可以吧,所以,这是当时的情况你可以看到,刚刚做完,后来砸掉了,砸掉以后就变成这样了,下一张可以看到,野草之美,大脚的美丽,看见了吗?用了大量的乡土的野草恢复了自然的河漫滩,洪水来了,这是一年一遇的洪水,可以淹掉它,一年才来一天,对吧?才来一次,剩下的时间多可以去使用,这就是与水为友。

我更大的一个工程是在五年前开始做的,在我家乡,浙江金华。这是真正实现与洪水为友的一个项目,这叫燕尾洲,我们把防洪堤砸掉了,变成这样,变成梯田式的。这是十年一遇的,这是二十年一遇的,这是五十年一遇的,这是两百年一遇的,人跟水和谐共处。水来了我可以人可以往上走,水退了,是吧,人可以下去,水真的来了,这是号称六十年一遇的洪水,淹掉了。淹掉就淹掉,这不就是一块绿地吗,城市有50%的这样的空地都可以淹,都可以淹,淹掉它。两个星期,退掉了,退掉了,可以看到,变成一个非常美的公园。即使淹掉了,人还可以上去,城市还是通畅地步行、自行车,人还可以这样去活动,是吧?你可以看到,这设计就是弹性的设计,水是可以淹上来的,这水淹掉的时候,这水退掉的时候,城市是有弹性的,跟洪水为朋友。

生态治水与常规治水是截然相反的

这就是我讲的三个策略来解决水的问题,那么生态治水我刚才讲了,跟传统的或者是常规的这种治水的方式是截然相反的,在好多方面是截然相反的。我们把原来说是快下来,我要把它慢下来;原来是用刚硬的强硬的方法,我是用生态的软性的方法来解决,所以它是一场革命,因为它是颠覆性的。这场革命是我把它叫“大脚的革命”,原来我们是小脚的裹了脚的,是吧,长江裹了脚了,黄河裹了脚了,珠江裹了脚了,我今天讲的就是大脚,要解放这双大脚。只有解放了这双大脚,中国才可以美丽,才可以变得这个人跟自然的一种和谐状态。这就是生态治理的一个核心。

最近中央政府一直在倡导的,让江河休养生息,要建设自然沉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系统。这就是生态文明,那同时它也是应该说将近一百年的中国文化人的追求,也是中国将近一百年的中国共产党的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我们倡导的就是新文化,新文化到了今天我们把它演化为新的美学、新的城市、新的文明,这就是“大脚革命”。通过这个海绵系统,通过生态治水,来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田桐:非常感谢俞教授给我们带来特别精彩的演讲,我特别想知道的是,您刚才讲到了每个城市它有10%的海绵系统就能够解决城市的洪涝了,现在北京你有统计过有多少,百分之几的海绵吗?

俞孔坚:北京现在是将近有50%的绿地,但是这些绿地现在都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田桐:不是海绵体。

俞孔坚:你看我们的绿地都是,路边的绿地都是高于这个路面,水是根本进不去的,是吧?最典型的北京,很可笑的北京有个莲花桥年年涝,莲花桥年年涝,但旁边有个叫莲花池的你知道吗,莲花池有个公园,那是北京一个低洼地,但是莲花池的水是要靠买的。而我们下雨的雨水都是要把它排掉了,进不了莲花池的,这是为什么?就是我们老觉得这个公园应该是,应该是个美的,应该不能把水排进去的,非常可笑的,直到最近我们的规范才修改,直到最近在此之前,我说的在今年之前,我们的规范里头还强调所谓的客水不能排到绿地里头去,大今年开始,我们的住建部已经在改了。所以,我们今年就可以看到了希望,因为这个希望来源于我们的总书记开始,就提出来我们建设海绵系统。

田桐:城市绿地不等于城市海绵体?

俞孔坚:甚至它是负担,因为它下完雨它的水还往外排的,旱的时候它要抽地下水,要灌溉它,所以它是城市的负担。相反,我今天倡导的海绵系统,绿地应该成为生产者,而不应该成为消费者,它不应该是水的消费者,应该成为水的涵养者和生产者。

俞孔坚:城市绿地不等于城市海绵体 甚至是负担

田桐:好,明白了,好,我来听一听现场观众朋友们有哪些问题想向俞教授进行提问的。前面这位女生。

观众:我有个小问题,就是前阵子北京下暴雨的那一天,就是有一组照片在网上被大量地转载。故宫不但没有内涝,雨景还非常非常地美。那您觉得就是故宫的这个排水的设计对我们今天北京城的这个排水的设计有什么借鉴意义吗?谢谢。

俞孔坚:非常好。并不是古人就比我们聪明,不是,古人是经过几代人、几十代人积累了这个经验才有故宫今天的这个成就。首先故宫它造城的时候,它外面有层护城河,它还取土、堆山,挖出湖来,我们的这个故宫有三海,边上,是吧?这是个系统工程,从屋顶开始到广场,到排水系统,它在这个范围之内很好地解决了涝的问题。从护城河开始,到金水桥,到外面这个整套水系统,所以它必须是一个系统。然后护城河水弄不下来以后,它进入海,进入我们的那个三海,这个大湖,是吧?所以,好多所有城市里头都有湖,都有坑塘,但后来我们城市建设都认为那是待开发地,未利用地,好多城市都把它填掉了。

观众:老师,您好,我的问题是中国的乡村在中国城市的进程中有很多都凋敝得厉害,但是有一些城市人他们返回家乡,从事这个乡村建设的实践。这件事您怎么看?对于中国乡村的理想发展模式您有怎么样的设想呢?谢谢。

俞孔坚:好,谢谢。我有个言论叫新上山下乡运动,很快我们中国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运动,回到乡下去。但是回到乡下去,为什么叫新上山下乡,就是新的,城市化到了高级阶段以后的回到乡下去。那么最近我做了一个实践,这个实践在黄山,西溪南,新安江的上游。我们对这个村子进行了改造,原来的老房子,我们把它设计一个精品酒店,在乡下办了一个设计创意学院,也是以我土人的名字命名的,土人学社。我们把土人学社办到乡下去,这是我的一个理想,就是我们把,要把北大,要把哈佛,要把这样的这个最高端的智力引到我们的乡下去,让高铁把城市人口带到乡下去,让我们的互联网把我们的产业,把我们的这个创意生活带到乡下去,营造一种生活方式。然后,同时把乡村复兴,创造一个新的乡村生活。

田桐:非常感谢俞教授给我们带来的关于城市建设的新思路,那么究竟我们的城市在什么时候才可以下雨的时候不看海,什么时候才能够享受着非常诗意和惬意的居栖环境呢?我相信这是随着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希望今天的演讲会给您带来启发,感谢您收看到这一期的《世纪大讲堂》,下一周再见。

 《世纪大讲堂》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首播:星期六 1720—1800
重播:星期日 11:45 – 12:30 
      星期一 02:45–03:30 05:00–05:50
      星期二 01:55-02:35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李宜晓 PV079]

责任编辑:李宜晓 PV079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2016-09-24世纪大讲堂 生态治水之道(下)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p0.ifengimg.com/pmop/2016/09/24/c95fabd4-cf8c-4ec1-8607-62eca9a910fb.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