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袁家人生活清贫困苦 袁家骝回国成命运大逆转


来源:凤凰卫视

内容提要:100年前,因为袁世凯的出现,他的家族登上顶峰,成为民国第一政治家族。但在袁世凯死后,这个家族却自此从高峰坠落,滑入汪洋大海,随风浪漂泊。今天的袁家人,大多回归普通生活,芸芸众生中,他们终于

解说:父亲袁家楫被特赦之后,奶奶于佩文写来书信,希望一家人能见个面,此时奶奶已经年逾古稀,而父亲也已经人到中年。四十年的时光也在慢慢融化母子之间的心结。

袁静:我奶奶那个时候想认这个儿子的心情特别迫切,所以在我们上学之前,奶奶从上海给我们寄的书包啊,文具啊,就是用这种来感动我父亲吧。所以说我们,我也小,就总听我母亲经常做我父亲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父亲这才肯去认我这奶奶。

解说:虽然袁家楫心中仍然有着过不去的坎,但是他却终于同意让女儿袁静与奶奶见面。那年暑假,12岁的袁静独自登上南下的火车,只身一人去探望奶奶。

袁静:然后就去了,去了以后都下车走了,我自己就在车站那儿等,就在那节车厢那儿就不动,然后就看老远过来一个人,就感觉这是不是奶奶啊,然后我也往前走,奶奶也往前走,然后奶奶就说,你是小静吗?我说您是奶奶吗?这样我们就相认了。

解说:六十多岁的奶奶与十二岁的孙女自然地牵起手,像是似曾相识。从那一刻起袁静有了奶奶。

陈晓楠:袁静和奶奶的相见成为了这个家庭情感修复的开始,通过孙女架起的这道桥梁,于佩文母子之间的心结也开始渐渐消融,借着一次去上海出差的机会,袁家楫去看望了生母于佩文,这对四十多年未曾谋面的母子终于见了面。尽管那时候于佩文在上海早已经另组家庭,但是之后袁家楫还是把母亲接到天津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

袁家长辈少谈家族历史 袁忻在英寻祖父足迹

陈晓楠:近一个世纪的政治动荡撕裂了一个家族的情感,也撕碎了一个家族的记忆。2004年在天津市经贸委工作的袁忻突然在网上看到了一篇介绍自己祖父袁克权,还有两个弟弟在英国、伦敦留学的文章,那一刹那,一种莫名的力量击中了袁忻,在袁忻的记忆当中爷爷只是一个名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而就是这篇文章为她打开了一扇记忆之门。

解说:十四年前袁忻第一次从父亲口中得到过爷爷的信息,那是1990年袁忻被天津市经贸委派往英国伦敦工作,临行前父亲袁家悦告诉女儿关于爷爷的故事。

袁忻(袁克权孙女):他说你祖父以前在英国留过学,具体是什么时间,哪个学校什么的,一概都不知道,知道是和我六爷爷、七爷爷一起去的嘛,那我问了我六爷爷的孙子,他说好像是个军事学校吧,当然当初还要行军打仗呢,那我问过我七爷爷的孙女,她也不知道,那我问过我姑姑,我姑说不记得,就知道他们当初走的时候还带了一条火腿呢。所以说全都不知道。

解说:在父亲及袁家人的记忆里,爷爷是模糊的,他们只知道爷爷是袁世凯的五公子,曾在英国留过学,其他的就都是只言片语。这些片断式的家庭记忆无法拼接出一个完整的信息,但却让袁忻第一次产生了想要了解爷爷的愿望。

袁忻:我祖父很早就去世了,我祖父祖母,那我对他们一点点了解都没有,而且像我们出生已经是新中国了,那出生以后,我父亲在政治斗争中每次都是那种受打击的,所以我父亲肯定是不敢提这些。而且就是他们在丧父母的时候呢,他们也比较年轻,所以很多事他们也不了解。几十年的政治动荡摧毁了这个家族的信念,也摧毁了家庭内的记忆传承,对于家族的历史,长辈们常常讳莫如深。家族历史的断层成为一个家族的隐痛。

2004年那篇偶然看到的网文,为袁忻寻找爷爷提供了路径。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个关键的人物严修。严修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曾做过袁氏子弟的家庭教师,在严修留下的日记中,详细地记录了袁克权与两个弟弟去英国求学的过程,这让袁忻如获至宝。

袁忻:真是得感谢严修,他就写得这么详细,把这个事情从头到尾都写了。

男:三袁就指的这个,三袁,袁氏的三兄弟。

袁忻:他(严修)一点一点事都安排了,都安排到了,每一个事情都做得很细致,因为他也不敢有差错。这个当时可以说是最好的这个寄宿的学校了,这个(学校)是非常有历史,这个学校建于1841年,在当时已经是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到现在就是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那就选了这个学校,那我们当时就是知道了这个学校,我们俩就想着计划着去这个学校去搜寻这段历史。

袁氏家族历经繁华与败落 后人回归普通生活

就没有一个玻璃杯,用玻璃杯子做比较好看。

解说:2005年正当袁忻夫妇准备去英国寻找爷爷的足迹时,袁忻却发现自己身体出了问题。

袁忻:我做了手术,切掉一个肺叶,然后又紧接着六次化疗,然后这就是一下子半年过去了,而且我身体完全就坏了,我头发都掉光了,那我就当时就这件事情就放下来了,就是在这一段时间里头呢,就是不单我父亲去世了,我的几个叔叔姑姑什么的都去世了,那就剩下我的最小的一个姑姑,我四姑姑,还有我母亲,跟我一起期待这个结果。

解说:病痛和亲人的相继离世,让袁忻意识到寻找家族记忆已是时不我待。

袁忻:特别是我父亲去世以后,我觉得我挺对不住我父亲的,我这个事根本就没有办好,而且也有一种责任感,就觉得是好像除了我以外,没有别人更合适去做这个事。那我觉得我得那场病也许就是类似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吧,可能就是我必得受那一难。

解说:2007年病愈之后的袁忻与丈夫又一次前往英国,这一次他们按照严修日记里的路线寻找爷爷当年的足迹。

袁忻:正好是我祖父去入学的94年之后,我们就到了那个地方,我们两个人去的时候呢,那是非常非常地激动。

解说:旅程出乎意外的顺利,其顿汉姆小镇一百年来并未有多少变化。那些房子那些街道的名字,与当年严修记录的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在小镇的图书馆里,袁忻意外发现了爷爷当年的入学登记表。

袁忻:这三个就是袁克齐、袁克权、袁克桓,这个是你看袁克权,一下子就找到我祖父名字了,他在班里就排第二名。你看着总共最多的是16人是吧,他排第二,然后我呢,一拿到祖父的这个成绩单吧,看着他们一张张年轻的脸,我觉得真是好奇怪,我就觉得那个他们这么年轻,我这么老,然后可能他们把成绩单给他们的父亲看的时候,他们父亲都没有我这么老,然后我觉得我当时真是老泪纵横,我觉得特别特别地骄傲。他们当时跟校长住,我想当时可能因为他们岁数比较小,中国去的又不习惯,另外呢是总统的儿子也多加保护,他就跟校长住,这个房子现在还在那里。

我当时因为特别特别地感动,我就想把这个跟大家分享嘛,我就买了那个学校的明信片,从那个其顿汉姆的邮局就盖着当地的邮戳,我就寄出来,我给我姑姑的那个明信片上面,用英文写着“一张在94年前就应该寄出的明信片”,就是一张在94年前就应该寄出的明信片,那个是非常非常地有感触的。以前呢,就觉得很遥远很遥远,很陌生,很陌生,现在觉得真是的,有的时候我就觉得我祖父真是在冥冥之中帮我,然后我是真是跟他有交流,就真是有交流的那种感觉。

女:1857年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在重新修葺的时候,请了一位风水先生,这位风水先生在观看四周之后指出这里就是风水宝地的一个穴,并说出这样四句话,“南至古河北至沙,西至鸿名东至闸,谁家占了这片地,后代子孙帝王家”,的确如此这几句话是得到印证的,因为袁世凯于1859年的9月16日便在此楼出生,好,大家里面请。

解说:今天的项城袁府已是当地著名的文物保护地,时光流淌过近一个世纪后,历史正在渐渐恢复它的原貌,这个曾经显赫的家族历经繁华与败落,重新屹立在这座小城。100年前,当袁世凯致力于要把这个家族推上辉煌的巅峰时,他或许不会想到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陈晓楠:项城袁家绵延数百年,因为袁世凯而至极盛,也因袁世凯而坠入深渊,袁家后人曾经用几十年的时光去逃离这种身份,如今又逐渐回归。袁世凯改变了这个家族的命运,而时光则改变了一切。今天的袁家人,大多都回归了普通人的生活,芸芸众生当中他们终于也变回了自己,去掉了政治的标签。不过他们偶尔也会想起那些往事,想起袁家人的身份,你可以忘记一切,但不会忘记自己是谁。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0-20:30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 00-09: 35

想看更多金牌时评、热点解读、主播风采、幕后猛料?嘘!悄悄加入凤凰私享会(IDphtvifeng),让小凤君带您走一走凤凰卫视的小后门。  

 

 

 

[责任编辑:陈晓爽 PV077]

责任编辑:陈晓爽 PV077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2016-06-17凤凰大视野 袁家故事(五)家国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p0.ifengimg.com/pmop/2016/06/17/56080a19-1e29-4cd0-ae72-22140d10d2fe.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