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从莫斯科到上海 凤凰歌手记者仝潇华重新出发


来源:凤凰卫视

各位看官,请容许小馆主偶尔也文青一把:莫斯科与上海,距离7183公里;9年时光,三千多个白昼与黑夜。曾经,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来到一个不熟悉的城市。在莫斯科,她为理想而歌唱,各类突发事件为她带来磨练,正

各位看官,

请容许小馆主偶尔也文青一把:

莫斯科与上海,距离7183公里;9年时光,三千多个白昼与黑夜。曾经,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来到一个不熟悉的城市。在莫斯科,她为理想而歌唱,各类突发事件为她带来磨练,正如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如今,她已经来到另一个城市──上海,在这里重新出发。她是凤凰记者仝潇华。

仝潇华是凤凰记者中独一无二的女歌手,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接受专业艺术训练,后来进入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这首歌是她刚到莫斯科留学的时候,俄罗斯一位作曲家根据她的音色和音域谱写的一首花腔女高音《茉莉花》。

仝潇华谦称:“因为是和作曲家初次合作,歌曲很多地方还没有磨合好。”其实,仝潇华天生一副好嗓子,她在考解放军艺术学院体检时,军医曾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呼,仝潇华的声带是这么多年来遇到的最好的声带!(这么说,小馆主连K个歌都是五音各走各的调,还怎么活……)

时间回到2009年下半年,正在俄罗斯学习声乐的仝潇华因为学校的课程不是很紧张,就利用课余时间来到凤凰卫视莫斯科记者站做实习生。(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教授们,这事你们造吗?)

隔行如隔山呐,小馆主听说,刚到凤凰的仝潇华真是什么也不会干,就是给同事打打下手,人家忙着做突发时,她就送水送饭,然后开始承担一些“高级”任务----给前方记者查找资料。

直到2010年8月,驻俄罗斯首席记者(嗯哼,就是凤凰战斗机──卢宇光嘛)要到北方四岛去采访,留下仝潇华一人在办公室值班。话说卢宇光刚刚坐上飞往远东的飞机,这边就传来了俄罗斯欧洲森林大火肆虐的消息,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欧洲部分十七个地区进入紧急状态。仝潇华接到消息后,从兼职助手模式直接转换到专业记者模式,写稿、录音、编辑。。。。。。从下午五点一直做到凌晨一点。(赶鸭子上架是凤凰的优良传统之一,总之就是啥人都敢用)

仝潇华刚开始当记者时的样子跟现在完全看不出分别,小馆主明白了一件事:乳霜精华神马的都是浮云,首先你要有一张童颜

凤凰十五周年的时候,仝潇华采访了戈尔巴乔夫,还请到戈老为凤凰致贺

听说要当歌手,拿麦也是一门学问。仝潇华是歌手记者,这拿麦的架式是要逆天了……

成为出镜记者后,仝潇华在短短几年间完成了很多重大采访,包括2011年采访苏联前总统戈尔巴乔夫、2012年直播报道被俄罗斯扣留的中国渔民回国、2014年俄罗斯冬奥会等,她还走遍俄军各个军事基地,每年出现在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式现场,而且在网路上还拥有数十万的粉丝量!

就在前不久,仝潇华随俄军进入敘利亞境內的ISIS控制地区,采访排雷部队工作。这些让人听了冷汗直冒的经历,却让我们见识到,在最坏的时代里,还有一朵辣末无所畏惧美丽绽放的花。

觉得眼熟吗?这位是驻俄罗斯首席记者卢宇光的小伙伴──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局长格纳申科(为啥是小伙伴呢?请复习关于卢宇光的那篇名人馆)。记者们在叙利亚从来都不知道行程安排,也不知道去的下一个地点危不危险。仝潇华在跟格纳申科打交道久了后总结出一个经验:“一个地方危险系数高不高,主要看格纳申科腰,一到危险的地方,他的手枪就别腰上了,我也就暗暗地整理好自己的防弹服。”

俄军的排雷任务是在巴尔米拉地区进行,记者团队进入战区采访,光是车队就很吓人:最前方是一辆搭载机关枪的叙利亚政府小皮卡车,然后是俄罗斯的装甲车、坦克,记者坐的大巴车在中间,后面跟着装甲车、坦克,空中还有几架直升机做安全保障。浩浩荡荡的队伍最后面,是几辆军事救护车,仝潇华问:“这救护车干嘛呢?”有关人士回答:“一旦发生意外的话,救护车是收尸用的。”(呃,这待遇听着,竟然让小馆主有一丝安慰……)

仝潇华用特别欢乐的语气告诉小馆主:“凤凰卫视给我们海外记者,特别是我们莫斯科记者、经常要到战地的记者买有战地保险。这个保险特别好,给我们买的特别全。比如说,如果是在战地牺牲了,还能有SOS的直升机把尸体拉回去。待遇是非常高的。”(再一次,呃,这待遇听着,竟然让小馆主有一丝安慰……)还没完,仝潇华又补充说:“进入排雷区以后,我听到地雷那个特别响的爆炸声。我估计收尸也不行了,估计尸体在这里是要被炸得指甲壳都找不着的。”(表再说了,宝宝越听越不苏胡……)

 

巴尔米拉地区,俄军排雷任务进行中

虽说仝潇华曾经在军校和部队生活过几年,但像这样在战区中解决各种生理问题也是难事一桩。除了两天只吃上一顿饭之外,还有对女记者来说特别不便的体验。

“我上厕所的时候,整个团队全部停下来。四、五位全副武装的小绿人,就是俄罗斯的特种兵──小绿人,前后左右护送着我到一个很隐蔽的地方去上厕所。反正非常的艰苦。”

在ISIS控制地区中穿行,要吃上一顿热乎的饭也是奢侈。这是俄军发给记者的战斗军粮,里面一袋生石灰粉和一袋水,把水倒进生石灰粉能产生出热能,将饭加热。仝潇华说吃到这样一顿热乎的饭,感觉特别幸福

亲身到战区采访,让仝潇华感受很深,她在当地遇上一位叙利亚哈马居民,老人用简单的英语跟她说:“俄罗斯good,你们中国也good!美国NO!”

在莫斯科九年,过了六年多的驻外记者生涯,仝潇华觉得自己的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

我刚出生的时候因为鼻子大眼睛深,大家都叫我小苏联。常驻俄罗斯9年,虽然我们人手不多,但俄罗斯在国际上是一个重要的国家,大家对俄罗斯对普京的关注度很高。收获最大的就是记者这个职业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驻俄罗斯的记者。以前,媒体报道什么,我就认为是什么,因为是媒体报道出来的,一定有可信度,但是当了记者我才知道,不少媒体并不是说实话的,比如,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之后,卢布贬值一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西方媒体报道说俄罗斯人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商店没有商品,超市买不到菜,还贴出一些空货柜的图片,来证实俄罗斯物资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

中国媒体人懂英语的多,会俄语的少,所以中国媒体基本上都是将西方媒体的英文报道翻译过来而已,中国民众就真的认为俄罗斯人已经没吃的了,当时我在莫斯科接到过不少国内亲人和朋友的亲切问候,关心我在俄罗斯能不能吃饱饭,而事实上俄罗斯从来没有断过货源。我为了向大家澄清事实,每天跑多家商场和超市,采访俄罗斯民众,俄罗斯人过的跟过去一样,吃的用的什么都不少,物价也没有上涨,反而牛奶和鸡蛋等生活基本的食品还下降了。俄罗斯老百姓安居乐业,在这个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支持率直线上升,达到86%。经过我们反复的澄清事实,中国观众才逐渐了解一个真实的俄罗斯。

仝潇华在俄罗斯五一劳动节大游行现场

出色的记者(兼歌手)是在战地Hold得住,时尚场合也Hold得住;正面Hold得住,背面也Hold得住

在莫斯科9个年头了,今天是告别莫斯科的日子。从音乐留学生到新闻一线记者,这么意外的转折,是我出国前没有想到的,没有想到会在这里停留这么长时间,也没有想到会跨越式转行。如果时间能倒流,让我沿着自己规划好的路线重新再来过一遍的话,我想,可能还不如这遍精彩。再见莫斯科!你好凤凰上海!

--仝潇华写于2016年5月26日

上海新闻中心同事欢迎仝潇华加盟,那谁和那谁别着急哈,你们的故事容小馆主慢慢道来

6月开始,仝潇华回到祖国,成为凤凰上海新闻中心的一员。这位“资深新人”才刚赴任,立即又马不停蹄地出差了。

仝潇华前往采访在无锡举行的第37届国际业余围棋锦标赛,刚好被她发现中国跟俄罗斯国旗挨在一块

从熟悉走向陌生,从不熟悉又回到曾经最熟悉的世界。这段不一样的旅程,唯一不变的是她坚定的脚步,和那悦耳的歌声(还有童颜!),就让仝潇华在上海再出发,谱出一首属于她的《双城故事》。

 

凤凰名人馆:讲述凤凰人的故事,分享凤凰人的感悟

[责任编辑:蒋泽君 PV032]

责任编辑:蒋泽君 PV032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