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700人 这是一部“中国人的心灵档案”
2016年05月02日 16:14
来源:凤凰卫视
在人世间以每周半小时从未间断的真实影像,记录时代的冷与暖。大动荡的历史有时把个人投入无尽的黑夜,但人性像一束不会转弯的光芒,脆弱、执拗地在黑色中穿行。13年来,《冷暖人生》低调平和地记录历史波澜下被迫
栏目合影
在人世间以每周半小时从未间断的真实影像,记录时代的冷与暖。大动荡的历史有时把个人投入无尽的黑夜,但人性像一束不会转弯的光芒,脆弱、执拗地在黑色中穿行。13年来,《冷暖人生》低调平和地记录历史波澜下被迫改变命运的人。
2003年《冷暖人生》开播第一年,制片人朱卫民登上大海中的孤岛,寻访一位老人。老人年轻时被诬告强奸,判刑10年。出狱前一周,父母双双离世。他爬上海岛,从此30年离群索居、自证清白。老人66岁时,朱卫民去了孤岛,老人衣衫褴褛却质朴洁净。
《冷暖人生》开播10年,朱卫民又去了海岛,那时老人76岁,头发花白。告别的一刻,一向寡言的朱卫民在船上喊道:“大叔,好好保重啊,以后我们再来看你……”碧浪翻涌,老人身影渐渐变小。
13年,《冷暖人生》记录了近700个命运曲折的人。
2006年栏目团队合影
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说,《冷暖人生》是他看得最多的凤凰栏目。“《冷暖人生》反映最底层的生活,却拥有最高端的观众;《冷暖人生》反映小人物,却有大情怀,人性的光辉体现得非常明显;《冷暖人生》锁定小场景,却反映大社会,比如老兵、知青、性工作者、文革忏悔者、民办教师,浓缩反映了丰富的社会和时代问题。”
冷静客观、娓娓道来,绝不喧宾夺主,以自画像的方式让人物口述自己的历史。在电视荧屏上,“沉默的大多数”成为30分钟纪实性节目的主体。
“电视人不能总把自己当作智者,把生活当作愚者。”电视学者王纪言为此评价,“《冷暖人生》的经验说明:面对丰富多彩的人生,我们都很无知。面对浩瀚的故事,每个媒体人都是小学生。当媒体人掌握着巨大的平台时,应当心怀那些角落里的声音,在电视上给他们保留一片天地。”
“人性的泯灭、重生是这部纪录片的灵魂,有灵魂的片子不仅感动自己,感动盟友,也可以感动敌人。” 2015年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纪录主题活动中获金奖纪录片《我是鬼子兵》的编导郑福洲总结到。他认为,这也是《冷暖人生》13年来对于纪录片的始终态度。
郑福洲写得一手好文章,说快板张口就来,丰富的人生经历成就他善于和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的本领。郑福洲是《冷暖人生》栏目最传奇的人。同事说,节目没素材了,可以把郑福洲采访一遍,起码能编辑出上、中、下3集来。
《冷暖人生》的主编季业被称为节目组的“最后底线”。他曾在黑龙江电视台担任制片人,是陈晓楠的一个电话让他选择了《冷暖人生》。
季业拍摄隐士
2008年在四川震区采访,节目组要编出72分钟《皇牌大放送》的任务,此时素材还在拍摄,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季业,能在重压下编好片子的只有他了。当陈晓楠一行疲惫地回到北京,发现季业已拿好文字稿在等他们了。看稿时,陈晓楠流下泪水,季业虽没去现场,却精确表达出她在拍摄中的所思所想。
季业在特殊学校拍摄孩子的生活
对于2016年的展望,陈晓楠说,以前有人认为《冷暖人生》中“冷”太多了,“暖”不够。现在年轻编导们的加入正在改变这“冷暖”的天平。
年轻编导们
赵丰
年轻编导赵丰说,组内老编导的深沉凝重是值得学习的,但生活是多味的,人性是多维度的,对沉重的人世,我们也可以阳光、轻松、自嘲的去解读,这是八零后、九零后习惯的思维方式。做片子时,增加这些色彩可以让片子风格更多样,也更接近生活和人性本身的复杂。
“《冷暖人生》不主流,它是一个另类节目,我们不贪心去做一个吸引所有人眼球的节目。《冷暖人生》每集纪录片的制作都需要沉下心来,所以我们不怕晚,也不怕慢。”陈晓楠说,“在这样一种气场之下,把画笔交还采访人,让他们执着自己的手,来画一幅特别细腻的内心世界的图像。”
我们的理想,就是让节目成为“中国人的心灵档案”,留下一幅属于这个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2010年栏目团队合影
本期编辑:李楠(实习)
点击这里进入《冷暖人生》节目专区,收看最新内容。
扫描以下二维码 关注凤凰卫视
[责任编辑:孙雨萱 PV033]
责任编辑:孙雨萱 PV033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