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蒋晓峰:电视十年冷思考


来源:凤凰卫视

蒋晓峰,1991年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波斯文专业。2007年,加入凤凰卫视,现任凤凰卫视资讯台助理总编辑、高级记者、时事观察员。被评价为:一个真正的专业记者!电视十年冷思考文丨蒋晓峰在凤凰卫视的十年是我

蒋晓峰,1991年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波斯文专业。2007年,加入凤凰卫视,现任凤凰卫视资讯台助理总编辑、高级记者、时事观察员。

被评价为:一个真正的专业记者!

电视十年冷思考

文丨蒋晓峰

在凤凰卫视的十年是我对电视从结识到熟悉,再到反思的过程。

穷尽二维

严格说,我从事的是电视新闻的行当,这里面有几个元素,新闻、电视和电视新闻。新闻时时发生,电视贵在眼见为实,电视新闻是众多新闻报道手段中最直观的一种。

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渠道冲击无法逃避。讲真,电视新闻人无法脱离互联网谈传播。这方面讨论已经汗牛充栋。

但电视人需要自问的是,对屏幕的每一寸都用到极致了吗?对于电视人的“宅基地”精耕细作了吗?亩产足够高了吗?

一个镜头3秒钟,3秒时间足够扫描完毕整个屏幕,视觉焦点只围绕在主信息源上,是对周边空间的浪费。从对镜头以及屏幕的充分使用来说,每一帧画面里面的每一个发光点都是信息发布平台的一部分,整体信息就是由无数个发光点传递的信息总和构成。主画面,是视觉中心和焦点所在。黄金位置之外的空间难道是可有可无的留白吗?

肯定不是,滚动字幕、竖题、弹幕等的出现,就是对充分利用整屏的探索。屏幕利用率没有被穷尽,就是想象力和创意没有被穷尽,这块屏幕值得深耕。

目的是:让整个屏幕不留一个死角,让每一寸屏幕都有价值。

跃入三维

因为喜欢摄影的原因,我在熟悉电视镜头后就开始尝试从美学和信息投放量的角度,来理解每一帧动态画面的使用效率。

镜头只有真实世界记录的功能么?错过的现场,无法抵达的现场,无法在同一时空出现的场景怎么处理?

理论上说,用于纪实的镜头在时间流里所能表达的信息是有限的。但随着技术进步,电视的信息承载量和表达能力瓶颈被突破,再造或重塑现场不再是神话,抽象话题影像表达也成为可能。结果就是信息可以叠加,时空可以交错。

虚拟现实已经不再是奢侈或可望不可即的手段,它让电视在传统的纪实功能之外,插上了技术的翅膀,有了新的叙事方式。想象的空间因此变得无限。

视频不死,唯有懒惰者被淘汰。


 

多年在国际热点场合报道重大新闻,蒋晓峰是中国唯一全程见证萨达姆审判的记者。2012年8月15日,他随香港保钓船做随船采访记者,见证了中国民间保钓人士成功登上钓鱼岛。

不仅如此,他还曾经在南海黄岩岛、利比亚、阿富汗、缅甸等战乱与动荡地区采访。

2011年8月,利比亚局势急遽变化,蒋晓峰与大批外国传媒被困于的黎波里Rixos酒店。采访团队穿上头盔、防弹衣进行报导。

自利比亚战事发生之后,五个多月里,凤凰卫视先后派出十余批记者赶赴新闻一线,及时准确地报道当地最新的战事情况。凤凰观察员蒋晓峰和摄影师吴建明、工程师邓谅棠一行三人于8月10日进入的黎波里,接替上一批在前线工作的摄制组。当地时间21日17时多(北京时间21日23时多),2名中国记者及32名外国媒体记者被困首都黎波里市中心的里克索斯酒店酒店。8月24日晚间10点50分左右,被困所有中外记者最终成功获救。    蒋晓峰这样回忆那一天:“从这一天起,命运不在手中掌握”

从黎波里回国后蒋晓峰接受采访,谈及工作带来的危险,和家人的担忧。最后他这样说:

“如果有机会,还希望和我的两个好兄弟一起去采访。如果凤凰还会派我去的话,那是我的荣幸。真的是公司对我的一种信任,其实像我这样的记者,在公司里面很多,不止我一个,其他人如果在这种状态下,相信也会这样做的。”

2012年8月15日,蒋晓峰因采访保钓船新闻被扣后回国,接受各路记者采访。

2012年8月香港保钓人士前往钓鱼岛宣誓主权,在两岸三地引起强烈反响。而凤凰卫视记者蒋晓峰和其同事梁培锦,全程随船采访报道,也成为事件的当事人之一,并被日本无理扣押16个小时。

大事发生时争取在场,因为我觉得这不是某一个记者精神状态的表示,而是所有专业记者都有这一种共同的想法、一种追求。既然是大事的话,可能现场会很复杂,甚至会有危险性,我觉得既然做出这种选择的话,背后都是已经把风险都消化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记者这份职业,我认为是“刺激”。它的挑战性很大,现在记者这份跟职业以前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地变化,有大量的未知领域,需要我及时的去吸收、反馈,及时的反哺。

——蒋晓峰

[责任编辑:孙雨萱 PV033]

责任编辑:孙雨萱 PV033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