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志愿军遗骸鉴定一波三折 归国遭遇未曾预料阻力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1968年,一批遗落缅甸的远征军遗骸,和几位幸存远征军老兵,经猴桥口岸回到中国。吴缘满心欢喜前来迎接,希望找到自己伯父吴其璋的遗骸,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如愿,于是他在口岸拍下了这张“回家”的照片。吴缘的伯父名叫吴其璋,福建闽清人,中国驻印军独立步兵团一团,少校炮兵连长。1944年,在中国远征军收复密支那的战役中,遭遇日军狙击手狙击,颅骨中弹牺牲,年仅34岁。牺牲后被安葬在密支那。

核心提示:1968年,一批遗落缅甸的远征军遗骸,和几位幸存远征军老兵,经猴桥口岸回到中国。吴缘满心欢喜前来迎接,希望找到自己伯父吴其璋的遗骸,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如愿,于是他在口岸拍下了这张“回家”的照片。吴缘的伯父名叫吴其璋,福建闽清人,中国驻印军独立步兵团一团,少校炮兵连长。1944年,在中国远征军收复密支那的战役中,遭遇日军狙击手狙击,颅骨中弹牺牲,年仅34岁。牺牲后被安葬在密支那。

凤凰卫视11月14日《我们一起走过》,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2015年11月,备受瞩目的中国远征军遗骸归国事宜受阻。

女:我们要努力,你不要放弃。

解说:老兵后代,中国志愿者缅甸华侨,他们为远征军回家付出过怎样的努力与艰辛?凤凰卫视,《我们一起走过》远征军回家全记录。

2011年9月13日,在中国与缅甸交界的猴桥边境口岸,一位中年男子手捧着一块,写有“回家”字样的纸版,静静地站在边境桥前。

吴缘(中国远征军后代吴其璋之侄):我在找我伯伯的遗像上面,我去做了一个,写了两个字就是“回家”,然后我打了个问号,他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是吧?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是68年了。

通过史料找寻阵亡将士遗体 战役过后伤员负责找寻牺牲战士

解说:这一年,一批遗落缅甸的远征军遗骸,和几位幸存远征军老兵,经猴桥口岸回到中国。吴缘满心欢喜前来迎接,希望找到自己伯父吴其璋的遗骸,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如愿,于是他在口岸拍下了这张“回家”的照片。吴缘的伯父名叫吴其璋,福建闽清人,中国驻印军独立步兵团一团,少校炮兵连长。1944年,在中国远征军收复密支那的战役中,遭遇日军狙击手狙击,颅骨中弹牺牲,年仅34岁。牺牲后被安葬在密支那。

吴缘:我2011年来的最主要目的,是当时是决定我的伯伯的遗骸能够回来,那所以说我那次是一心想,就把他带回来的,但是到最后我到了腾冲以后,组委会告诉我就是说,我的伯伯不能回来了,就是也没说具体的,一个什么事项不能回来。

解说:吴缘说,自己从杭州来腾冲,已经不下十五次,花费已有十多万。从2006年开始,每次都希望能接回伯父的遗骸,但都是无功而返。十多年过去,收获的只有越来越不堪重负的身体和焦虑。四年之后,吴缘再次跟随中国民间远征军遗骸搜寻志愿者,前往缅甸密支那寻找伯父遗骸。

吴缘:71年前他在这里为国家尽忠了,那么71年后,我们后人来把他带回家,让他不要在这里变成一个忠魂,变成一个孤魂。那么另一个意思就是说,我的伯伯他是为国家尽忠的,但是他没有为父母尽孝,那么我们的意思,还是把他背回家以后,把他放在我的爷爷奶奶身边,让他也去尽一份孝心。这个金刚砂就是,灵隐寺的这个和尚他给我开过光,就是我去求,这个做什么用呢?这个按照佛教的说法,它这个金刚砂,等到在骨灰上面撒一圈,就是人的灵魂会上天,他就在天上了。那所以说我把他带了这个东西来,找到了我就会把它撒上去,然后我把他背回家去。

男:就给他一个安息。

吴缘:对,对,一定要的,所以说不管成不成,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解说:四个小时后,车队到达缅甸密支那。因为是以旅行团的名义进入缅甸,为了不引起缅甸政府的注意,我们按照计划,先跟随志愿者来到了密支那,一处名叫卧佛寺的景点。卧佛寺为日本人战后修建,目的是为了祭奠当年在战场上战死的日军,相当于日本在海外的靖国神社。

刘雅馨(深圳龙跃慈善基金会项目主管):在缅甸修建的这些慰灵塔,慰灵碑以及他们的墓地,要么都是绿叶成阴,然后鸟语花香的,那么都是在风景非常好的伊洛瓦底江边上。而我们的士兵在这边土地上,他们的墓地却是杂草丛生。

吴缘:基本上在1962年时,密支那境内的墓,远征军烈士墓基本上毁光了,没有了。

男:然后就变成了。

吴缘:荒地,然后就是老百姓也可以住过来,建房子,住在这里,所以说它这边会产生有很多的鬼的故事,就在这里,就是密支那晚上有的时候,咚咚咚敲门啦,怎么样都有,各式各样的说法都有。

陈靓(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土质那种酸性的比较的耐腐蚀。

吴缘:那个会腐掉的,会腐掉的,这个是就是从密支那的角度来讲,估计它这个干旱的时间多。

解说:志愿者陈靓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人类骨骼学专家,她告诉吴缘墓地的破坏,给发掘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密支那湿热的天气,不利用骨骼的保存。

吴缘:我想问她一下就是说,这个七十多年埋下去的人,那么在这个地方,他的遗骸会(损坏)到一个什么程度?那么从我在杭州了解到的就是,像他这种年纪去世的,他的骨密度很好的,那么只要在地域干燥的地方葬下去的话,71年,他(的遗骸)还会成型,不会说就是说把骨骸都变成霉化掉。那么所以说刚才跟陈教授,也讨论了这个事情,她也是说,她基本上讲法也是一样的。

解说:2015年4月9日,缅甸时间上午9点30分,我们来到了计划的挖掘地点。

吴缘:这块墓地唯一的缺陷,它就是没有详细的记载,要是有记载的话,那它就是更加知道埋下去的那些烈士是谁,现在是一个统的,就是只知道这个地方是埋过远征军烈士。那么遗骸在这里,但是谁,没办法寻找,那么他的家人,他的后代,是永远没办法找到他的。

解说:关于这块墓地的位置确认,来自于当年新一军留在此地的守墓人刘龙的描述。1944年远征军撤退时,刘龙接到的命令,不久就会接他和这些遗骸回家。可直到刘龙去世,这道命令都没有生效。如今,这里却已经变成了缅甸的贫民区。

吴缘:这次是因为当时战争的需要,它是一个战场,战场以后它一个战役结束以后,他就要打扫战场,打扫战场的时候,有这么多的远征军将士牺牲,他要一下子来处理这个事情很难,那只有把每个遗体都放好以后,挖成坑,放进去一埋。

解说:我们从史料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些图片,这里显示的是密支那一处远征军墓地的景象,每次战役后,阵亡将士的遗体,会按照所属部队的番号,由各部队派出的收尸队,从战场中收殓后,统一运送到所属部队规定的墓地安葬。

谢甫高老人今年93岁,现居住在湖南省郴州市,原新一军38师工兵团二连六排副排长,他所在的排,负责战后收殓阵亡将士的遗体。

谢甫高(中国远征军老兵):上战场打起仗来,都是一心一意准备死的。

解说:老人负伤两处,他说脖子上的伤口再深一寸,头没了,脚上的伤口再深一寸,腿没了。老人回忆,每次战斗后,他们这些轻伤员就奉命要找到他们能够找到的牺牲战士的遗体。

谢甫高:沿着路边去找,看着好像有一个人,扒开扒开,一看,看服装,看穿的衣服,看毯子,看雨衣看得出,再就是戴的帽子,枪就没有了,穿的别的衣服都看得出,这是我们部队的,(把人)搞出来,拿麻布袋兜着,放在车子上面。有时候最多的时候能收到四五个人,一般收两个人。

解说:因为交战时无人收殓,很多遗体早已难以辨认,每具遗体几乎都已无全尸。

谢甫高:受伤的位置看得出,打烂了,或者骨头打断了,脚和身上胸脯打烂了,有个大窟窿,其他的没有,其他的有些(死了),隔了几年了,腐烂了,没有肉了,只有几根骨头了,脸都看不清楚了,就只是骨头。

解说:没有仪式,没有祭奠,这些遗体成了一个任务,一种负担。

谢甫高:收尸队搞不完,就把(尸体)拖起来丢到这里头,把土一推就完成任务了,他有他的任务,今天这一天无论如何,这些任务全部都要完成,他怎么埋得完呢,他搞不完了,管他三七二十一,这里有一个,挖个坑,拖过来埋在这里算一个,拖过去埋在那里又是一个,有些已经腐败得很厉害了,只有一件骨头了。有些衣服没太烂,但你只要动一下,“嘶”的一声就烂掉了,一般四十多度的温度,又下着雨,遗体又在地下埋着,水排不出去,遗体就腐烂了。哎呀,那个气味(太难闻)。

解说:几十年过去了,老人回忆起当年阵亡将士下葬的情景,平静地像说着一件普通的家长里短。老人说,他当年也问过自己的长官,这些埋在异国的战友们,以后该怎么办呢?

谢甫高:对这些战死的,我们也问过,这里没人在这里守,他说这是外国的,你中国人打完仗在这里守啊,你中国人不守,外国人给你守啊。

解说:在没到达缅甸之前,吴缘一直与缅甸一位名叫艾元昌的华侨有联系,根据艾元昌的说法,吴其璋是单独立碑,埋葬在密支那一所小学的操场上。

吴缘:我是(去)小学,我应该是下午。

男:距这里有多远?

吴缘:也不远,都在这一块呢,现在的问题就是说,现在他已经去接艾元昌去了,马上就会来,当时的地方让他指认一下。

男:然后现在基本上一切准备工作都就绪了。

吴缘:都就绪了。

男:您此刻的这种感觉,是什么样的感觉?

吴缘:我就是(希望)越快越好,开始动手吧。都一样,心情都一样的,都是我们的亲人,是吧,让他们回家,是我们这一代人该做的。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我们一起走过》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姜楠

首播时间:周六 10:05—11:00

重播时间:周日 21:40—22:30

[责任编辑:姜天骐]

标签:远征军

2015-11-14我们一起走过 中国远征军——回家(二)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11/14/8ce8d48c-fcdc-45c1-9628-a21fd39a3ce5.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