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丁仲礼:大学是坚守社会良知的阵地 一般人努力也能成为科学家


来源:凤凰卫视

内容提示:本期节目吴小莉采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其中丁仲礼谈到,科技报国应该成为优秀青年人的追求,本科生创业无需全面坚持特色即可,治理雾霾管理和法律是首位而非技术,一般人只要通过努力都能成为科学

吴小莉:给研究生?

丁仲礼:对,就是说创新、创业这方面,怎么个一些课程体系是什么?创业是肯定需要学一些,我们现在没有的这些课程,嗯,你连市场是什么你不了解,财务是什么不了解,你这个创业就很难,是吧。销售是什么?你这些不知道,你怎么去创业呢?所以可能是要,我们要检查自己,就是怎么样的一些培训课程,让真正希望毕业以后,我去创业,或者毕业以后想把我的研究所老师的成果转移、转化出去的,给他们创造这么一条路。

吴小莉:还是更多的是以教育的角度来看的?

丁仲礼:对,还是教育,因为你帮不了他们,你不能说我给你一笔资金,你去创业吧,我现在最多只能说,你研究生期间你要去创业,行,那你就是两年保留学籍,你休学两年,我们有这样的。我们也有创业创得好的,刘延东同志还接见了他的,也是我们国科大的学生。

吴小莉:科学家也要有天分的。

嘉宾:也要有天分,但是更重要的是努力。

吴小莉:已经又快要开学了,您要给学生,或者您要向他介绍,希望他读什么书的话,比如说您可以想要介绍三本书的话,您想要介绍什么书?

丁仲礼:第一本应该看看《世界(全球)通史》。这个书不是教你历史的知识,是怎么去认识历史,就是史学、史识,第二本书问我的话,我觉得《唐诗三百首》,应该翻来覆去的看。

吴小莉:因为您喜欢?

丁仲礼:我觉得我鼓励学生要培养一些盛唐时期的这些诗人的、文人的这种气质,像李白这样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种气派的,应该学一些这些,陶冶这方面的性情。第三本书我自己喜欢看的就是《教父》的原版。

吴小莉:为什么?

丁仲礼:我挺喜欢教父这个人物,挺喜欢他的性格。

丁仲礼:治理雾霾 管理和法律是首位而非技术

吴小莉:在刚刚过去的一周,继APEC蓝之后,一个新的词汇在网络上又火热了起来,这便是“阅兵蓝”。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环境保护部要求北京、天津、河北等七个省市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活动期间空气质量的安全。

而在2015年年初的时候,一部在网络上播出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雾霾的大讨论。

吴小莉:有人说这个片子对于中国人关于雾霾有了一个科普,但有人说里面的科学证据,其实并不完善,您怎么看?

丁仲礼:它是这样的,柴静做了很多很多的调查,有的现象我们要承认,它是没有错的。但是她这个片子,我是看了一遍,我没有看第二遍。我觉得它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选择性报道。

吴小莉:整个片子的感觉。

丁校长:对,第二个我感觉它的问题,开的这个药方,它不是雾霾嘛,开的药方呢,我本人来说的话,我不会认可的,它比如讲得很明白,这个国有企业,这个油品不行,所以要民营,石油企业私有化。但是她采访过,她一定是知道,中国的民营企业炼的油的质量,远不如国有企业,这个我们都做了很多研究,她采访的人里面,肯定有人告诉过她,但是她反而要朝那个方向走。

吴小莉:如果这个片子它的解决方案并不全面,甚至有一些是不可行的话,难道不能用正确的方式,或者是科学的方式来告诉我们的大众?

丁仲礼:基本的逻辑是很清楚的,所有的人都是清楚的。首先你是排放多了,排放多是谁多?首先是煤多,第二是油排放多了,办法就是要减排。怎么来减排,一个是管理,一个是技术。

比如说你要把油品质量提高,你得投入几千个亿,改造现有的设备,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是吧,然后你要把这个煤炭的清洁利用起来,我们有位科学家说了,你先把现有的除尘、脱硫、脱硝这些设备运行起来,你别摆在那儿给人家看着。

吴小莉:所以现在看起来,《穹顶之下》这个片子里面提到的,几个元凶,包括油,劣质的油,或者是劣质的煤,对,还是有影响的。

丁仲礼:当然是,它这个是最主要的,这个没有问题,没有一个人否定这个。

但是你怎么治理,那么就是说,说很简单的话,就是减排,那么怎么减排?谁先减,谁后减?减哪个元素是第一位的,等等,这里面就有很多科学研究的内容了。

吴小莉:您曾经提到过,在“(大气)国十条”出来之后,对于未来的雾霾的治理,可能进入了一个拐点,您这个拐点的理解是说可能雾霾的?

丁仲礼:不会严重下去,只会,把雾霾就是说是降得很低,降到我们80年代到北京来念书的时候的水平,可能是会要比较长的时期,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需要)比较长的时期。但是这个雾霾发生的严重程度的频次,已经达到最高点了,应该是会下降,我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事实上面,这些年的减排的这个量,还是力度是比较大的。

吴小莉:但是真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执行。

丁仲礼:管理、法律是第一位的,不是技术,技术都是有的。

丁仲礼:一般人只要通过努力都能成为科学家

解说:在谈到对学生和子女教育的时候,丁仲礼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文理兼修。热爱文学的他,当年因为一篇《哥德巴赫猜想》而选择了理工科。而在他看来,要成为科学家,努力比天才更为重要。

吴小莉:谈谈您的学习,您以前在一开始第一次(高考)考得是文科,成绩还不错,结果血压太高了,体检没过,然后就学了理工科,为什么在第二年选的时候,选到了理工科去?

丁仲礼:那个时候不是徐迟写了《哥德巴赫猜想》嘛,所以那时候就是说,一下子觉得搞科学很神圣。

吴小莉:但是一开始为什么没有想过去读理工,你如果物理这么好

丁仲礼:我就是喜欢文科,我现在也是喜欢文科。

吴小莉:如果你再选择的话,会有不同吗?

丁仲礼:如果让我再选择的话,我愿意学习古典文学,所以我退了休以后,我准备把所有的时间,去学古典文学,真的,这就是喜欢。

丁仲礼:科学家是实际上,一般人都可以成为科学家,倒不需要,不是像文学家那么难,他可能要有一些天才,艺术家是吧,科学家只要是努力,他都会成为科学家。

吴小莉:科学家也要有天分的。

丁仲礼:也要有天分,但是更重要的是努力。

吴小莉:所以您觉得,科学家是学得来的?

丁仲礼:可以学会的。所以我经常跟学生说,你要发财是你自己控制不了的,你要当官,你也自己控制不了的,但是你要成为教授,成为一个有学术影响力的科学家,是你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

吴小莉:不过路可能也不短?

丁仲礼:对,现在肯定是要竞争。

吴小莉:谢谢校长接受我们的采访。

丁仲礼:好,谢谢。

[责任编辑:石冰]

2015-08-29问答神州 专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下)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8/29/6e145ca8-fb4b-4f9f-9433-ab278e2db3c3.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