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新加坡收紧移民政策 李光耀家长式威权已落伍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走过50年的发展历程,新加坡的经济总量和国民财富都跃上了新的台阶,不过,伴随着正面成就的不断刷新,社会另一面涌现的问题也开始困扰着新加坡。凤凰卫视8月7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杜

核心提示:走过50年的发展历程,新加坡的经济总量和国民财富都跃上了新的台阶,不过,伴随着正面成就的不断刷新,社会另一面涌现的问题也开始困扰着新加坡。

凤凰卫视8月7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杜平:走过50年的发展历程,新加坡的经济总量和国民财富都跃上了新的台阶,不过,伴随着正面成就的不断刷新,社会另一面涌现的问题也开始困扰着新加坡,先是有美国调查机构盖洛普的调查显示,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列的新加坡在全球乐观积极心态的排行榜上,竟然是排在最后一名,甚至在伊拉克之后,且不说这一调查的标准和精确性,但这一结果仍然获得了不少人的附和。除此之外,种族、宗教、移民等问题也开始浮现,而发生在香港、台湾的年轻一代的问题也有在新加坡萌芽的危险。

邻国忧新加坡成第三中国 李光耀拒做华人领袖

解说:当人们议论新加坡时,会羡慕这个花园城市的干净、优美,也会赞赏这里的廉洁、法治,这些之外,新加坡的另一标签就是多元与包容。建国之时,李光耀为新加坡确立的愿景就是建立一个任人唯贤的多元种族社会,不是马来族国家,不是华族国家,也不是印度族的国家,而是一个人人都能有一席之地,各个语言、文化、宗教、公正平等的地方,尽管新加坡是华人占大多数的国家,但由于建国时期周边邻国都担忧新加坡会成为“第三中国”,出于国情和外交压力,新加坡刻意淡化中国的痕迹,李光耀本人也拒绝被称为“华人领袖”,而是要做全体新加坡人的领袖,但这一种族融合之路却并不平坦,新加坡为此费尽心思。

新加坡国家文物局的官员潘宣辉是新加坡多元种族发展的直接推动者之一,对新加坡族群历史和文化颇有研究的他,肩负着新加坡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马来传统文化馆,印度传统文化馆,这三大族群文化馆的主要管理和统筹事务。

潘宣辉(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文物机构司副司长):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一个社会,我们的祖辈来自中国、印度,包括东南亚的这些地方,我们通过这三家馆在馆内的展示品当中,通过文物的介绍和史料的介绍,其实就反应着过去到现在新加坡各种族之间的一种融合。

祖基菲莉(新加坡马来传统文化馆研究员):尤索夫·宾·伊萨克成为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统,他和其他一些马来领袖创办的报纸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第一份关于马来人的报纸。

阿珈瓦(新加坡印度传统文化馆研究员):有趣的是在这段时间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马来电影的涌现,很多印度导演都去执导马来电影,中国电影公司邵氏影业和国泰克里斯影业,让印度导演去执导马来电影,这确实是新加坡跨文化的例证之一。

解说:在新加坡的历史上,华族、马来族、印度族都涌现出许多先驱人物,对新加坡贡献良多,出生于斯里兰卡的前外交部长拉惹勒南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把自己看作是中国人,马来西亚人,印度人或是斯里兰卡人,那么新加坡将会崩溃,你必须将自己当成是新加坡人,并誓死捍卫这个国家。除了在文化上努力使各族群相互了解认识之外,新加坡也推行各种政策,试图打破种族间的壁垒。

新加坡选英语为行政用语 确保无一种族占优

独立建国初期,各种族之间的交流有限,因为大家都选择居住在各自族群的聚居地,各说各话,人民行动党政府于是选定英语为学校教学媒介语,商用及行政用语,目的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也同时确保“无一种族占有优势”。之后,政府实施了祖屋种族比例政策,对超过八成人居住的政府祖屋实行种族配额,目的是避免族群聚居地的形成,同时政府进一步修改了选举制度,以保障国会里的多元种族代表性,这一系列政策日复一日的重塑着新加坡人的生活方式,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政治人物,都被要求需要时刻记住,这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国家。

华人的某些传统民间习俗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假如你是个严格恪守教规的虔诚基督教徒,对寺庙、中元节都避之不及,选民的直接反应就是这不是一位好议员,他无法融入我们的生活,你就会失去选票。

但是种族与宗教问题原本就是敏感而难以处理的,新加坡采取了许多政策去分化处理种族间的种种分歧,可现实的问题总让新加坡需要随时保持警惕。新加坡南北两个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尼,都是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区域大国,它们对新加坡国内种族课题的影响也非常微妙,从新加坡建国以来,就小心翼翼处理着与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由于担心有一天新加坡不得不与两大邻国之一交战,会使国内穆斯林陷入两难境地,因此建国初期,新加坡不得不把马来族穆斯林的后代排除在武装部队之外,这项政策尽管后来逐步改变,但也能由此看出新加坡的担忧。

而九一一事件之后,为了防范极端宗教分子的威胁,新加坡也随即提高了国内的反恐警戒,大大小小的反恐演习和遍布全岛的监控镜头都显示出新加坡的敏感,这样的阵仗与世界上其他小国比起来尤为特别。尽管对威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当它突然袭来时,仍然对新加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2013年12月8日,一辆私人巴士在小印度一处路口撞死了一名印度客工,引发新加坡40多年来最严重的骚乱,400多名南亚客工在部分醉酒暴徒的教唆下,参与闹事,打砸、烧毁多辆警车和救护车,这一骚乱持续两个多小时,才在新加坡防暴警察的控制之下得以平息,尽管新加坡努力将这一事件描述为因醉酒、误解和文化与心理因素导致的孤立事件,但仍然要面对不少压力,有印度媒体将这一骚乱报道为一起种族事件,称新加坡的印度人遭到华人的攻击,同时也有印度律师呼吁印度政府介入,最终事件在新加坡的法律之下解决,一些人被遣返,一些人被监禁,但事件的影响却不能轻易消除,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新加坡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严厉的禁酒令,对于新加坡部分本地人来说,这次事件再次加剧了他们对外来客工和移民的不满,有人认为,这些都对新加坡多年经营、维持的包容社会形成了难以预知的挑战。

机构总结新加坡人5大不满 移民问题首当其冲

2011年5月14日,在新加坡国会选举后一周,内阁资政李光耀和国务资政吴作栋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从内阁退休,这也标志着新加坡政坛长达半个世纪的李光耀时代彻底结束。两位前总理在声明中说,在具有分水岭意义的选举后,我们决定离开内阁,让更年轻的内阁成员团队联系并接触年轻一代,塑造新加坡的未来。就在宣布退休的一周前,人民行动党在国会选举中赢得87个席位中的81个,但得票率却跌至执政以来最低的60.1%,有分析认为,李光耀引退的举动就是对民意的回应。有调查机构在2011年大选期间,曾经总结新加坡选民的5大不满,分别是外来移民增多,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扩大,房价过高以及政治不开放,其中移民问题和社会不公首当其冲。

2013年2月1日,约4000名新加坡人冒雨在芳林公园举行“反移民集会”,这是新加坡独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示威集会,这次反移民的运动成了新加坡近些年社会矛盾的一个爆发点,在政界、商界和学界都充满着争议,这也成为新加坡如今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

你要一个低增长的平等社会?或是一个高增长的不平等社会,然后利用部分的增长来援助下层民众?如果没有增长一切就会出错,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争取平等机会,不是争取平等的结果。

视频片段:大家好。

解说:李光耀开启的新加坡模式廉洁高效,开放包容,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来到新加坡,寻找一个平等的人生机会。其中就包括了来自中国的移民杜志强。

杜志强(新加坡天府会会长):我当时来新加坡其实就是一方面是为了孩子,能够多说多学一点英文,另一方面想检验一下自己,我当时已经36岁,36岁了我想我再不出来就进40了,人生就开始慢慢往下坡走,所以我就算是一个赌,算是一个搏,人生的最后一次搏击,我就选择了来到新加坡。

解说:1991年杜志强放弃了国内公务员的铁饭碗,来到新加坡,初来乍到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间家禽屠宰厂做厂长,那时新加坡正值产业转型,需要大量人才,杜志强算得上新加坡在这个行业中引进的第一批中国大学生,他也凭借着专业和勤奋给新加坡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杜志强:我的老板一般做到10个小时,12个小时就回去了,所以我在工厂里做到十五六个小时,成为公司的实际的执行者,工厂的每一个人我认识,工厂的每一个岗位,我最熟悉,工厂的每一个时间,哪一个环节,哪一个程序在发生什么问,题我知晓。

解说:这份投入让杜志强渐渐成为那代移民中的代表,他逐渐扎下根来,也成立了新加坡天府会,帮扶来到新加坡的新移民。在他的身上,是那一时期中国移民的特点,谦虚好学,也蕴含着对新加坡的热爱。不过,随着新加坡的发展对于移民和外来劳工需求的不断增加,新加坡社会的承载和调适能力也不断受到考验。

严孟达(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员前副总编辑):可能在2011年之前,设想的没有太过周详,一下子开放得太多,那么整个需求增加了,交通方面还有医疗方面都造成一些压力,即使是教育方面大学的学位的竞争都变得很强烈,那就引起一些反弹。

解说:对于新加坡社会出现的反弹,直接转化为对政府移民和劳工政策的不满,也成为2011年大选行动党得票率创新低的主要原因,这也迫使整个新加坡重新反思经济与移民的取舍问题。

杜志强:要到新加坡来生活,要融入新加坡,对新加坡本身的生存历史国情和种族的构成,要有深刻的了解,对新加坡人的生活习惯、喜好和他们的方式要了解。

吴新迪(新加坡《联合早报》总编辑):那个步伐当时也真的是太快了,突然之间你发现你转头看一看的时候可能有好多的都是你听口音也好,你就知道他不是新加坡人,所以那样的感觉忽然间大家觉得说新加坡不是他自己的家。

解说:同样的反对移民与外劳的声音也遭到了不少人对于新加坡因噎废食的批评。

严孟达:新加坡社会的老化会很快,那么一方面就是中小企业也需要外来的人力,很多工作找不到人来填补,因为新加坡本身人口基数还是小,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不能够忍受的。

陈企业(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竞争力研究所所长):他们说我们不要这么多的外劳,我们不要经济成长的那么快,压力太大了,他说经济成长低一点,GDP成长低一点,外劳少一点,我们的工资增长高一点,这可能吗?你不要外劳,我们的经济增长就没有办法提升,经济增长不提升,不够高,工资就没有办法提升。

新加坡收紧外劳政策 李光耀模式悄然改变

解说:争论之后政府还是选择顺应民意,收紧移民和外劳政策,同时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有研究新加坡的人士认为,现在的新加坡正在逐步改变李光耀时代“家长式”的社会管理模式,希望能够在经济发展与民意诉求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能够继续撑起新加坡这栋高楼大厦。

新加坡有如一栋建在软泥地上的80层大楼,我们已经学习如何加固,让大楼加盖20层,或许能超过100层,但你得了解并确保地基稳固,关键在于跨种族,跨宗教的和谐。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  

[责任编辑:原洋]

标签:新加坡 一个

2015-08-07凤凰大视野 狮子城邦——新加坡建国50周年纪事(五)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8/07/3b4bb9eb-72da-4f10-9fce-234c162f6393.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