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虎:人气最旺的男主持
2008年05月26日 10:45南方人物周刊 】 【打印
相关标签: [胡一虎]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安库雷 发自北京

“过去我们太强调‘哆咪梭’了”

仍是斜坐45度,仍是已成招牌的身体前倾,好像咖啡桌就是主播台,好像状态还停留在昨晚节目的录影上。摘了墨镜,眼睛肿着,上来就开始“复盘”:我跟你们说,昨天晚上那集真是精彩!

说的是《一虎一席谈》,“那集”讨论的是要不要抵制家乐福,时下最“红”的话题。不出所料,录制现场吵得很厉害,“又差点打起来了”……

情况是这样的:节目中一位60多岁的大娘(北京的大爷大妈对这个“高端节目”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兴趣,Tiger对这一点颇得意)情绪激动地把围绕家乐福而产生的争论称作“内斗”、“内乱”,连声高呼“一天都不能闹了!一个小时都不能闹了!!”吓得胡一虎走下台去,连连作揖:您保重!您保重!

节目临近尾声,双方就“谁能代表人民”又起争执,用词眼看就要踩线,胡一虎只好摊开双手:“来来来!和谐社会,以和为贵!大家给一点掌声!”这才把“不和谐音”盖了下去。至于现场其他一些画面,比如一位观众、同时也是某网站负责人大声叫骂萨科齐,另一位观众提起了人权话题……这些,你在电视上是看不到的。

在主持人胡一虎看来,衡量一期节目成功与否,就看“气场”是不是如期形成,“这是一个让人变脸的节目,节目开始之前,你没有进入这个气场,每个观众都随便坐着,一到了那个气场,立刻变脸,一个人可以马上对别人说:我警告你!”

家乐福这一期,“气场”明显是有了,甚至过于充盈了。你都可以听见场地里“嗡嗡”的声响,有时候,想说话的人实在太多,胡一虎甚至要“谢谢大家”,然后连说三遍“大家请深呼吸”,不然广告进不来。

“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很多人看着看着忍不住要跳进去。但是很多人看完之后,包括我自己,也会发出感叹,啊,我怎么当初没有想到这个观点?”

他以弹钢琴来比喻主持,“钢琴的‘哆咪梭’是和谐音,谁都讨厌‘来’,可是,这个节目告诉你,和键盘一样,‘来’就在你身边。过去我们太强调‘哆咪梭’了,却忘了它们之间的‘杂音’可以变出什么音乐,爵士乐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这集很明显,就是成功。这个节目要是失败,就是我弹‘哆咪梭’半天了,其他声音还没出来,我的意思是说,没有把真实的声音勾引出来。”

“你们全都给我坐好!”

胡一虎总是用“挑拨离间”来形容自己的作用。

他曾经这样拆字:“挑”是挑起每一个人说心里话的欲望;“拨”是撒播一个种子,去倾听别人的声音;“离”是离弃,我要使嘉宾离弃中国人过去人前不说话的怯懦性格;“间”同中有异,异中求同的空间。

2005年,凤凰为来年计,希望胡一虎开一档谈话类节目,结果被他拒绝,“我说我太累了,一个品牌一个品牌打,从‘媒体大拼盘’到‘纵横中国’,再到‘凤凰全球连线’。”后来他的安徽同乡刘春前来游说:这个节目就是你的,你不主持会后悔的。结果他发现,这个节目确实累,却也是“最轻松的”,“一虎一席谈就是我们家的缩影嘛,我们家的氛围就是经常吵架抬杠,吵得有滋有味,吵得很幸福……我就是扮演我们‘胡家一席谈’中我爸爸的角色啊。”

2008年3月,“一虎一席谈”包揽了《新周刊》2007年电视榜年度节目主持人、最佳脱口秀、最佳脱口秀主持人、年度电视节目四项大奖。

“挑拨离间”版本也在升级,譬如:“离”是为了把不同的观点意见分清楚,倾听清楚,“间”,一个是对别人的尊重的空间,一个是给自己修正思维的空间。聪明人还替他总结,“一虎一席谈”“引领新闻谈话节目的群口时代”,有人干脆说,“一虎一席谈”“某种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民主化表达”。

胡一虎则记得自己刚开始主持这个节目时,很有些惊喜:原来大家都这么能说话啊,简直人人都是主持人嘛。但很快就被内地人吵架时的“狠毒”吓住,“很多人的用字遣词,我觉得都不可思议。和台湾相比,可能缺乏一点温良恭俭让。”

2006年最后一期讨论“伪科学”,司马南对丁小平,现场几乎出现武斗。胡一虎第一次在节目里发了火,他吼了一声:“导播,请把我的声音开大一点!你们全都给我坐好!”

当过两年兵、“非常凶”的胡一虎这回把他们吓倒了。现场安静了。

另一个体会就是“这边的人喜欢扣帽子”,“比如我们讨论‘小三’,我就很奇怪,你都没见过这个人,有必要把她讲成那样吗?很多人事情都没弄清,就开始激动。”

他大概不知道,家乐福这一期节目播出不到10分钟,中华网论坛上就出现了这样的帖子:“速看凤凰台‘一虎一席谈’,正义与无耻的较量”,号召“各位正义的人们”,“好好知道这些汉奸的脸孔”。

观众也在进步。一些立场对立的嘉宾,不习惯在节目结束后互相握手,胡一虎便把这条规矩“强加”进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主动和对方握手。“从一元变多元,不是说到做到的。习惯不习惯,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