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共存”的未来城市
2009年02月01日 10:52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周瑛琦] [建筑] [筑梦天下] [荷兰]

周瑛琦:看来一位称职的建筑师光是会设计建筑还不够,他还得有忧患意识,头脑里时刻装着民族存亡、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概念。我们知道,荷兰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它的总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市那么大,但是它在防洪治水方面,却是全世界第一,很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和借鉴。

我举一个例子:2005年,美国遭受了一场非常严重的飓风袭击,飓风“卡特里娜”席卷了五个州,造成一千多人死亡,经济损失有一千多亿美元。事后在展开调查的时候人们注意到,在它受灾最严重的新奥尔良市,防洪堤的设计标准是只能抵御30年一遇的洪水,所以当强烈的暴风雨和洪水超出预期的时候,它根本保护不了人们。而同样是堤岸工程,在荷兰最容易遭受水灾的地区,它的设计却能够抵御一万年才出现一次的巨大洪峰!所以说到这里,我想到1998年中国内地发生的大洪灾,还有08年发生的大地震,如果我们的防洪堤和房屋建筑也能够像荷兰那样结实和具有前瞻性的话,当天灾降临,我们也许能少几分懊悔和悲壮,多几分的从容与安全。

我们都知道,临海地区的居民,最担心就是遭遇台风、洪水、海啸这些自然灾害,它们带来的破坏,情况严重的时候,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毁掉整座城市,造成惊心动魄的集体大逃亡!这样的案例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上个世纪末,国际科学界和决策机构提出来,应该以“防止气候破坏”来制定一个国家的发展计划,因为现在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尤其是海位升高,已经威胁到了全球人口和经济资源最集中的三角洲地带,而受到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荷兰,它的科学家已经发出预警,到2100年,包围荷兰的海平面,将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持续升高110厘米,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土地不断被海水吞没。而荷兰国内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在它有限的国土上,绝大多数的建筑用地早已经被开发利用完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荷兰在未来20年内还需要再建50万套新住宅来满足需要,荷兰人该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

解说:相对于将鹿特丹改建成水上浮动城市的宏伟计划来说,聪明的荷兰人因地制宜,在它非常美丽的乡村--迈丝伯马河的岸边,搭建起了30万欧元一套的水陆两栖浮动住宅群。当洪水来犯的时候,人们不用携带财产惊慌出逃,而是可以稳若泰山地享受水涨房高的全过程。

迪克·凡·古斯威灵根:(杜拉·维默尔公司)当水位上升时,整个房屋也随之上升,上升幅度可达5.5米,这是堤坝的高度,我们在荷兰就必须这么做,因为荷兰地少水多,所以这些房子是完美的解决办法。

解说:业主们对自己的浮动住宅看起来都很满意。

记者:如果水位开始上升的话,你还会像现在这么轻松吗?

业主安妮·穆伦:当然,让水涨上来吧,我再也不怕了,相反,我倒期望它涨呢。

解说:仅仅在13年前,安妮的态度可没有现在这么轻松愉快,那个时候她还是一位青春可人的妙龄女郎,不期而至的大洪水眼看就要冲过堤防,荷兰政府紧急下令撤离了25万人。

安妮·穆伦:当时真可怕,简直是大逃难,就像以色列人逃离古埃及一样,短短几个小时,迈丝伯马和瓦尔之间的地区就有25万人逃离家园,我还费力地把我95岁的奶奶带出去,很不容易呀。

解说:回忆起1995年那场惊心动魄的逃命场面,至今让安妮心有余悸,当时河水冲破了河堤,造成泛滥成灾,安妮和她的邻居们丧失了所有的财产,这场痛苦的经历甚至改变了她的一生,尽管如此,9年前,安妮仍然在迈丝伯马河边买了新房子。

安妮·穆伦:我不能让河水把我赶跑,相反我要看到河水好的一面,比如可以做很多水上运动,所以考虑了四年后,我们就买了这所房子,但这房子显然很特别。

解说: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迈丝伯马河大洪峰,促使荷兰政府加快了对付未来洪水的步伐,到现在为止,荷兰已经投入了130亿欧元巨资,来建它的三角洲地带的防洪系统,但是具体到像安妮这样的灾民的安居问题,则是由建筑公司来解决。

10年前,荷兰的杜拉·维默尔公司为抵御洪水所开发的浮动房屋诞生,这些房子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比普通建筑要轻,具有防水、防腐功能,它的地基都是空心的水泥箱子,下面有垂直的桩子来做固定,保证洪水上涨时房子不被大水冲走,水电、网线等等都是通过可以伸缩的管子输入房间内部,可以随水位一起上升。迪克·凡·古斯威灵根是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迪克·凡·古斯威灵根:1995年,这里的一切都被水淹没,洪水漫过堤坝,水位下降后,我们必须想办法阻止灾难再次发生,这个办法就是建设浮动房。荷兰有悠久的抗洪历史,我们认为浮动房能解决问题,实践证明果然如此。

周瑛琦:30万欧元一套的房子对于荷兰人来说并不便宜,但是很多深受水患困扰的荷兰人还是愿意花钱去买它,为什么?当大灾来临的时候,舍财保命是人类的本能,与其这样,不如做到防患于未然,宁可多花点钱投入到这种能够提供安全保障的住宅上去。看到荷兰人的这种浮动房屋,总能让我联想到中国的江南水乡,他们那种临水而居的惬意都是相仿的,只不过双方的区别是,像周庄呀、乌镇呀等等,排水靠的是房前屋后,四通八达的古水路,它的临水建筑都是木桩或者石柱打入河床中,上面架上横梁,搁上木板,就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水阁”,这样临窗一坐,品着香茗,看着窗外微风轻拂的柳丝,那种诗情画意别提有多美了!而如今的荷兰人有了这种特别设计的浮动房屋,也可以享受到临水而居的悠闲和乐趣!据说已经有不少经常遭水患的国家和地区,派遣他们的官员去荷兰考察、学习,这其中就包括了在2005年遭受过飓风重创的美国新奥尔良市。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