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侨领庄世平的传奇商业人生
2008年07月01日 14:08凤凰网专稿 】 【打印
对不起,您的浏览器禁用脚本或者您的Flash播放器版本较低!请点击这里获取最新版本。

为香港回归殚精竭虑

吴小莉:从1947年移居香港算起,庄世平在这里生活了整整60年。60年来,他升起了香港金融界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香港银行里,第一个开始雇佣女职员,他还购置了50年代后,香港中资机构的第一栋大厦,发行了中资银行的第一张信用卡。而他的南洋商业银行,也在这60年里,成为了一家资产过亿美元的优质企业,被评选为世界500强银行之一。庄世平开拓创新的精神,受到了香港社会的尊崇,但是他的心里还有一个深切的企盼,那就是香港可以重回中国的怀抱。

这张照片拍摄与1977年的国庆节,庄世平就是这次国庆节香港观礼团的团长,这次和他一同到北京的,除了好友李嘉诚外,还有一位香港大学的毕业生,他就是钟瑞明,当时正在学校任教的钟瑞明,并没有想到,六年后,他将出任南洋商业银行的总会计师,而他拿的薪水比董事长庄世平还要高。

荣凤娥:人家说,怎么能请一个专业人士的工资比你董事长高,那么庄老说,为什么不能比董事长高呢?

更让钟瑞明始料不及的是,1985年充初就在他加入南洋商业银行将近两年后,他收到了中国政府的邀请,出任中英土地委员会的中方代表,当时中英联合声明规定,香港政府的土地收入,在回归过渡期里有一半将由中英土地委员会的中方代表保管。

钟瑞明:成为香港人里面第一个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参与到谈判的工作,当时还是出乎我事前的意料的。

有人说钟瑞明是庄世平介绍给中国政府的人才,当时土地委员会的中方代表共有三人,钟瑞明不但是其中唯一的香港人,更是唯一的财经专业人士。

钟瑞明:通过我们的投资还为这笔基金增加了五百多亿的收入,所以这个到97年7月1号正式移交给特区政府的时候,那时候就累计了1971亿港元,没有那么大的一个财政储备,当时我觉得特区政府就不能够有那么大的决心在金融市场里面把索罗斯击退。

在香港从事纺织制衣业的杨钊,是在1978年结识庄世平的,当时他想到中国大陆设立来料加工厂,但时值文革刚刚结束,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还未吹响,杨钊在跃跃欲试的同时,也顾虑重重。

杨钊:那时候庄老乃至中资银行在这方面他们都非常繁忙,他们借钱给我们买机器,机器运进去了,如果有哪个机器给中国没收了,他就说你看,我借你的钱去买机器给国家没收了,你看怎么搞?估计外国银行那时候绝对不敢做。

扶植香港的华资企业,一直是庄世平办银行的宗旨,受过他帮助的人对他更是尊敬有加。在香港经营地产的陈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买下沙田的大片土地,但到了八十年代初,香港政府着手开发新界,陈伟当初买下的土地,再不开发就将被政府收回。

黄诗明:刚刚碰到市场的经济不大好,有困难当时他就跟庄老讲了庄老就讲,这个问题我找李嘉诚先生来帮忙你,看看可以怎么合作,庄老就找李嘉诚先生一谈,李嘉诚先生也很爽快就答应了,可以合作,合作就是陈伟先生出地,李嘉诚先生出资,共同建伟华中心。

陈伟渡过难关后,几次要感谢庄世平,都被谢绝,对于庄世平所倡导和推动的事业,陈伟从此也都紧紧追随,不过更多的人还是为他的古道热肠所折服,他无私清廉的品格更受到香港各界人士的敬重。

陈有庆:庄老是我一生中最尊敬的老师跟朋友,他为人亲切,诚恳,热心,处处亲历亲为。

陈伟南:他可以说是我的偶像,我对他很崇拜,无论家乡事好,香港事,社团的事,多数我们一两个礼拜都要接触一次。

备受中国政府和香港社会尊敬的庄世平在中英联合声明发表后,全面参与到香港回归祖国的工作中。

张浚生:有一个,这个他很明确,就是香港回归制订各种政策的话要符合能够继续保持它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与此同时,庄世平又将目光投降了香港的航空业,当时如何打破英资企业,对香港航空业的垄断亿提上了中国政府的议事日程。时至今日,南洋商业银行依然完整保留了庄世平的办公室。在这里有一架特殊的飞机模型,机身上的"中国航空",如今已很少有人听说,但它却曾经是国民党政府最大最重要的空中运输队。

1948年年底,当共产党的军队打赢了辽沈战役,要向南挺进之际,中国航空公司将总部从上海迁到了香港,一年后著名的"两航起义"爆发,中国航空公司连同中央航空公司在香港的职员通电全国宣布接受北京的管理。当年刚20出头的潘江伟参与了两航起义后的护仓行动。

潘江伟:我们飞掉了12架(飞机)两航的两个总经理。跟着飞机飞到北京去了,剩下里的还有几十架飞机,还有很多器材,很多财产留在香港,那么对于这些财产,国民党台湾方面同我们之间争夺得很厉害。

这里位于香港九龙城码头东侧,当年两航的很多器材与零件就是从这里装船运往大陆,但是在美国的干预下,1952年7月英国枢密院裁定两航财产,归属两航的一位股东,美国民用运输公司。

庄世平:我们的船开到广东,离香港不远的大鹏湾,就被英军海军扣留拉回来,但飞机公司还保留,我就变成香港的中国航空公司注册人。

中国航空公司在两航起义后停止了运营,香港的航空业几乎全盘由英资的国泰航空掌控。当时光流转,中英谈判在35年后开启,庄世平又以中国航空公司持牌人的身份在华人企业家中,积极倡导推动组建华资航空公司,1985年至1997年间,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的张竣生,见证了当年港龙航空的成立。

吴小莉:是不是因为他有中行董事的名头也有关呢?

被访者:那当然因为他容易跟他们接近,接触,你完全让政府我们这些官员去说话,反而是不大方便的。

张浚生:当时的港龙,不是我们中国民航去出钱去组织的,现在是民航的一部分,但主要是当时的华资。你要让这些大老板接受这个意见,接受这个观念的话,庄老出面做工作是最方便的,他是大银行家,又是长期在香港的。

香港回归并非完全一帆风顺,由于英方制造事端,在香港社会引发了人心动荡,这时人们又见到庄世平,开始在各个社团组织中穿梭,努力安定人心。

罗勤璧:怎么成立这个普宁同乡会呢?因为当时是要迎接香港回归。

张元利:做什么工作呢,就是同国内沟通。

潮州商会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工商社团之一,从1995年起,庄世平就一直担任商会的名誉会长。

陈伟南:国内有名目的人来香港他介绍来潮州商会,以前,潮州商会是很封闭的商会。

林枫林:这个是庄老带着我们去全国政协拜会李瑞环主席。

行会的秘书长林枫林经常陪同庄世平四处奔走,对于老人的平易近人,有着深刻的体会。

林枫林:我们作为他的随从,他没有架子,我们经过飞机场,检查人员说庄先生,你应该到贵宾室去休息,你这种身份的人,他说不用了,我工作就不要打扰人家了,他就显得很随和。

董建华:他为了基本法的落实,为了香港的金融,银行业的发展,做了很多贡献,对特区政府每一件事,重大的事,他都大力地支持我们的。

1997年7月3日香港回归后的第三天,庄世平被授予特区政府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48年前,他在办公楼外,升起的那面五星红旗,从此高高飘扬在整个香港上空,而在海外漂泊了大半生的他,也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刘春瑞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