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大中华——山寨之旱
2010年04月06日 16:59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杨锦麟:这是去年的啊?去年的,不行了。为了解决村子里饮水工程的问题,老人他没有,身无分文,只能把他的寿本,也就是棺木捐了出来,这就是从最普通的山民身上看出他的朴实,同时也看出这次的百年不遇的旱灾给我们贵州山区,毕节山区的这些乡民们,带来了多大的痛苦,多大的折磨,为了讨口水喝,他可以把自己养老送终的寿本,都给卖了出去,我们在走读过程中,挑选了这么一个很简单的个案来说明一个问题,说明这百年不遇的旱情在贵州山区在毕节,是何等的严重,老百姓对解决水,解决渴的问题又是如此的渴望。

解说:中寨村位于海拔1400米的半山上。沿着山间小路往上走,在大约海拔1800多米的山顶上,是有着400多口人的上寨村。眼下,村民们每天都得步行两公里左右,去山下的一条沟里打水,才能保证家里有水喝。

杨锦麟:兄弟,辛苦了。这个水,要走多远路。

村民:没有办法。

杨锦麟:你好。今年多大了?

村民:我有47了。

杨锦麟:47了,头发都白了。每天都要背吗?

村民:每天两三次。

杨锦麟:每天三次,那要到多远的路?

村民:有两公里左右。

杨锦麟:那是什么水?

村民:那下面沟里面。

杨锦麟:沟里面的水,干不干净?

村民:也说不清楚了这个。

杨锦麟:一天背几次?

村民:我一天才背一两次,我70多岁了。

杨锦麟:你70多岁了。哎哟,你身体好。

村民:身体好。

杨锦麟:70多岁都要来背水,家里面没有人来帮你忙?

村民:家里人全部出去了,只是老伴留在家里,走不动,脚痛,走不动了。每天都要背。

杨锦麟:你这个是第几回了?

村民:第二回。

杨锦麟:第二回了,背上去了。这一桶多少,多重?

村民:50斤。

杨锦麟:50斤,我体验一下。下来,我背看看。我背看看沉不沉。背得动,背得起。我体验一下你们多辛苦。来。很重,开玩笑,很重。要这样走。60斤。不得了。很重,而且要倾35度角。不容易。不亲身体验一下,不知道这里山民取水的艰难,60斤,一天要走3回,我才走几步就喘,真不容易。很辛苦啊。很辛苦很辛苦。这水不能洒了。洒了可惜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王文静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