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珍宝岛:珍宝岛事件四十周年记
2009年11月16日 15:11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珍宝岛上的三次激战 中方阵亡29人

杜永春:就有一个,毛主席不说嘛,珍宝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说现在就发扬这个珍宝岛精神。珍宝岛精神是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有了这个精神,我们部队就能打赢。

杨锦麟:对,对。那个时候还有一点要解放全球的这个意味。

杜永春:对,但是战士这个,身在这岛,小岛,胸怀世界,就这种心怀。

杨锦麟:这个其实是反映出一种时代的变化。

杜永春:对对。

杨锦麟:也就在60年代、70年代那个时候,守岛守边,捍卫自己的主权完整,这一点的东西始终是不变的。

杜永春:对。

杨锦麟:当然就从这个,从这个口号可以看出呢,当时的整个世界观,解放全球,胸怀五大洲,身居这个珍宝岛。

解说: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中苏边界问题上走得更远。从1964年至1969年,前苏联挑起边界事件达到4189起,1968年中方计划在中苏东部边界进行一次武装行动,以遏制苏方势头,初步定在绥芬河,因为绥芬河对面的苏军哨所距离中方边界较近,而且规模比较大,打击一下会起到震慑的效果,但在毛泽东反复斟酌之后,决定将打击地点改为珍宝岛。

李丹慧:因为珍宝岛1947年,苏军呢就已经派兵在上面防守了,那么珍宝岛呢,它又是一个,冬天的时候呢是和中国大陆连到一起的,然后这个夏天的时候呢它又独立出去的这么一个岛屿。那么这样打一下呢,又会对(前)苏联呢,又会刺激比较大,对吧?那么还有一个考虑呢就是,当时呢我们的分析啊,就是周恩来讲到的,远东地区呢,而且都是岛屿,它那个不利于他们的那个机械化部队的运动。当时我们打珍宝岛的时候,(前)苏联的这个(国防)部长格列奇科不在国内,然后勃列日涅夫不在国内,他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呢就出于这几种考虑,就是说我又要打你一下,又要造成一定的声势,要较大的声势,有较大的影响,然后又比较安全,有一定的安全系数,所以时间、地点,就是这么选的。

解说:有俄罗斯学者认为,1969年是中国“文革”的第四年,中国国内形势严峻,迫使中国政府急于转移视线,而前苏联领导人似乎也有类似需求,毛泽东想让中国人相信:国家处于被包围的状态,而勃列日涅夫政府则想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政策的“侵略性”。于是战斗在3月2日打响了。

解说:3月2日双方交战的消息让世界震惊,中国政府外交部立刻照会前苏联驻华大使,对苏军入侵珍宝岛提出强烈抗议,而苏方也积极调动战争机器,增援珍宝岛。准备进行新一轮进攻,战争愈演愈烈。

3月15日,苏军在经过12天的准备之后,再一次向珍宝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杜永春:早晨9点多钟,大概9点十几分吧,打响的。比较阶段性的大概有三次,第一次呢,我们巡逻分队刚到南岛尖,苏军呢埋伏好的,就向我们这个巡逻分队开枪开炮,火力非常急,因为他事先就埋伏好了,所以把我们这巡逻分队整个就压在这个岛的南岛尖了,我们也进行还击,这时候我们这个班,就在侧面执行监视监督任务这个班,听到打响了,而且呢我们通过侧面看到敌人坦克装甲,还有步兵,我们这个轻武器就是枪,没有这个反坦克武器,没有反坦克武器,我们见着这个步兵狠狠打,这样呢我们一突然狠狠打,这样就减少了苏军对我们巡逻分队的压力,这样苏军不摸敌情,他就懵。

解说:双方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激战,中苏双方都有重大人员伤亡。苏军有两辆装甲车被击毁,剩余部队退回了哨所,苏方的第一次进攻被瓦解,紧接着苏军的第二次进攻开始了,这次苏军对小小的珍宝岛进行了15分钟的猛烈炮击。

杜永春:那我们这个阵地这个后边,大概打了上千发炮弹。

杨锦麟:不得了。

杜永春:还好,我们趴在岛的边缘上,正好呢后边是内河冰道,炮弹都落在冰,冰上了,打进之后,崩起来的是冰块,对我们没有杀伤力。

解说:经过了15分钟的炮击,火力正面压制达10公里,纵深达7公里,苏军的24辆坦克和装甲车引导一个连的步兵向珍宝岛再一次发动了进攻,其中三辆坦克迂回到珍宝岛中方一侧的冰面上,想从后方夹击岛上中方部队。

杜永春:到我们埋反坦克地雷的地方呢,这个第一辆坦克就出发了,它的左前轮的主动轮被打掉,因为苏军坦克是每个在,也就距离十来米吧,往前开的速度较快,往这边走,这样第一辆坦克呢一被炸,第二辆坦克不知情况,一下子撞到它第一辆坦克的尾部,第三辆坦克赶快刹闸,刹车,赶快掉车往回跑。排长于洪东迅速带着一个战士,他俩向敌人坦克,被击毁的坦克靠近,在离坦克大概有30多米的时候,他发现坦克底下有衣服,衣服在。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