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再来--沈阳铁西区转型之痛
2009年07月22日 11:54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铁西区] [走读大中华] [杨锦麟]

正在加载中...

解说:2000年6月,连续亏损5年的沈阳冶炼厂资不抵债,正式宣布破产,此时总负债金额近18亿。曾经很多人认为只要进了国企,就有了个铁饭碗,无论怎样都有国家给饭吃。然而无情的现实粉碎了过去的梦想,工人们就像走失了的孩子,在激荡的年代失去了方向。

张庆兰:,这都是过去的老厂,咔嚓就没有了,心里真不好受,咱厂子没有,咱家孩子回来,哎呀,妈呀,这咋整啊,厂子都黄了,这咱怎么办呐?那么大厂子都黄了,心疼不,这不是现在的,这讲话了,这是没建国前的呢,对不,这冶炼,那心能好受啊?

许福祥:刚开始吧,不太相信,总觉得这个企业还没干啥,没死,没破产,后期这逐步的,那就是感到心里不一样了,当时职工的话有一种失落感,恋恋不舍的,有的老职工眼泪汪汪的。回家有时候都睡觉都睡不好,好多那个企业,工作了好几十年,说没了,还是非常有感情的。

解说:沈阳冶炼厂宣布破产的四年后,全厂的拆除工作也正式开始了。2004年3月23日清晨6点,伴随着三声爆破的巨响,象征着沈阳冶炼厂的三个大烟囱,在瞬间土崩瓦解,整座工厂也随之轰然倒塌。

张庆兰:那大烟囱扒的时候,那孩子都在底下哭。

记者:您去看了吗?

张庆兰:我没,还能去看呐,那心能好受吗?那扒大烟囱时候,没去看,没敢去。

许福祥:很多工人都跑到那楼上去看去。

记者:您去了吗?

许福祥:我没去,因为我觉得不太得劲,说实话。

张庆兰:哭,扒了心疼,那老工人,掉眼泪,在旁边掉眼泪,那能不心疼吗,他干了多少年,在冶炼厂干三四十年了,他心疼不?

许福祥:很快,全机械化,那很快。在两天之内哗哗全干倒,挖地三尺。你算算,连土都卖钱了,土都八千一吨,挖地四米深,那你三几年的企业,你合计那些贵金属全渗到地下去了。

杨锦麟:,铁西在转型过程中,大型的国营企业,有的还在维持它们的效益,有的还在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但是我们也知道转型所带来的痛,到今天我们行走铁西的工人村,我们还可以看到曾经以往那些痕迹,无论是心理的,现实生活中的,他们的困顿,他们的苦楚,他们的期待,和他们想得到的那些希望。

解说:而今,沈阳冶炼厂已经面目全非,曾经的南门已经变成了各大汽车公司的4S店,厂区也变成了精致的居民区,只剩下那残缺的东门还在默默诉说着冶炼厂的故事。

张庆兰:没有人了,没有人这里头,你也进不去呀。这东大门,这不东大门嘛。嗯,大烟囱在那儿呢,那不都扒了吗,都盖楼了,都扒了,嗯,这不都盖楼了嘛,大烟囱地方都找不着了。

许福祥:原来的厂子的痕迹没了,彻底从这个地球上已经消失了,没了,这个土都换了。

张庆兰:想起来了,那老样,拿眼睛一闭,不就那老样就出来了,那可不,那也不能说的这个,这冶炼厂的这个名称撇了,那门口写那个字号都在那儿搁着,大门,都记着,能不记吗?那你厂子,你在那厂子工人,你都忘掉了,不可能,你不是干一天两天,20多年,你能够都忘掉一点儿,不可能的。

许福祥:我说如果那两个大烟囱要不扒,那地方整一个冶炼厂的旧址,建个博物馆,怀念的时候到那儿去看看,现在不可能了,没了,没了。

解说:沈阳冶炼厂结束了它漫长的生涯,然而对于当地十几万下岗工人,以及经历改革阵痛仍旧存活下来的企业来说,新的奋斗才刚刚开始。

杨锦麟:,我觉得这也预示着一种希望,很多希望都是在废墟中产生的,很多希望都是从历史的沉寂中逐渐地崛起,我想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我们这个共和国,只有60年的国营企业这段历史,它要怎么在未来的30年,彻底地告别计划经济的痕迹,走向更纵深的改革开放的路程。

点击收看《走读大中华》其他节目>>>

点击进入《走读大中华》节目组博客>>>

点击进入主持人杨锦麟博客>>>

《走读大中华》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六  07:00-07:40

重播:周日  18:15-18:55

主持人:杨锦麟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