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会不会引发新一轮“圈地运动”?
2008年11月14日 14:10凤凰网专稿 】 【打印

新闻背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昨天在北京闭幕,会议发表了公报。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明确表示。专家预测,中国的改革始于30年前的农村,而今中国的改革有望再从农村吹响号角。

但有学者指出:在实际操作上,如果没有很好的机制、法律和执行层面的保证,可能会引发新一轮圈地运动。究竟“土地流转”会不会引发新一轮“圈地运动”?

禄市镇凉水井村的农民在挖取从流转租赁的土地上栽植的雪莲果。

正方观点:

第一点:不会引发圈地运动土地可以卖掉转掉是好的,不会有什么大地主。

第二点:土地流转是好政策。土地只能规模化经营才能有更好的收益。这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大有益处。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和农业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地使用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转移给其他农户或经营者。

长期以来,土地分散经营和投入不足,一直成为农业发展中的瓶颈,在传统种植条件下,农民难以与市场对接,一些农业新技术、新机械推广困难,农业长期在高消耗、低效益中徘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面临种种问题。如何走出农业发展的困境?

今年以来,政府明确提出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全国各地广大农村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措施,先后组建了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不少农民由过去的分散经营,开始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

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后,耕种现有的土地所需要的人员将大幅度减少,将有过半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离开土地的一部分人可以从事养殖业和设施农业,更多的人可以投身于二三产业。根据国家调查数字显示,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劳动力缺口会更大。走出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民增收的空间将十分广阔。今后国家和地方的农业建设项目也将优先向土地规模经营者倾斜。

反方观点:

第一点:肯定会引发圈地运动。利益集团强强联合是必然趋势。

第二点:每一次土地政策都会只能让农民越来越惨,越来越穷。

矛盾和问题

标准低、期限长,农民长期利益难保障。村集体与农民签订的土地流转协议期限大多在20年以上,流转租赁标准不调整,如遇国家新的惠民政策出台,本应属农民的收益权无法得到落实,农民的长期收益得不到保证。

不规范、渠道窄,矛盾纠纷调解难度大。在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中,绝大多数是农户间私下口头协议,没有签订相关土地流转协议,且镇村没有及时在土地承包经营证书上进行变更登记,使相当一部分农户在土地租(征)用时,因补偿归属问题产生纠纷。虽然各级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做了大量调处工作,但多数农户对镇村的调处持不信任态度,加上人民法院对承包土地诉讼案件受理很少,这给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有效解决带来较大难度。

缺动力、乏政策,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在目前离土后的农民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民仍然把土地作为其生活的最后保障,农户放心大胆进行土地流转仍有顾虑。同时由于缺乏鼓励土地流转的外部拉动政策,缺乏连结市场和农户的中介组织,土地流转仍然局限在农户之间、农户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还没有因为土地流转而使大多数农户获得更多的收益,还没有因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虎一席谈》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六 20:00-21:00

重播:周日 03:10-04:05   13:00-14:00

主持人:胡一虎

>>>>>>>《一虎一席谈》其他精彩节目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