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中纠缠已久的命运之结
吴小莉:中印之间,一山相望,却彼此阻隔多年。直到2002年,两个相邻大国才正式通航。在以往,两国国民间往来和了解都相当少。中国对于印度的印象,不外乎电影和歌舞,以及时常可见的试射导弹的新闻报道。而印度对于中国,则知之更少,这一切源于双方曾发生过激烈的交战,历史阴影郁结心中。1962年以喜马拉雅山南北相邻的中国和印度,爆发了一场大战,46年后回首这场边界战争,很多人也许会用现代的眼光,去凝视这场扑朔不清的战争,其实我们只需要把眼光再远眺半个世纪,或许就能找到这场战争源起的真正答案。
解说:麦克马洪,英国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应该为当时中印两国交恶承担大部分责任。1914年的3月24日,亨利·麦克马洪以英国政府代表身份,背着当时与会的中国政府代表,私自向西藏噶厦地方代表许以5000支枪和50万发子弹的条件,炮制了所谓的“中印边界线”,即“麦克马洪线”,把原本在西藏境内资源最丰富的9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划进了大英帝国的印度殖民地,并将中国西藏历来有效行使统治权的领土向北压缩了100多公里。这成为中印边界争端的源头。从1950年代开始,中印边界就纷争不断。1959年,积怨终于爆发。
1960年以后,印度政府在中印边境上出台了一个所谓前进政策的战略计划,在西段的中国境内,设立了43个据点,有的据点距离中国哨所只有几米的地方,有的甚至设到了中国哨所的后面。1962年印度又把前进政策扩大到中印边境的东段,在麦克马洪线上建立了24个哨所。
印度为何输掉了1962年边境战争
最近,专栏作家特贾斯·帕特尔在印度发表了一篇名为《为什么印度输掉了1962年边境战争》的文章,他认为正是当时的印度领导人导致了本国的失败,总理尼赫鲁和国防部长梅农过于自信,自认为能够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危机,他们相信即使推行“前进政策”,中国也不敢攻击印度。
1962年7月,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西段侵入新疆加勒万河谷,设立新的军事据点,切断中国边防哨所的后路。10月20日,印军两万余人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同时向中国发动大规模进攻,从10月20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东段、西段自卫反击。在西段,清除了印军在中国境内设立的43个据点;在东段,赶走了侵入克节朗、达旺等地的印军。
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建议,但遭到印度政府的拒绝。11月中旬,印军再次在中印边境地区向中国发起新的军事进攻。中国边防部队从11月16日至21日,先后击退了侵入西山口、邦迪拉、瓦弄、班公洛、里米金地区的印军,并挺进到“麦克马洪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地区,将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印军精锐击溃。整个反击作战歼灭印军8700余人,其中生俘达尔维准将以下3900余人。
待尼赫鲁摆开拼命的架势时,中国政府则点到为止,鸣金收兵,在全线主动停火后撤,并将缴获的人员、武器、装备全部还给印方。这一招,大出印度和国际社会的意外。
吴小莉:中国军队收兵回撤,让世界舆论为之哗然,英国报纸转引一位外交官最具代表性的话,中国在大获全胜后竟原线撤回,对于一个战胜国不利用战争胜利索取更多的东西,有史以来还是第一次。美国一家报纸说,中国的撤军,与其说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倒不如说又使人们大吃一惊。面对这样一个真实的事实,世界各大通讯社展开了一轮的新闻大战,全世界都想弄明白中国到底怎么了。
巴黎一条电讯说,外交人士认为,中国是担心西方大规模武装干涉,伦敦则发出一条消息说:分析家认为,中国屈从了来自苏联的压力,莫斯科却评论说,这是中国迫于国内的饥荒,而不得已采取的下策,美国则援引军事专家的话说,中国顾及战线过长,需要争取时间获得补充,下一步还将有更大的军事行动,而印度总理尼赫鲁,始终以一种深谙政治的眼光,疑惑地注视着中印边境前线,他在议会上反复嘟囔着说这是一个阴谋,一个阴谋。
解说:其实早在战争开始的三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在新德里面对150名外国记者的提问时,就已经说出了战争的结尾。周恩来说,中国与印度,共同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和平共处休养生息,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印之间从未发生过真正的战争,周恩来最后说,我想再说一句,我们这一代人,即使遇到再大的问题也应坐下来和平协商谈判解决,切不可对上辜负了列祖列宗的遗德,对下遗害后代子孙。这也许就是中国军队撤到麦克马洪线已北20公里的政治智慧。
下一页 “东方巨龙”和“南亚大象” 是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