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 > 凤凰节目 > 文化大观园 > 消息站 > 正文 |
|
文化厅负责人认为,如此说法虽很抓人但不准确也不可比
“不要拿‘南海I号’和兵马俑比,‘南海I号’也不是‘海上敦煌’!”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随着“南海I号”整体打捞在即,令景李虎及不少一线考古专家颇为忧心的就是,各种拿“南海I号”对比国内其它重大考古发现的说法开始蜂拥而至。“这说明目前学界对‘南海I号’自身在考古学、历史学上的认识、定位不清晰,我希望有更多专家学者静下心来仔细考察、研究一下‘南海I号’价值和定位问题!”
针对“南海I号”在考古学、历史学上的价值判断,景李虎发表了见解。
史学价值
异于北方发达陆地文明的海洋文明
记者:对于“南海I号”的价值和定位,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他们各自的预见和评判,这和一线考古工作人员和专家的分析似乎有分歧?
景李虎:“南海I号”堪比兵马俑、是“海上敦煌”的说法很抓人,但非常不准确。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都是以文字记载,现在有了一个800年前完整的沉船实体,无疑为正确地复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文化提供了具体的实物支点。它的特点、价值与兵马俑、敦煌完全不同,长相从头到脚都不一样,完全没有可比性!
记者:有专家认为,将“南海I号”堪比兵马俑、敦煌,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都出土了数量巨大、非常珍贵的文物。
景李虎:不同文化形态遗址出土的文物不具备可比性。你听过敦煌像兵马俑或者兵马俑像敦煌的说法吗?或者单按文物价值算,那花旗银行的财富能不能堪比兵马俑?
“南海I号”本身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要和这些国内外知名的重大考古发现进行对比。“南海I号”的价值判断、学术研究必须要实事求是,不应该再走别人的路。
记者:“南海I号”上目前出水的文物还只是冰山一角,不少专家对于一线的考古发现知之甚少,有些专家更是认为要等水下考古发掘结束后才能真正下结论。你觉得现在应该如何定位这条宋代沉船的价值?
景李虎:“南海I号”就是“南海I号”,它的出现与兵马俑、敦煌拥有截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一个地区的气候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生产方式,进而又决定了其文化特点。“南海I号”的出现是与广东特有的历史文化基因相关联的。
广东濒临海洋、河网密布,最早在贸易、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发展出发达的内河航运、远洋技术,广东人最早走向世界,了解世界。早在汉代,广东就有了面向世界通商的古港徐闻,随后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广东一直是中国人面向海外的窗口。唐宋时期,广州有了全国最发达的海洋贸易;后来遭遇战乱或生活艰难,广东人就沿着商贸通道到世界各地去谋生,这就出现了最早的华侨;在中外交流之中又产生了独特的华侨文化,这就是开平碉楼;华侨往来、对外交流,广东人学习了国外的新思想、新制度,于是出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广东籍资产阶级革命家,产生了辛亥革命,催生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演变。
将“南海I号”放入这样的历史大背景考察,就会明白这条沉船的出现、沉没、再发掘绝非历史偶然。可以看出,开放、包容、创新、务实自古就是广东人的特点。
编辑:
陈雪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