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忍:我们从这段历史上可以看出,普陀山其实早有观世音菩萨的信仰。
主持人:对,至少张公就已经信仰观世音菩萨,他知道这是观世音菩萨,知道观世音菩萨慈悲。
慧锷禅师目睹菩萨显灵建韩国落山寺
戒忍:对,那么这是一个我们可以作为我们一个资料的证据,另外呢,要比这个慧锷禅师还要早的一个朝鲜人,叫作义湘禅师,他要比慧锷禅师要早两百年前,他就来过普陀山,那么他当时为什么会到普陀山来呢,据记载,他是来朝拜观音菩萨的。
主持人:慧锷之前两百年,至少在新罗朝鲜半岛的和尚他们就知道普陀山有观音。
戒忍:那么这位义湘禅师他到普陀山参拜观世音菩萨以后,见到了观世音菩萨,他满心欢喜,所以说他随即就回到了他自己的国家,也在他的国土上找了一块和我们普陀山非常非常相似的地方建筑了寺庙,就是现在韩国的落山寺。
主持人:所以观音菩萨其实早在唐以前,就是中国、朝鲜、日本整个东北亚这样一个广大地区的信众的共同敬仰的一位菩萨。
戒忍:那么是由于这个慧锷禅师,他这个功德,这个因缘,供奉了普陀山,那么我们后来人,是追封为慧锷禅师为普陀山的开山祖师。从此以后,这个普陀山呢,名声大振。
普陀山作为观音道场的确立,学者为我们解读了它的客观因素。当时的普陀山扼守莲花洋国际水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出入中国的日本和新罗人,大都由此经过,而慧锷乘坐的商船,正是在这里遇到风浪被迫登岸,留下了观音塑像。此后各国商船航行至此,都会稍做停留,候风候潮,向慈悲的观世音菩萨祈求出行平安。唐宋两朝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从“不肯去观音院”开始,在接下来的一千多年里,众多佛教寺院在这里建立起来,普陀山逐步发展成为,举世公认的观音道场。
蒋先生:从经书上,《华严经》当中讲就是普陀山它整个这个形状,它的地理位置,就是这个观音菩萨在印度修道的一个地方,佛教进入到中国以后呢,中国的一些高僧大德,一些信徒,其实都在寻找这么一个,一个地方。
蒋先生:这么一个地方,所以日本和尚最后请观音像留在这里,这好像有偶然性,但是从它的归结来看呢,它其实是一种必然。
解说5:未能迎回神往已久的观音宝像,慧锷和尚遗憾终生,在他圆寂的四百多年后,公元1299年,被后人称为一山一宁国师的普陀高僧受宋朝皇帝委派出使日本,他旅居日本二十年,不仅带去了中国的精妙佛学,实现了慧锷的宏愿,更给当时处于敌对的两国带来了和平,1993年9月,日本国中国观音灵场会第三批友好交流团朝圣普陀山,并把日本33座寺院的33尊精美的观音像,供奉在"不肯去观音院"中“慧锷大师纪念堂”的两侧.从这些来自日本的观音塑像中,我们或许可以想见当年那尊“不肯去观音”的庄严宝像。
观音菩萨本为男像 演变为美的化身
主持人:关于观音菩萨的来历有这么一种说法,说他最早是印度的原始信仰中间的一位善神,他的形象是一个小马驹,所以最早的观音叫马头观音,后来佛教建立以后呢,就把这位印度人民最喜欢的善神就纳入到了自己的系统中间,所以我们最早的观音叫做马头观音,当然我们现在在中国已经很难见到马头观音的形象了,但是在日本的山口县的龙藏寺,他们的主殿里头供奉的还是马头观音的形象.
编辑:
陈雪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