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 > 凤凰节目 > 文化大观园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南海一号] [文化大观园] [王鲁湘] [沉船] |
|
根据史料记载,从两汉甚至更早开始,我国中原及沿海地区商贩就把陶瓷、布匹、丝绸等商品装船,从广东等地的港口出发,远航到印度,再转运至埃及、罗马等地,而西方的货物和商人,也乘坐着他们的船只来到中国。这就是著名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想象中,我们可以去尽情描绘当年广州、泉州这样的著名东方海港的繁荣景象,但在讲求物证的考古界,这却始终是一段空白。沉没于这条古老航路上的南海I号,携带着金腰带、金手镯等等有着明显异域风格的器物,无疑为这个蒙着面纱的神秘领域提供了一把钥匙,与近代中国的两次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甲骨”、“敦煌”分别带来甲骨学、敦煌学的产生一样,“南海I号”也很可能带来“海上丝绸之路学”的兴起。
魏俊:海上丝绸之路确实是真实的存在的,那这一点不仅有文献的资料,另外业有一些考古的发现可以支持这个观点,从现在来看,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中有一个比较大的缺陷,就是实物资料太少,现在南海I号发现,等于它是一个契机,因为这条船保存得非常好,然后它的船体跟它的文物又非常丰富,那就是说我们通过对它这种细致的发掘,特别是进入我们可以人工控制的环境里面,因为这条船最后是要整体打捞到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里面去进行发掘的,那个水环境我们完全可以人工控制,就是能在非常清的环境下,可以按年度有计划地进行发掘和保护,那我们对信息的采集和水下考古发掘的这种科学性和精度,就有一个非常,等于有一个质的提高,那这部分提供的资料,实际上能大大地丰富以前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认识。
在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取得更多的证据之前,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猜想:南宋时期,一艘大型商船从中国东南的一个港口出发,前往位于印度或者西亚的目的地,可在出发后不久,就遭遇了可怕的风暴,带着一船的货物和船员的生活用品沉没海底。然而,前期打捞出水的这些“洋味”十足的物件也让疑问随之而来,这艘商船究竟哪里建造?它的主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船员构成又会是怎样的组合呢?
魏俊:现在去判断这个船主到底是中国人外国人,这个证据不足,因为我们前期的工作主要是针对船的周边跟物探,就是这种考古物探为主,对船内部的发掘实际上是一个很小的面积,就是在船中间清理了一个很小的面积,所以但是有一点来讲的话,我们可以判断这个船的生产地点,那就是这个船的,我们对它的船的船体的木质进行过鉴定,那主要是两种动一种是马尾松,一种是杉木。
王鲁湘:这就是我们国产的,对。
魏俊:杉木分布的范围相对比较广,马尾松这种东西是山东以南的整个华南是比较多的,而且主要在这个区域生长,那我们想这条船可能是华南地区生产的。
通常来说,在判断古船建造国别时,主要看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建造所用的木料,从这点来看,南海一号已经基本可以说是中国制造,只是还需要另一个因素来佐证,那就是看整艘船的造型,这一点恐怕还是要等到它出水之后才能判断。
王鲁湘:那么这条整个的船,经过你们多次探摸以后,应该能够知道这条船的基本造型了吧。
魏俊:现在只知道上轮廓,就是我们对船舷进行了抽泥,只知道上轮廓,因为船下部的清理有一定的危险性,那个船因为木质已经完全是饱和了,就是那个水饱和了,它的木质的强度已经,实际上比新的木材有了很大的降低,那我们在抽泥的过程中,因为当时顺着船舷边往下摸,我往下抽过,那很快就斜下去了,就感觉这个船舷是很快地收下去了,因为它两边没有支撑,所以我们不敢往下抽了。
王鲁湘:也就是船的龙骨部分还不知道。
魏俊:没有,还没有到龙骨。
王鲁湘:还没有到龙骨,包括它的下体舱的部分都不知道。
魏俊: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上面,就是应该是甲板面的,甲板面的状态。
王鲁湘:就当时候我们中国造的船,华南造的船,包括和北方地区造的船,以及包括和阿拉伯地区,和国外、印度这些地方造的船,这个船的上轮廓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那么我们现在从这个上轮廓看得出来是一个什么轮廓吗?
魏俊:我们画出来的图的话,探摸的数据画出来的图的话,应该是接近一个鞋底的形状。
王鲁湘:它的头呢?头是个尖头还是平头。
魏俊:现在不敢讲。因为判断这个船是平头还是尖头,是要靠它的水线的附近的位置来判断的,就是我们现在根本没有清到那个深度,所以不好说到底是尖头还是平头。
王鲁湘:这样的话其实就也留下一个悬念,其实这个悬念,我想我们猜一猜也很有意思,比如说我们猜,我们先猜第一个答案,这条船是在中国造的,它的船主人也是一个中国主人,而且这个船主人和这条船主要用来进行海外贸易,这是第一种可能性。第二种可能性呢,这个船是中国造的,但它的船主人可能是一个外国人,他花钱买的,他雇了中国的船工,然后他在这里跑贸易。
魏俊:也有可能。
王鲁湘: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个船是中国的,这个船主人也是中国的,但是船上有外国的商人,或者甚至有外国的水手,就像我们现在的大型远洋货轮一样,这个船可能是韩国造的,但是它的船挂的国籍是巴拿马的,然后它的船的主人可能是英国的,然后驾驶这个船的老大和船员是中国的,对,对不对,这个在现在是很普遍的一个情况,那么在那个时候,如果假如也出现这种有趣的组合,那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吗?
魏俊:是,但是这个谜团的揭开,可能要等沉船进入水晶宫以后,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可能才能逐步解开。
王鲁湘:需要更多的信息,我们现在信息太少。
带着众多的谜团,也揣着太多的期许,南海一号的返航之旅可谓牵动了世界的目光。在对它的打捞计划中,沉船本身、运载物与其周围泥沙将按照原样固定在特制的集装箱内,然后迁移至被称为“水晶宫”的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再由考古部门在完全可控的环境下对它进行进一步的工作。这项庞大工程的总预算高达3亿元人民币,实在是因为南海一号太过珍贵。
魏俊:从现在文物的种类跟数量来看的话,实际上是比较多的,我想不同种类的,或者不同材质的文物,它应该讲各有各的研究价值,如果一定要比,说中间哪些东西价值更大的话,我想这条船应该是价值最大。
王鲁湘:NO.1是这个船。
魏俊:对,这条木质的船体,因为我们以前发现的关于宋元时期的木质沉船,就是保存到像南海I号这种状态的,是非常非常少的,南海I号因为它保存得非常好,所以对我们了解南宋跟北宋那个时期的造船史,还有它的这个造船工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实例。
王鲁湘:那么这条船,我们知道它木头是有机质,然后出来以后很快就容易变形,跨塌,甚至是变成一堆碎渣子,你们这个方面有什么已经想好了办法吗?
魏俊:有一个基本的比较,就是说木船,那条船既然在南海I号的这个地点,就是它现在的沉没地点存在了800年,说明它的埋藏环境对木质船体的保护是有利的,那我们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我们要尽量去模拟。
王鲁湘:模拟这个环境。
魏俊:相似于这个沉船地点的环境,这样的话我至少可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条船不会损坏。那这种环境的模拟又不是完全的100%的一个去完全要追求跟它一样的环境,我们现在就是要对这些,所有的这些成分进行测试,看看哪些是对沉船保护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我们在调控的时候就把不利的去掉,把有利的进行加强,这样的话就能更好地保护这条沉船长期的存在。
王鲁湘:至少是让它再存在一千年嘛,
魏俊:这是我们的希望。
早在2004年便制订完成的“南海I号”打捞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又充满想象力的创举。现在,为打捞特制的巨大沉箱已经沉入海底,4000吨级的起吊船“华天龙”也早已张开它健硕的臂膀,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等“帕布”、“圣帕”这些卷着惊涛骇浪汹涌而来的“东风们”早些平静,出海800余年的南海I号便能重新驶上它的归途。至于这个全世界首例整体打捞工程将如何保证安全,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还藏有多少秘密和宝藏,留在下周的节目为您一一道来。
编辑:
陈雪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