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 > 凤凰节目 > 文化大观园 > 正文 |
|
这是一个千万人唾骂的行当,他们昼伏夜出纵横阴曹地府,道德恐惧都无法战胜他们的贪婪。他们有什么神奇本领经历怎样的离奇故事?阴间的财宝被他们带向何处?
在《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等小说里,盗墓贼经常拿着现代化的武器和墓穴里的鬼怪僵尸们战斗,最终得到那些价值连城的宝藏,一夜暴富。当然,这些小说关于摸金、倒斗的描写与现实中的盗墓有着天壤之别,但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子今教授所撰写的《中国盗墓史》还是为我们展现了这个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特殊职业。
本周文化大观园为您揭密《盗墓史话》。
厚葬制度催生盗墓之风
对于地下宝藏的共同探求,让今天的考古者和盗墓者成为了两个不断追逐赛跑的对手。然而,他们的起点并不是相同的,与盗墓的历史相比,田野考古只能算得上是孙子辈的。而作为追逐者的考古工作者,也经常会被他们的竞争对手抢得先机。无数次满怀希望的发掘,结果却常常是盗墓贼光顾后的空空墓室。
古人将生前最珍贵的物品,与它的主人一起殉葬到坟墓中。因为他们相信,这样能让死者在阴间继续使用它,占有它。因此,中国人素来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说法。尤其是那些王公贵族,在尚且年轻之时就开始修建陵墓,堆积财富,以便自己身后享用。如此“厚葬”的习俗,自然也就刺激了盗墓者的贪婪之心。
王子今认为中国浓厚的宗法制的文化决定了我们民族的厚葬传统,“他对他的先祖,对祖先,他要讲究孝,要讲究尊重,要讲究让他们过得更好,在地下世界更好,所以他要厚葬。他为了一个是显示他的遵守这个宗法的秩序,一个是他为了显示他自己的财富。”
汉武帝那个茂陵,当时就有文献记载,全国每年全国的财政收入三分之一是用来安葬皇帝用的,就是每年往里边放新的东西,不断地增添,据说到他去世的时候这个根本都放不下了。许多学者都认为就在先秦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就是原来的礼制受到破坏,一些新上升的有权利有财富的人就拼命地想越过这个原来的这个等级,包括丧葬制度,就是追求这个厚葬,恰恰就是在这个时候盗墓之风盛起。
“掘墓者”的心理动机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无不亡之国者,是无不抇之墓也。”这里的“抇”,就是发掘的意思。也就是说,天底下没有哪个王公大墓能够免遭盗掘的。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始终存在,延续千年不变。如果说盗墓可以作为一种职业的话,那恐怕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行当之一了。王子今教授在他的《中国盗墓史》中,详细分析了从事这一为人不齿甚至遭人唾弃的行当的“从业人员”的心理动机,从中我们知道,原来在贪求宝藏之外,盗墓贼把别人的坟墓挖开,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关阅读: 文化大观园:“想富挖古墓”怎成民间谚语
编辑:
李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