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文化大观园:“想富挖古墓”怎成民间谚语
2007年05月28日 14:52  【

这是一个千万人唾骂的行当,他们昼伏夜出纵横阴曹地府,道德恐惧都无法战胜他们的贪婪。他们有什么神奇本领经历怎样的离奇故事?阴间的财宝被他们带向何处?

本周文化大观园为您揭密《盗墓史话》,为您追述这个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特殊职业。

“要想富挖古墓”成民间谚语

古有东陵大盗的故事,据说清帝退位不足16年,皇陵就被人给挖了,那些清朝的遗老泣不成声地收敛乾隆遗骨的样子何其的悲惨。从那个政局动荡的时代开始,中国文物大批外流,到上世纪80年代,国际市场再次掀起中国文物热,当时,有一个英国的古董商,在自家的墙上挂了一张中国地图,还将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地一一标出,俨然是一张“作战图”。而在国内,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生的盗挖古墓案件已经超过10万起,被毁的古墓20余万座。我们无奈地看到,在很多地方,古墓真的成了战场。

甘肃礼县,前些年大规模盗掘的时候就是整村整村,全村一起去动手,现在还有一些。像西安这样的地方,都有那种比如一个建筑工地,打破了一个汉墓发现一些东西大家就哄抢,每一次一个考古发掘现场,令考古工作者其实最害怕的就是围观的这些群众。因为墓葬被发现了,大家哄抢就是在场的人十个几十个一人抢点东西回去,然后警察来了,来追回非常艰难的,不能全数追回来的。

现今是中国历史上盗墓最猖獗时期

有人说现今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自有盗墓以来盗墓最猖獗的一个时期,无论就其规模、参与的人数、被盗古墓数量之重,都是前无古人的。

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是国内著名的古玩集散地,每天都会有大量古董珍藏从全国各地流向这里,不知其中会夹杂有多少土腥未散的“新鲜”冥器。来此寻宝的人们未必知道,在他们的讨价还价声中,这些文物重见天日的代价,可能就是整座墓葬文化信息的永久破坏。

盗墓这种现象,它一个是对古代文化遗存是一种很残酷的破坏,对它的原有的文化信息呢是一种毁灭性的伤害,他们因为他的盗墓动机,我们刚才已经分析了,他们文化素质都偏低,比如商承祚先生就介绍到长沙古墓发掘,比如发掘出来一些木俑,木俑的胳膊还是能活动的,穿着丝制的衣服非常鲜艳,但是有人说这个木俑的身上有画,他们就把这个衣服撕掉毁掉,然后其他他们认为不值钱的东西,他们就扔到水坑里,就扔掉了,但是考古学者认为它里边富含着文化信息的,他们认为没有这个,没有市场价值,他就毁坏了。

文物无价 盗墓后的损失无法估量

群众性的盗墓挖坟,贩卖文物的风气,在几个文物大省屡禁不绝。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形成行业。然而这些大规模的盗掘活动背后,是真正可怕的、一个更大规模的文物流通市场,只有通过它走向海外,这些沾着泥巴的瓶瓶罐罐,才能转化成大把大把的美钞和英镑。

海外的这种需求,刺激了这个现在这个盗墓现象。考古学者,或者历史学者,对于整个这种现象那种无奈,才是真无奈,文物根本就是无价的,它根本就是我们民族的非常重要的文化遗存,它的文化价值,或它的科学价值,远远超过现在说它的几万几十万几百万,根本不应该拿这个来引导民众的心理,就是我们这现在和这个盗墓盛行的话,不能说和这些民间收藏,这种热潮没有一点关系。

古人的厚葬习俗导致了盗墓业的猖獗,古人的厚葬也把古代生活的丰富信息,留给了后世,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我们本不该去搅扰先人长眠的墓穴,但是对一件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的占有欲望,不断驱动着人们在漆黑的夜晚鬼鬼祟祟,出没于荒冢古墓之中,干下那些令人发指的勾当,这样想来,现在的火葬真好。

点击进入节目表查看节目播出时间

点击进入凤凰卫视频道查看更多节目详情

   编辑: 李想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