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北京逝世 临终遗愿是两岸统一
2010年03月29日 13:4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解说:1926年北洋军阀吴佩孚南下攻打湖南唐生智,唐向李宗仁求救,李宗仁认为帮湖南打退北洋军,正是开始北伐的好时机,于是他来到广州,力劝蒋介石开始北伐,而蒋介石却表现得颇为迟疑。

杨天石:那么李宗仁到了广州以后,确实向蒋介石提出来要进行北伐,而蒋介石也确实没有一开始,就很鲜明地提出来说好,咱们马上就做,并没有这样。那么蒋介石当天在日记里还写了一段话,就是说李宗仁来要求北伐,但是李宗仁不了解情况的复杂。

解说:在当时的广州政府,反对北伐的声音占了主导,苏联军事顾问和共产党都不同意北伐,蒋介石也有点担心北伐的力量还太单薄,这时李宗仁却感到时机稍纵即逝,决定立即抽调十二个团,亲自指挥入湘作战,其余八个团则留守后方,同时白崇禧入湘与唐生智谈判,成功说服唐生智加入国民革命军。

陆存恭:北伐最先动兵的是桂系,在衡阳前线先打,桂系军队来,白崇禧说动。白崇禧就到了衡阳,你们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就这样三个省联合才能北伐。

画外音:国父亲自主持了第一次北伐的誓师典礼。

解说:1926年7月,北伐军出征时只有不到7万人,分为八个军,除第一军是蒋总司令一手培养的黄埔系之外,其他都是些难以驾驭的各方诸侯。而李宗仁统帅的桂军作为国民革命最早的合作者和北伐的发起人,不仅地战斗力强,而且李宗仁为人宽厚,私心不重。为了拉住这支力量,蒋介石在北伐一开始,就与李宗仁结拜了兄弟。

杨天石:蒋介石这个人的特点,他是经常跟别人结拜,换帖子,说得好听一点这个是团结人、联络人的一种手段,说得不好听一点,这个叫拉帮结派。但是蒋介石和李宗仁结为把兄弟,这个还说明因为当时北伐是革命,说明蒋还是把李宗仁看成,是一个可以团结的、联络的对象。

解说:八月十二日晚蒋介石和北伐各位将军,在长沙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北伐第二期作战的战略计划,在会上李宗仁竭力主张乘吴佩孚军,南北疲于奔命之时,用速战速决的战术将敌援军各个击破,直捣武汉,这一提议最终被采纳。会后俄国顾问加仑将军问李宗仁,你主张进攻武汉最力,你估计要多少天,我们革命军才可打倒武汉呢?李宗仁说我看有十四天的功夫便可打倒武汉。加仑听罢十分惊讶,他认为至少需要四十天,两人干脆以两打白兰地为赌注,打了个赌。结果李宗仁的部队不到12天便攻下武昌,随后又拿下南昌,桂军也由此得名钢军。

杨天石:钢军这个名誉是谁赏给第七军的?就是当时孙传芳部队的一个高级将领叫陈调元,陈调元在九江地区和桂系的第七军打仗大败,李宗仁的进攻李宗仁的战略战术,让这个陈调元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后来陈调元当然了,最后他也投降了国民革命军,投降以后他见到李宗仁他就说,你们第七军可真是钢军。

解说:北伐军一路凯歌高奏,而国民党内的派系纷争,在这时却愈演愈烈,桂系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解说:当时除了桂系以,外各军都已表明立场,站在蒋介石一边的只有黄埔系,其他各军几乎都向着武汉,于是李宗仁就成了武汉和蒋介石争取的对象。

申晓雲:实际上汉方就是武汉方面也好,蒋介石也好都在争取李宗仁,所以你就看到很有意思的就是什么呢?在安庆的时候,武汉国民政府派郭沫若给他带去了安徽省省长的委任状,郭沫若去了李宗仁敷衍了他一下,把他灌得酩酊大醉,早晨坐船走了。他前脚走后脚蒋介石马上下午就到,蒋介石是亲自去给他送去了安徽省主席的委任状,实际上双方有一种交易了。

解说:正当宁汉双方剑拔弩张,将要火拼时,北方的军阀孙传芳也以大兵压境,准备攻打南京。这时西北军阀冯玉祥站出来,做宁汉之间的调停人。

杨天石:冯玉祥的主张就是说,国民党自己不要打自己,南京和武汉不要对打,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北伐,所以冯玉祥要想在南京和武汉之间进行调和,武汉方面由于已经和共产党分家了,所以武汉方面也不反对和南京合作。但是武汉方面他有一个条件,就是说我可以跟南京合作,但是合作的条件是蒋介石必须要下台。

解说:这时蒋介石所拥有的军事力量,就是他的嫡系何应钦和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蒋介石从内心深处希望他们能与他联手,打退武汉的进攻。于是他召集这三元大将开会,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桂系逼宫之会。程思远后来回忆,当时李宗仁首先讲话,认为应当与武汉和缓,集中兵力继续北伐。

杨天石:蒋介石对李宗仁意见沉思有顷,直说嗯嗯,这个这个,最后从他的嘴里非常困难地,吐出这两句话,说如果你们一定要和的话,那我就必须走了。那么在这个时候白崇禧就说,总司令能够离开一下也好,等到我们渡过了目前的难关以后,再请总司令回来,行使职权。蒋介石听了勃然变色,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白崇禧是他一手提拔的人,居然在困难的时候要他下野。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孔繁星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