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巨匠钱学森一生坚持“四条原则”
2009年11月09日 09:3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崔季平(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钱学森的学生):钱先生有一个戏称,就管我们这叫第零代,就是我现在是把你们搁在一块儿是第零代,咱们得今后得努力,把这第一代人弄出来,建个队伍。因为光这几个人能干什么?干不了什么事,那么这一次一步跨出去,就等于说跨了一个量级,就是几十人的队伍,就是这么样干的。那钱先生这个我觉得就是,这个人是言必信、行必果,然后就真的开了一个班,他就去上去讲课。讲完课就把这些人留下来,留下来是每礼拜花一天的时间,就是报告会,学术报告会轮流上去讲,他在底下指导,你想这得费多大精力。我觉得他在力学所里的,这个对科学工作的指导,没有再有哪个比这个对物理力学这么样尽心的了。

解说:同样,作为第一批力学研究班的学生,戴汝为也有幸成为了钱学森的门徒,钱学森的教育方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戴汝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学森的学生):讲工程控制论的时候,那些人都,清华的人都说,哎呀,我还真从来没听过讲课讲那么好,那很自然。在加州理工学院,就是那个时候,我记得我还问他,我说钱先生你讲这么长,是不是累不是啊?他说一个教授也就是讲课的,有什么累啊。那讲课到那时候中间带了个粉笔,中间就在那讲,讲的时候,有时候讲得哈哈大笑,那就是在那个听课,听到那课真是,还真是觉得是一种,听得真舒服。

钱学森严格教学

涂元季:回忆时都说钱老当年那可是不得了,那课讲得好的那是没法说,听这种大师讲课,那简直是种享受。但是考试,那可真是严得很,临到毕业给他们出一道题,从地球上发射一个火箭,绕太阳一圈再返回地球,请列出运动方程。就这么个题,你可以去查书啊,书上没有的,这些东西实际上,叫你消化了他所学的东西以后,实际上是给你了一个课题叫你去做。所以考试结果是考了一上午没一个人交卷,晕倒两个抬出去,到了中午钱老说吃饭吧就去吃饭,吃了饭下午再来考。基本上都没考及格,都没考出来,不知道怎么做。结果钱老一句话说毕不了业,延长半年。补习数学再加一门第二外语,结果他们读了五年半。说这半年那可是吃大苦头了,数学题猛做呀,而且第二外语猛灌呐,到毕业时候德语过关了,数学得心应手,后来工作上得心应手。很多人成了院士,所以几十年以后大家回忆起时候,那真是大师。

解说:不仅对待自己的学生非常严格,早在美国留学的时候,钱学森丝毫不讲情面的科学作风,就已广为人知,他与恩师冯卡门之间,就有过这样一次较量。

戴汝为:当时他做博士论文的时候,他的老师已经教他怎么怎么去做了,具体我就不说了,他没按那个去做。有一天他写了个东西,写给他的导师看,那个冯卡门去看,后来冯卡门说你这根本不对。就说他那个根本不对,那么他(钱学森)觉得他那个对,两个就辩了,他说辩到那个时候,卡门就很生气了,把他送给卡门看那个东西扔在地上。

于景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究员):“啪”一下就给甩地下了,就到这个地步了。第二天,冯卡门啊,老头,到钱老办公室,因为钱老那时候还是学生嘛,敲敲门,开门,深深一躬啊,给钱老赔礼道歉。

戴汝为:他的导师就给他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就说钱,我想了一晚上,最后还是你的对。

解说:至今力学研究班的学生仍然记得,钱学森上课时声音洪亮、逻辑清晰,肢体语言丰富,而且理论功底深厚。直到现在,我国的航天工业也没有超过他当年课上所描述的框架,当年很多受教于钱学森的学生,后来成为中国、美国,以及一些西方国家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人才。

2009年清华大学正式开办“钱学森力学班”在培养中国力学人才的同时,缅怀钱学森在力学领域中的突出贡献。

钱学森回国后致力于中国导弹研究

解说:1955年,钱学森刚刚回国,中国科学院安排他到全国各地参观,当参观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时任院长的陈赓大将专门接见了钱学森。钱学森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军事工业过于薄弱,而且盲目信奉苏联专家和苏联模式,他提出中国人有能力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

孙家栋(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回来以后啊,首先敢于向中央建议要搞这件事情。因为当年我们国家那样一个工业水平,那样一个技术水平,他在国外体会到了,这种先进的技术,我不敢说他是回来以后,政治水平那么高,从国家国防事业等等。但他也有这种感受,这是肯定的,但是从他搞那个科学技术来讲,他相信中国自己的力量,相信中国知识分子的力量。

李佩(钱学森好友郭永怀妻子):他们回到北京之后,彭老总就,就找钱学森去谈。彭老总那时候住的,那次是在医院里头接待钱学森,就跟钱学森就问他,他说听说你是在国外是搞火箭导弹的,他说你想我们要是不找外国人来帮忙,我们自个儿能够研制吗?钱学森当时就说,他说以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外国人能干的事情,咱们都干得了,所以彭老总就说,我就等着你这句话。

解说:从1957年开始,钱学森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甚至很少出现在他心爱的力学研究班,他开始奔走在中国的西部戈壁,将自己全部的热情与智慧,投入到了中国导弹卫星的研制工作中。

李佩:所以很多这种技术上的问题啊,都是,好像都是,源头都出在他那儿。因为谁也没看见过原子弹,是吧,这些人谁也没看见。但是制造导弹确实是钱学森他是知道的,他是懂行的,他在美国就干过这事。他不是从,他还没有离开加州理工学院的时候,就跟着马连纳他们这些人,就整天在那试验来着嘛。

解说:早在钱学森准备回国的时候,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曾经通知司法部,“决不能放走钱学森,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钱学森回国后,毛泽东对他说“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多了”。钱学森在美国多年从事导弹研究工作,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而当时的中国在导弹领域却是一张白纸,很多工作都必须由钱学森来亲自完成。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赫鲁晓夫下令撤走全部苏联专家,并带走所有图纸和设备,研制工作陷入了困境。第二天,聂荣臻元帅把钱学森等专家,召集到自己的家中,将技术攻关的重任托付给了钱学森。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