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巨匠钱学森一生坚持“四条原则”
2009年11月09日 09:3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1月7日《我的中国心——桂至本贞 钱学森》文字实录:

钱学森(1911-2009),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中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倡导人。

曾子墨(主持人):2009年10月31日上午11时,中国航空之父钱学森悄然辞世,享年98岁。他曾历经国运之变幻,阅尽人事之沉浮,一生殚精竭虑,波澜壮阔,用科技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为中国的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就在钱学森的生命行至终点的时候,他的高贵品行再次打动世人,从1960年到2009年四十九年间,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始终住在一栋建成于五十年代的红砖楼里,房屋面积只有百平米,伴随他们的除了一架名贵钢琴,就只有各种书刊报纸,吊唁钱学森的灵堂被安置在了二十平米左右的客厅里,由于灵堂太小,很多人只能站在楼下远远地寄托哀思,钱学森这个曾给中国带来勇气的科学巨子,就这样安静地走了。今天我们重新走访了钱学森的家人、学生和朋友,与他们一起回顾钱学森卓越非凡的一生。

李佩:钱学森少年翩翩的,非常的那什么的,用一种通俗的就是很帅很帅的这样的人。

钱学敏:长得很漂亮、很英俊,但是又书生气。

李佩:这些,在这朋友之间呢,他总是谈笑风生的。

崔季平:如果有来生我做了学生,我还是愿意在钱先生的指导底下学习、工作,那是一种享受。

伍绍祖:科学巨匠,人民科学家。

于景元:同时还是个人民科学家,因为这个人的品格高贵。

伍绍祖:而且是具有君子品质。

于景元: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伍绍祖:无论从思想理念上、道德层次上,为人处事上都是非常好的。

《感动中国2007》颁奖晚会

主持人:获奖者钱学森,欢迎蒋英老师。

蒋英(钱学森夫人):学森年迈体弱,今天不能和大家一起来参加这个颁奖大会,他很歉意。当他听说他被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员之一,他说,不敢当,我只是恰如其时的作了一点我所能做的工作,伟大的是中国人民。

颁奖辞: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主持人: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钱学森。

解说:1955年,中国政府以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为交换条件,使远在美国的钱学森获得了自由,当时他及其家人,已被美国政府监禁了五年之久。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带着妻子蒋英和一对儿女,乘船离开了美国。

蒋英(钱学森夫人):新中国一成立他就要回国,这个就是他的理由,他爱国,他把他学的东西都要贡献给祖国,所以他说无论怎么样的阻挠,我要回国。

解说:这张照片拍摄于1956年2月,当时钱学森回国不久,第一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涂元季(原钱学森秘书):这个钱老回国以后,那时毛主席不是不招待他一个人吃饭,招待这个第二届全国政协,第二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还是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正好钱学森回国,就以无党派民主人士,政协委员参加了那个会。毛主席那天招待政协委员,在怀仁堂,中南海怀仁堂吃饭。你说钱老吧,他也就是个一般政协委员吧,是不是。因此给他排在后面钱老说好像是三十几桌吧。37桌、38桌可能是,他就拿着请柬到了怀仁堂里面,到了三十几桌一找,转一圈没找到我的名字啊,中办的人一看,钱先生来了,赶快上前引导。说“钱学森钱学森”就拿着那个,那会上都画了个图。然后,他说你看,这毛主席用铅笔把你的名字,“嗖”划到他旁边了,您在第一桌,坐在毛主席右手边,当然吃饭的时候会有些聊天了,那就是毛主席给他交代任务,培养年轻人。

钱学森创办力学研究班

解说:钱学森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由于在空气动力学和超音速飞行方面的卓越成就,36岁时便已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因此回国后他立刻着手培养人才的工作。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科技人才奇缺。为了尽快培养起人才梯队,钱学森一回国,就联合清华大学开办了力学研究班。如今力学研究班已经演变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力学所研究员崔季平当时有幸成为钱学森的第一批学生。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