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一生戎马 晚年被迫害以化名火化真相
2009年08月17日 10:12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解说:在进军西南的路上,本来就有大量是战是降,举棋不定的国民党将官,胡宗南战败逃走更使他们无所适从。这个时候争取他们起义,便成为贺龙的重要工作。而这其中,争取胡宗南第七兵团司令裴昌会的过程,则更像是一个传奇。

谢武申:跟他联络的谁,胡耀邦,胡耀邦是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所以贺老总和胡耀邦又是一个上下级的关系,胡耀邦负责和裴昌会联系。裴昌会那么到什么时候才有起义的机会呢,到胡宗南坐飞机跑了,跑的时候跟他没有任何交代,他是他的副手,没有任何交代,他就跑掉了。

跑掉以后裴昌会说好了,你跑了,这该我起义了吧。他就把这个名册,把花名册,还有枪支弹药位置什么都弄好了,派他的副官给胡耀邦交了。然后胡耀邦就给老总报告,报告了以后就是要,老总的意思就是接见裴昌会。

解说:裴昌会后来回忆说,贺司令员派人来把我们引到县署东北面一家别墅,他一见到我,就和我亲切握手,他说老朋友,1938年一别,有幸又在这里重逢了。

谢武申:接见他的时候,裴昌会对这个事很感动。他那意思就是说,我的手上沾满了共产党的鲜血,我对共产党我是有债的。另外我要求起义,到了现在我才起义,就是好像有这个兵临城下,不得不为之,有这个嫌疑。

贺龙就跟他讲,说先跟你说清楚,战场上的血债不算数,那要算数你还得了啊,这个不算数。从你起义开始,我们就是同志了,起义不分先后,他说你要算数,他说我呢,我过去,我过去我也是打了多少人,杀了多少人,这个不算数,所以裴昌会听了这个话以后非常感动。

解说:在解放军的政治争取下,国民党残余部队的高级将领纷纷率部起义输诚。1949年12月30日成都解放,至此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支主力全部覆没。

曾子墨:贺龙元帅,虽为一介战将,但业余爱好极为广泛。他爱听京剧,和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私交很好。贺晓明记得父亲贺龙在工作闲暇之余,还经常会和家人一起打打扑克,钓钓鱼,打打乒乓球。有时兴起了,还会外出去打猎。贺晓明说,父亲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兼任国家体委主任,管理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很大程度上也可能和他兴趣广泛,对体育运动情有独钟,有着一定的关系。

贺晓明回忆说,父亲对发展体育运动的支持,其实不只在担任国家体委主任时,早在战争时期,贺龙对体育就有着和大多数人不同的理解。

贺晓明:他太懂锻炼身体的需要了,你说他就说过去的体育,过去的体育是为战争服务。你锻炼这个刺杀,军事训练和身体锻炼,他从来都分得很清楚,那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

所以要活跃这个部队的气氛,一个是唱歌,要有文工团员、宣传队以外,还要有体育锻炼,就是打球。就是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下,这个革命乐观主义,就是通过这些它也能反映。所以他特别注意军队的这些。

解说:贺龙曾经说过,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个愚蠢的军队。而在文化素质里包括有体育,在贺龙的部队里,他始终把体育锻炼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早在抗战时期,贺龙就率先在部队里成立了“战斗篮球队”,开风气之先。解放后1952年,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和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接到邓小平的电话,让他回北京担负一个特殊的任务。

贺晓明:开国百废待兴,什么都需要重新来过,国民党有体育部吗?没有体育部,国民党其他部都有对口接收,唯独就是国民党政府没有体育部。那我们就自己从头来吧,从头来。所以在国务院所辖的机构里面,就设了一个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

谢武申:邓小平给他打的电话,他不是管钱的嘛。说谁让我干,说主席让我干,说有钱没钱,要钱有钱。说有人权没有,你要人我给你调人,他说那行,要钱给钱,要人有人,我这个体委主任我才干的,是这样干得。

解说:贺龙不拘一格延揽人才,他力排众议,大胆地选用了一批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包括后来的乒乓球世界冠军容国团,女排教练大松博文等人,很快地将新中国的体育队伍建立了起来。另外在上世纪50年代,在贺龙和体委的组织规划下,全国各地38个体育馆先后建成,新中国的体育事业,一片朝气蓬勃,贺龙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贺晓明:有一次在先农坛北京市体委,那个体育场看打篮球,那个篮球呢,是八一队不知道是和哪个队打,荣主任也在场,也在看。那球没大好,打得个乱七八糟的。而且八一队后来急了嘛,开始有点小动作,踩个脚啊,揪个裤子,什么都来了,就是很不像样。

然后我爸就,这个也是没有他这么做事的,就让荣主任下场,说荣主任把这球赛给我停了。荣主任就下去了,就找裁判员拍拍肩膀,“嘟”一吹哨,停赛,终场,完了。就说把队员待到休息室我讲话去了,讲话去了,开始就批评。

说你们停赛,然后你们开始整顿,把检讨给我写好了,你们再开训。所以哪有一个管体育,管到这么细的一个人啊,这是管体育道德、风格。

解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贺龙的工作异常忙碌,除了主持体委工作外,他还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中央军委副主持,国务院副总理。有材料显示,当时每天上报给贺龙的文件,包括内参、简报、大参考等各种材料,不计其数。其中,仅必阅件就超过4万字,他平均每天必须做出的批示,也达到2000多字。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