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一生戎马 晚年被迫害以化名火化真相
2009年08月17日 10:12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谢武申:周恩来他们来了以后,就觉得他是非常可靠的,为什么南昌起义为什么一个是吸收他参加,一个是任命他为总指挥,起义军总指挥,叶挺是前敌总指挥。这就是因为根据他的态度,他出身也是贫苦的,当时我说我把张国焘的书翻出来看,张国焘那时候他们有几个人还在议论,说他是土匪,他要参加中共跟你干,你要不同意他干的话,他反水,要翻脸就麻烦,他是这个态度,张国焘。周总理他不是这个态度,所以到吸收他入党,都是周总理在这讲话。周总理主张就是要把他,不是应付他,不是说安抚他的意思。

张国焘一个,谭平山一个,这几个人意思就是要稳住他,这就不对了,大错特错了。因为你看他参加了共产党以后,就是忠贞不二,对党忠贞不二,对毛泽东忠贞不二。

解说: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2万余人的革命武装举行起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从此打响了第一枪。南昌起义举世震动,汪精卫发布了缉拿贺龙、叶挺的通令,又命令朱培德、张发奎调集军队,进攻南昌起义军。8月6日,起义部队全部撤离南昌,8月末,或9月初的一天,在瑞金的一所学校里,由周逸群、谭平山介绍,贺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在贺龙入党宣誓仪式上讲了话。

曾子墨:元帅,这个地位显赫的头衔,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在中国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33年的春秋时期,当时的意思是“将帅之长”。作为将帅之长的贺龙元帅,一生战功彪炳,其中堪称经典的战例当属解放战争中,率部进军大西南。这是贺龙战斗生涯中的大手笔,也是解放战争中最后一次千军万马的大厮杀。

解说:1949年10新中国已经成立,但在西南的川滇云贵,仍然盘踞着国内最大的蒋介石武装胡宗南的部队数十万人,此时业已遁往台湾岛的蒋介石提出,以大西南为后方进行反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1949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二、三书记,贺龙任西南军区司令员,开始入川作战。当时贺龙的老部队,120师的老班底,西北野战军的老部长全都跃跃欲试。

谢武申:开会的时候,主席就说你带哪个部队走?当年那个西北野战军,他们要从宝鸡这下来,离着宝鸡好远了,你看那个地图,那差着几百上公里,那部队要调过来,再换防不得了。当时集结在宝鸡那一带部队,是华北野战军的第十八兵团,所以贺龙说,讲到这个事,他说现在西北野战军离这边很远,如果要大换防那是麻烦的,现在十八兵团就在宝鸡这,他说我干脆跟主席讲,我带十八兵团走下去。

解说:当时十八兵团隶属于华北野战军,得到消息后,贺龙的老部下西北野战军的一些干部战士找到老首长,未开言便已涕泪交流,老首长,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人家打仗都带自己的部队去,你怎么撇下我们了。

谢武申:所以贺老总这时候有一段非常感人的话,就是从感情上来说,我也愿意带着老部队下去,但是现在那个部队在那边,离这很远,换防很费劲,还是刚才那个话,这个部队正好集结在这儿,如果我这时候要提出来调那个部队,不调这个部队,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我说不出口。我非要带那个部队,我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这个部队不是我贺龙私人的部队。

解说:决定入川后,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根据西南地理情况及敌人力避与人民解放军决战的特点。决定采取“大迂回,先包围,再打之”的方针,以贺龙所领十八兵团积极吸引,抑留胡宗南集团于秦岭地区,待邓小平、刘伯承所领二野部队,将川敌退往康、滇的道路切断后,训练占领川北及成都地区,而后协同二野聚歼胡宗南集团。

谢武申:中央给贺龙的任务就是牵着牛鼻子,牵着谁呢?就是胡宗南。胡宗南往那边退,就牵着他,叫做攻而不破,打秦岭战役,就是十八兵团打秦岭战役,就攻而不破,老拿刀把打他,真打,打得像真的一样,但是就是不攻破他防线。胡宗南就跟蒋介石报告,意思就是共产党久攻不破,我这是铜墙铁壁,固若金汤,你们放心好了,过不来,就是说这边你就别走,他过不来。这个时候谁着急了呢,全体指战员着急,说你这个老不下令,老攻而不破,他们都跑了,贺老总叼着烟斗,莫急莫急。

解说:1949年12月3日,刘伯承、邓小平电告贺龙,二野和四野一部已经渡江,十八兵团可加速前进,形成南北钳形攻势。眼看着精心设计的包围圈开始合拢。贺龙终于下了命令,进攻。

谢武申:贺龙这个脾气,他无论是干什么,他都在跑在最前头,这次也是跑在最前头。后来警卫营长就跟他那秘书和副官就说了,说你待会休息的时候,你们劝劝老总,我们的轻机枪那个车,它一个卡车拉着轻机枪在前头,他说现在这个匪乱这么厉害,到处打冷枪的,出了事我们交代不了,参谋长跟我说好了,你无论如何你们拽也把他拽回来。

结果说了,跟老总一说,没事我不怕,当兵的怕挨几个子弹,怕这不行。刚才警卫营长说了,这是纪律,你是司令员给带头遵守纪律。一说他蔫儿了,不吭气了,就跟着走。恰恰往前走了不远,快到内江的时候,就是冲锋枪扫射,对他们来扫来了,扫了以后,他带着卫生部的那个副部长,吓得跳了车,钻到水沟里去了,还有跳了车钻到,他们有几辆卡车,加强连的卡车,都钻到卡车底下去了。贺老总他就坐在吉普车上不动,完了开开车门问,怎么回事,打什么枪,谁打枪。他们几个副官过来就掩护他,怕什么,说他们都钻车底下,把他们拽出来吧。

解说:贺龙所部分3路向胡宗南主力发起攻击,敌军闻风溃退,贺龙部披坚执锐,猛追逃敌。胡宗南数十万大军由此一战势颓。

谢武申:这里边就讲到,把握这个叫做先慢后快的这样的作战方针。就是说他的功绩就在于,利用他的威望,利用他们的佯攻,就牢牢地牵住了胡宗南集团的鼻子,就保证了整个90万的国民党的部队。除了李弥的十八军,就后来跑到缅甸贩毒的那个,就跑了很少,大部分都在,都就歼了,就歼。所以西南这个战役,我认为在解放战争,过去我们讲三大战役,从作战的激烈程度,残酷程度,那是淮海战役第一。从三大战役来说,淮海战役歼敌是55万,它是最多,西南战役从歼敌数字来讲,它是90万,应该是解放战争历次战役当中,歼敌数是最多的,而且他这个大迂回,大包抄,包括贺老总这个配合大迂回,大包抄,先慢后快,然后牵牛鼻子战术,攻而不破,这个非常巧妙。战术来讲,又有我们地下党,打入国民党的国防部三厅,郭汝瑰他们,还有这些人的配合,里里外外,蒋介石他们就给骗了,蒙骗了。要不然的话,这90万他是不好收拾得。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