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台湾方面他有一种,他那个谈判策略他就连环套。他是他的台湾策略,大陆方面希望解决的问题,我现在要你套着解决我那个问题,我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解说:唐树备和邱进益,当时各自代表两岸进行具体磋商的前台人物,使两岸取得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的重要推手,是奠定两岸越走越近基础的重要人物。1998年10月28日到30日,两会在香港举行商谈,达成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这为此后的汪辜会谈奠定了基础。
前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九二共识特点就是,大家都表示追求国家的统一,大家都认为应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是分歧点就是,你说一个中国的认知有所不同,我说我在事务上不和你讨论,就是这样的,这就是九二共识。
解说:九二共识的达成,解决了两岸之间协商和会谈的基础问题。而此时的汪道涵居住在上海,很少去北京参与海协会的具体工作,相对比较超脱。他既可以作为大陆的代表和辜振甫接触,也可以以上海为基地研究台湾问题,为中央的对台政策提出建言和参考。
前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我先后陪过他去过海南岛、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四川。大概一直到1995年,最后一次陪他到了四川。那么到了一个地方以后呢,他一般都见台资企业座谈,或者去访问台资企业,然后都见台湾的学生。我印象里边比较深刻的有几件事情。应当说这个访问,对大陆方面一些问题处理,更加对我们政策的完善起到作用的。
解说:在唐树备的记忆里,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情是当时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很多人特别担心,如果台海两岸起了正面冲突后,无法保证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前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我们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了,台湾企业家他说我的财产都在大陆,有这种顾虑。所以后来我们就在起草江泽民先生的“江八点”,就是江八条意见里面我们就写一句话。写进去什么话呢?就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的权益。这个不论在任何情况下。这句话含义,就是针对一些台商顾虑来写的。
解说:汪道涵担任海协会会长15年,与台湾汪老从未被当过对手看待。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都把探望病中的汪道涵作为出访大陆的最重要议程之一。这也许是对汪道涵之于两岸关系作用的最好评价。
汪道涵秘书张志蛟:那么8月份新党主席郁慕明要到上海来,也要按照同样的规格来接待郁慕明,那么因为汪老已经是重病在身了,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弥留之际了,不能再安排了,那么这时候郁慕明取消了他在上海的所有安排,不到上海来了就这样。
解说:汪道涵处理两岸问题的思路和观念既有远见又有具体的操作办法。“以民心为依归,视同胞为至亲”是汪道涵思考两岸问题的出发点,他关心岛内的民意变化,尊重台湾社会变迁的现实,考虑台湾特殊的政治生态,任何时候都体现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这样对待敏感议题的豁达态度。
前海协会副会长唐树备:他努力要从台湾,努力向一些,像大陆性原则,一些立场,能够用台湾能够听得进去的话来表达,在这方面,汪老有自己的语言。
解说:1998年,当时两岸关系紧绷。汪道涵在日本举行的中日美三国战略对话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其中特别提到中国政府的和平统一政策建立在始终理解台湾地区民众的历史遭遇,特别是感同身受的理解1895年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和1947年在岛内发生的二二八事件对台湾民众造成的苦痛。大陆方面会考虑以负责任的态度,在适当的时候向台湾民众作出历史交待,并在两岸交流的措施上予以关心。当他讲这些内容时,会场内许多旅日华侨中的台湾同胞当场落泪。
辜振甫儿子辜成允:那他(辜振甫)非常欣赏汪老他这样子的一个特质,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情况里面,不但能够展现一种雍容大度,而且还能够把整个,为了台湾跟大陆的所有人民的福旨跟未来,能够把那样子一个宏观的观念升值在他每一次的接触之下,所以他对他是非常非常地钦佩的,跟尊重的一位。
解说:这副眼镜就是汪老最后岁月里最常使用的一副眼镜。现在就保存在上海现代管理中心三楼的汪道涵陈列馆。
汪道涵儿子汪雨:他手上永远不离开的是那副眼镜。读书看报包括看资料,所以他手上永远不离的是那眼镜。
解说:汪道涵一生经历了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和21世纪的头几年,他的经历和学养造就了他的智慧和精神。他更以其非凡的中华文化功底,实事求是、待人谦和、温文儒雅的风度倍受人尊敬。而这一切可能又与他极其喜欢看书有很大的关系。汪道涵有句名言,读书就是生活。在他的办公室和家里,到处都堆满了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