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武:《蜡笔小新》我看过 看的也很开心
2009年09月19日 15:31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蔡武:非常明显的,今年一季度以来,我们的文化产业的这个发展呢,和这个其他的指标不一样,比如说电影的票房,上升得很快,出版业的增长,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动漫的增长,甚至是两位数还高于两位数的增长,它证明了这一条。所以这对我们从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来讲我们非常高兴,就是这样一个规律性的东西被大家逐渐地认识了,那么这就给我们文化的发展构成了一个它非常好的机遇,现在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就看我们的本事了。

吴小莉:我们其实正在做一些文化产业振兴的细则规划,我相信大概很多人在做一些探讨尤其是国外的经验,比如韩国是我们的近邻,韩国的这个文化产业的振兴是很值得去借鉴的,您也到了文化部之后也去了两次韩国,也做了考察啊,告诉我们您有没有看到一些特殊的现象让您印象比较深刻。

蔡武:这个韩国的,倒是我对韩国的比如电视剧,对它的电视剧的这个发展,我还是非常感兴趣,我去和他们文化观光部的长官还几次谈到这个问题,其实韩剧,韩国的这个它是首先就是国家有非常明确的振兴的规划和政策,这一点是我们学它的,它是国家强力推进的,就在亚洲经济危机之后它的文化产业走出去,而且你像它当时的这个韩剧,国家的支持的力度是非常大的,而且它的要求很高,它对韩剧,你看我们注意到看呢,韩国的这个电视剧,它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以它的传统的韩国传统的道德价值为主线的,而且它的结局,大部分都是圆满的结局,这也正是它打动人的地方,而这个是它的产业振兴指导,在最初发展这个行业的时候,就非常明确地提出的这个指导的原则,要使大多数观众看了以后能够喜欢韩国这样的方针,这些经验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为了推动"文化立国"方略,韩国政府先后成立了电影振兴委员会、文化产业振兴院等机构,并设立各种专项基金大力投入文化产业。有分析就认为,这种政策主导型模式,似乎正被中国复制。

吴小莉:您刚刚提到了韩国的例子,有一个文化振兴院,它也有文化振兴产业基金,像这方面我们未来是不是也有可能像,他们还有像影视委员会,有一些韩剧尤其是在内地还挺流行的韩剧,是影视委员会它投资去拍摄的,未来会不会可能成立类似这样一个基金或者是委员会,成为一个投资的主体去扶持文化产业。

蔡武:要建立这个基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这个已经定了,在振兴规划上也已经确定了,要建立的,建立以财政投入,然后吸引大型的文化企业和其它的大型企业来集体投入,来投入建立这样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基金,振兴文化产业基金,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有条件的企业以后要考虑发行债券,要上市,上市,在创业板,主板啊在创业版上市,来解决这个发展的瓶颈制约,这些都是带有政府引导政府主导的这样的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2009年4月,中国文化部与中国银行签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旨在破解文化企业融资瓶颈,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产业政、银、企合作的开端。

8月份,文化部确定了向中国进出口银行推荐的第一批申贷项目名单,15家企业有望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40多亿元人民币的贷款。

吴小莉:通常文化部推荐的这些企业,是不是基本上它的审贷也比较容易一些了。

蔡武:过去很难,因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文化企业一般没有固定资产,没有东西可以担保,它就风险就很大了。那么我们现在通过这个战略合作,就是降低它的这个投放的这个风险因素,另外我们把它的这个无形的文化资产给它建立一个评估体系,使它能够转化为有形的资产,可以起到这个抵押物的作用等等,我们在这方面在金融的、创新金融服务方面,我们和银行、金融机构也在研究,在合作,搭建这个平台。

吴小莉:像您刚刚提到的这些比如说担保体系啊,这些无形资产的这种评估跟担保的体系,您觉得什么时候能够真的把它建立起来。

蔡武:这个是正在研究,现在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正在研究,试点嘛,一点一点向前推进。

国有院团改革

蔡武:大概手头上的,经常看到的就是还有各种各样的邀请。去看戏。

吴小莉:到文化部可能看戏看的机会多了。

蔡武:河南省的豫剧团,国家大剧院演豫剧《朝阳沟》今天晚上,但是我今天晚上很可能没有时间去了,这个是这个邀请的,还有国家大剧院演的《风中少林》,

吴小莉:您过去在其他工作战线的时候,有时间看这么多的演出吗?

蔡武:很少,几乎没有功夫,所以来了以后感觉到一开始就非常兴奋。

吴小莉:挺幸福的。

蔡武:天天有时间看戏了,时间一长呢就看戏,慢慢慢慢看戏角度和普通观众有点不太一样。

吴小莉:也是一项工作。

蔡武:一项工作,主要是工作。

蔡武:我们到日本访问,看到日本有一个剧团,宝塚剧团,这个剧团呢,有四个,有四个这个,一个剧院有四个团,它一年演出要一千多场,一千五百多场,也就是说每一个团差不多每天都要演出,甚至有时候一天要演出两场,但是到现在为止,依然是非常,市场情况非常火爆,

蔡武:那我们就组织我们的演艺团体的负责人和相关的文化厅局的领导人准备到日本去考察,就考察这个宝塚剧团,它是怎么运营,它是一个企业办的,是日本一个交通和旅游公社办的这样的一个剧团,70年了,出了很多著名的艺术家出了很多人才,非常有特色,我们就去研究,它在日本的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面,这样一个剧团,演艺团体它能够常胜不衰发展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去借鉴它这个经验,来启发我们,毕竟我们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向市场对我们来讲还是一个新的,一个新的课题。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几乎每隔半个月中国政府就会出台一项文化产业政策,其中"转企改制"成为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关键词之一。

而在8月14号到16号,中国数百名文化领域高官、省级领导和企业老总,齐聚南京,探讨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有评论就认为,这次南京会议无异于中国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全面铺开的动员令"。而处在这一轮改革中心的,就包括今年必须完成转企改制的59家国有文艺院团。

曾经有人对于中国国有文艺院团的运作模式,做过这样戏谑的评说:"获奖是主要目的,领导是基本观众,仓库是最后归宿"。而在不久的未来,这种模式将被彻底打破。

蔡武:就过去我们大量的国有院团,是成为这个党和政府的一个文工团,它承担的这个职能。比如说按说一个剧团应该说是演出越多越好,但是在过去的那个体制下面,大锅饭的体制下面,它是出现了,有的团演出越少越好,因为它省事,衣食无忧,保障也比较安定,它没有创新的这种动力,我们有的院团,去看它的花名册上及我们国家非常著名的,很多著名的演艺界的人士都是它的人员,但是一问这些人员,很多年就没有在它这,从来没有上过戏,没有参加过演出,已经流动到外面了,但是过去又保留这个体制,他还算这的人,那么这样是一个什么关系呢?所以这严重地影响到它的这个发展,必须改革。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赵佶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