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非常道:诺贝尔奖得主不一定是好货
2008年10月21日 16:05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梁文道] [文道非常道] [诺贝尔奖]

核心提示:诺贝尔奖今日陆续揭晓,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得化学奖,有学者分析说,面对新一轮诺奖的揭晓,内心酸涩的国人,早已习惯从名单中尽可能说一类的因素,所以钱永健与钱学森的特殊身份能够迅速抓住公众的眼球。尽管在他的个人介绍里,明确写着美国国籍,其实诺贝尔舞台上,似乎并不缺少华人的身影,自该奖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6位华人获奖,却无一人生长于中国。

虽然中国已步入改革开放的而立之年,但诺贝尔奖似乎才刚刚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有报道称,中国内地留美学生,获得博士后,留在美国的占很大比例。面对科技人才的自由选择,如果中国的教育体制总是扮演一位辛勤为他人耕耘的园丁,高等学府总是为他国输送初级人才,那么中国的科技脚步靠什么来迈的越来越快呢?

该学者总结说,诺贝尔奖有荣誉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尖端学术实力的结晶,强调国籍并不是在搞地域身份差别,而是要从这种反思国内相关机制和环境的弊病所在。

梁文道:对,其实中国是严格讲,我们可以说中国有不少人,华人是拿过诺贝尔奖,有的就是他拿奖的时候不是拿中国护照,不是中国身份,有的就我们不大方便去谈论他。可是你现在像钱永健这回,我觉得特别有趣。就他拿了奖之后,他就告诉自己说,我不是中国人,我是美国人,那么这句话在大陆网友里面也有一些人去讨论说,这人怎么可以。

马家辉:骂翻天了。

梁文道:你怎么可以这样子,你怎么不认中国人呢?问题是人家中文都不会说,在美国长大,他干嘛认自己是中国人呢,所以这里面就提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就好像拿不了诺贝尔奖,任何奖都拿不了。

马家辉: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确太大了,因为答案太复杂也很简单,就比方说科学我们都知道嘛,整个以英美为主的,西方国家它在人才,它在科技的前进上面,是掌握了他的资源,还有发言权,现在内地流行着话语权嘛,讲过的。

梁文道:对。

马家辉:所以这个问题的最核心,我们就看到一清二楚,在美国那边,那可是你说,钱永健虽然他不认自己是中国人,可他也不晓得是好还是不好,也蛮惨的,还继续,我们至少要看香港的报纸,我几乎不是你说,我都不太记得他叫什么名字,我还以为他名字叫做钱学森侄子。

梁文道:对,这是他的全名。

马家辉:对,全名,这个人的名字蛮怪的,叫做钱学森侄子,都是一直把他的祖先压在他头上。

梁文道:对。

马家辉:我觉得他也是蛮有味道的,中国特色的诺贝尔奖得主嘛,可是倒过来说,比如说是不是没有土生土长也很难说了,杨振宁就是土生土长嘛。

梁文道:台湾的李政道。

马家辉:还有台湾的李远哲。然后很多,我觉得第一个,我们也值得骄傲是说,假如我们真的不要把诺贝尔奖、文学奖还是什么、什么科学奖,视为唯一的标准的话,它其实是一个很有影响力,是很有价值地位的奖,然后很多华人的本土,两岸三地的人全回来做贡献。我觉得这个也值得肯定嘛,所有人贡献有大有小,有好有不好嘛,像李远哲。搞砸了台湾的教改,所以说当初台湾应该不准他回来嘛。

梁文道:对。

马家辉:你是美国人,你不要回来。

梁文道:诺贝尔奖得主不一定是好货。

马家辉:对,所以我觉得说,从我们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的反应,我觉得有句中国老话讲了几千年,好像没办法做到,不亢不卑嘛。不用整天一看到就是说,三流,而且很紧张,为什么中国人拿不到这样子,我们看看整整它的培养,还有最后他回来的贡献,我觉得各方面都值得我们高兴。

梁文道:可是这个仍然是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学术体制底下,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人,他不只是土生土长我们培养出来,而且是他长期在中国的工作本身让他可以得到奖,其实我们可以这么看,我觉得我们放远一点。今天我们想想看,美国那么多诺贝尔奖得主,其实他有很多不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像这回有几个日本的得奖者,他在美国教书,在美国工作,在美国得奖,但是他生长在日本。

有没有可能有一天,中国也是这样的,就是说,诺贝尔奖得主不一定是华人,有可能是韩国人,日本人、或者美国人。跑到中国来做研究,要在中国做研究才做到拿奖,我觉得你真的要谈教育体制,学术体制的话,眼光要放成这个样子,而不是去说有没有一个中国人土生土长,然后最后还在中国拿了奖,这就说明你的体制,你的资源有多好。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