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步鑫生改革旋风
2008年07月15日 14:11北方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腾飞中国] [改革开放] [步鑫生]

步鑫生狠话二:“讲效率难道是资本主义专利?”

有人说,步鑫生是“资本家”,特别是对“请假不发工资”一项,被认为是“不管工人死活,是破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步鑫生的回答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工钱、工钱,做工才有钱!莫非守纪律、讲效率是资本主义企业的'专利',我们社会主义企业注定是怠惰散漫的?”

有人说,开订货会,让销售人员来白吃白住,还拿礼品,企业的“请吃风”就是由步鑫生刮起来的。步鑫生给他们算了一笔账,开订货会所花的钱,比推销员四处外出推销所需的旅差费少得多,还省时省力,资金流动更快。

有人说,步鑫生坐小汽车、乘飞机是摆阔气,小小的“股级”厂长居然要“厅级”待遇。步鑫生则说,我这是省时间,争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步鑫生实话:“汤婆子焐进被窝里,从头暖到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在当时的中国是人们行动的座右铭。七争论,八指责,大家只认一个“理”,那就是效果如何?

人们最关心的是“数字”,而数字恰巧证明步鑫生的一些做法是可行的。1982年,海盐衬衫厂以年生产130万件衬衫的能力步入著名衬衫厂行列。固定资产从步鑫生接手的那年3万元,增加到1982年的113万元,1980年至1982年间,实现税利164万元,这在当时的中小企业中已是相当高的。

工人收入提高了,勤奋而手巧的工人收入是原先的2-3倍;工厂像样了,被誉为花园式的文明工厂;职工在工作日还可享受免费午餐,这在当时是破天荒的;“唐人”、“双燕”、“三毛”等品牌开始走红,畅销20多个省市。

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也有着落了。步鑫生还经常把他们请到厂里,看看厂里的变化,为企业发展出出点子。有一年冬天,步鑫生别出心裁地给每个退休职工送了一个取暖用的铜“汤婆子”,说是“汤婆子焐进被窝,可以从头暖到脚,让大家能实实在在地感到厂里的温暖”。小小的一个举动,一时成为美谈。

步鑫生的功过是非……

1983年11月,新华社发表了一期介绍步鑫生尝试企业改革的内参。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对内参作了批示。

这篇内参随后以《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为题,刊于11月16日的《人民日报》一版,并以“编者按”的形式披露了胡耀邦的批示内容:“对于那些工作松松垮垮、长期安于当外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企业领导干部来说,步鑫生的经验当是一剂良药,使他们从中受到教益。”

步鑫生的名字裹挟着一股旋风,由此走向全国。

但步鑫生及他的“治厂方略”,或者说是改革举措,仍然脱不开指责和争论的漩涡。

在《人民日报》的报道刊出半个月后,浙江有一家报纸刊发了一篇针锋相对的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独创精神?》,指责步鑫生专断独行、作风恶劣,触犯国家条例,侵犯职工权益。

此事非同小可。中央急令浙江省委和新华社浙江分社查清事实,速报中央。省委联合调查组冒着特大风雪迅速赶赴海盐,对那篇报道中指出的问题做了一一调查。调查报告呈浙江省委常委。

1984年2月26日晚7时25分,中央电视台中断了正在播出的国际新闻,率先播出了由新华社浙江分社和浙江日报记者共同采访的消息--《浙江省委充分肯定步鑫生的改革创新精神》。

2月27日,全国各大报纸均在头版头条刊发了这一消息及编者按:“希望各地区、各部门的负责同志认真读一读这篇报道,积极发现、支持和宣传自己那里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党员、优秀干部。”

24年后的步鑫生说出心里话:“我对当年的一切不后悔。”

自1988年离开海盐衬衫厂后,步鑫生曾先后在北京、辽宁盘锦创业工作过,还到秦皇岛担任过“步鑫生公司”的董事长。

步鑫生现在上海安享晚年。他的家乡海盐人民没有忘记他,公平地评价了他当年的改革,还邀请他经常去海盐走走。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