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30年:李谷一唱“黄色之音”
2008年10月14日 14:56凤凰网专稿 】 【打印
对不起,您的浏览器禁用脚本或者您的Flash播放器版本较低!请点击这里获取最新版本。

刘芳:听完这一串歌曲后您是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虽然有些遥远,但却依旧在您的记忆深处。曾几何时这些流行歌曲风靡大江南北,成为当时流行的时尚。这些大都是20年前广东音乐人的作品,他们也曾经是走在中国流行音乐最前沿的人。说起中国的流行乐,最早是出现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如《夜来香》《情人的眼泪》等等风靡上海滩,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当然后来这些音乐被认为是的“靡靡之音”、“黄色歌曲”

1949年以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所以在之后的近三十年中,中国内地没有流行歌曲。直到1977年广东出现了全国第一支流行乐队——“紫罗兰”轻音乐队,才又重新揭开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序幕。至今,广东流行音乐发展已经超过入了30个年头。这30年中,从不被大家接受,甚至是被批判,到成为耳熟能详,众人传唱的经典。今天的《事实·正前方》就带您回顾中国流行音乐这30年的历史,以及广东流行乐坛留给我们的那些记忆。

解说:中国内地经历了近30年没有流行音乐的历史,直到改革开放,现代流行音乐最早通过香港进入了广东,它深深吸引了当时听腻了样板戏的年轻人,于是他们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流行音乐之路。

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陈洁明副主席:流行音乐来得时候这批人很喜欢,因为年轻啊,也踫到那个时候也是特别活跃的时候,整个进入一个思想解放时期,刚好我们年轻的时代那个追求,追求光荣与梦想那种,那个年龄段刚好配合了。

解说:陈洁明的职业生涯从给“口水歌”填词开始。1987年与李海鹰第一次合作,太平洋影音公司出版他们的第一张原创专辑《山情》。之后陈洁明去办杂志,离开乐坛7年。直到1992年陈小奇邀请他给一张客家话专辑填词,才重新拾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93年再度与李海鹰合作,推出《我的爱对你说》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陈洁明:歌是从香港,大家去扒带子,靠几大唱片公司有好处,都是卖翻版歌,把那个带子扒过来以后呢,就去填成中文歌词,重新录音,完后拿去卖,最早,50-80,那我们工资那时候才40,一首就50,填词,那时候已经是很高稿费了,所以每个月填2首,可以买好烟,买个万寳路啊希尔顿那些烟抽了么。

著名词曲作家陈小奇:广东的歌手开始基本上就是在歌舞厅,开始叫音乐茶座,在音乐茶座里面涌现出来最早的那批歌手,吕念祖应该在茶座歌手里面应该是发展的最好的一个,他是1986年,曾参加过中央电视台春晚的,唯一的一个作为茶座歌手的身份上去的,198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歌星,

解说:陈小奇,广东普宁人,著名词曲作家,著名音乐制作人及电视剧制片人。1982年进入中国唱片总公司广州分公司,1993年调任太平洋影音公司副总经理,1997年调任广州电视台音乐总监。现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团成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广州市文联副主席等社会职务。

1983年开始歌曲创作,代表作品有:《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我不想说》等。作品以典雅、空灵、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风格独步大陆乐坛。

解说:全国上下依旧沉浸在革命歌曲和爱国歌曲中的时候,音乐茶座在广东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当时广州市就有超过70家音乐茶座,但流行音乐这个词依然是被禁止的,只能称为通俗歌曲,当时很多有才华的音乐人都仅仅是在为香港的“口水歌”做配乐或改编,歌手也还停留在模仿上,唱得像某个香港明星就是最高评价了。但他们并不安于现状,原创音乐已经在萌芽了,于是一场肯定通俗歌曲、鼓励原创音乐的比赛应运而生了。

陈小奇:1982年,1983年开始原创的东西全部都上来了,广东1985年不是搞了一届10大金曲和10大歌星的评选了么,接着电台的排行榜就出来了,全都是广东原创的,1986年开始就已经满地开花了,1985年那次搞得影响非常大的,那次参赛作品都几百首啊,原创都是在那几年写下来的歌曲。

刘芳:1985年广州市举办了首届红棉杯新歌新风新人大奖赛,大赛评出了10大金曲和10大歌星,后来10位获奖歌手还在广州友谊剧院作了汇报演出,《羊城晚报》的标题是《通俗歌手登上大雅之堂》。“红棉杯”作为标志性转折点,代表着广东原创流行音乐开始走到台前。但这次的比赛能够顺利进行,也是经过了一些波折的。办这样的比赛在当时最难的就是获得省委宣传部的批准。原计划为“希尔顿杯通俗歌曲大奖赛”的方案迟迟没有回音。后来,主办方广州文化记者联谊会副会长吴其琅去找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谭得俐,谭得俐表示很支持这样的活动,但是有两个要求:一是名字要改,不能提敏感的“通俗歌曲”,而要改为“新歌新风新人大奖赛”;二是要求歌手台风不能学香港歌星,要端庄。虽然名字改了,但没有影响参赛者和观众的热情,尽管“红棉杯”门票价格不菲,但10天里天天爆满。广州音乐茶座的各个轻音乐队、各大歌舞团都参加了比赛。1985年1986年成为广东流行乐坛的一个小高潮,它为接下来流行音乐的蓬勃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解说:作为一个产业发展,一定要形成系统,而唱片公司是将音乐人和歌手有机结合的最佳方式,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内地,唱片公司是凤毛鳞角,中国唱片广州分社,就是大家通常说的中唱,太平洋影音公司,新时代影音公司以及白天鹅音像,这四家唱片公司在当时独领风骚。

陈小奇:真正的签约歌手制度是到了90年代初的时候,1992年的时候我在中唱搞的一个企划部。成立之后当时是签了4个歌手,最早签的是甘萍,唱《大哥你好吗》的,然后是张萌萌,然后是陈明,然后是李春波,当时签了4个歌手,这种签约方式已经是接近港台的签约方式了,但是还没有他们那么严谨,还是比较松散型的,但基本上比原来是有很大进步了,作品来说是完全根据歌手的风格来度身定做的。

解说: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广东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发展高潮,经过80年代的积累和沉淀,音乐人这个时候都达到了创作的最佳状态,而一系列歌手在全国的走红让更多有音乐梦想的人投身广东,同时以唱片公司主导,为歌手量身定做歌曲的路线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陈小奇:毛宁和杨钰莹是推广的最成功的一个,杨钰莹的甜歌卖的非常好,特别是东北那一代,他其实是在东北打红了才返回来的1806他唱片是向全国发行,发现在东北那一带,特别铁岭那一带盒带销售的非常好,一火了马上就连锁反应。这个时代他一直需要这个甜歌的,杨钰莹正好赶在这个时候,李玲玉已经过去了,杨钰莹正好在那个时候冒出来,杨钰莹在整体上的包装就比李玲玉要进一步了,因为有个公司在撑着么,李玲玉当时还是自发性质的,杨钰莹就有整体推广,后来跟毛宁绑在一起,金童玉女,两个都同时冒出来,对整个市场的吸引力就大很多。那时候演出市场又上来了,两个人到外面一起演出啊什么,慢慢把市场就扩大了。

刘芳:流行音乐在广东能如此迅速的发展也是多方面因素,首先广东毗邻香港,能够吸收一些先进的经验,商业气氛比内地浓。再加上一批有才华有激情的年轻人对这种新时代的艺术形式的充满向往,以及当时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兴起和配合宣传无疑也促成了流行音乐的发展,但更重要的还是广东是中国比较开放的地方,当时又处在一轮思想解放,给流行音乐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可惜好景不长,1995年之后这样的盛况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急转直下,是什么原因呢?

下一页 网络歌手走红的“特殊规律”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