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马思聪40年流亡 周恩来抱憾 张学良落泪
2008年01月04日 13:39铁血社区 】 【打印
相关标签: [刘芳] [事实·正前方] [马思聪]

被迫流亡海外

1967年的1月,中国正处于一个疯狂的时期,海外的舆论都把目光投向中国“造反派”的夺权上,连篇累牍地报道中国大陆的夺权风暴。就在这时,1月19日,香港的几十家中英文报纸几乎用同一标题,报道了马思聪出逃的消息:《中国著名音乐家马思聪逃抵香港》。4月,马思聪出现在美国的纽约,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了《我为什么离开中国———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可怕真相》。马思聪这一举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

马思聪的秘密出走,是被迫的、无奈的,是“文化大革命”对他残酷迫害的结果。1966年11月,马思聪的肝病复发,被“造反派”批准离开“牛棚”,回家居住。此时,马家的四合院已搬进了四五户人家,马思聪只得一人住在一间潮湿的偏房里。下旬,马思聪的女儿马瑞雪秘密回到北京,在厨师贾俊山和马思聪的朋友、私人针灸医生倪景山的资助下,马氏父女化装离开北京,来到广州,住在郊区丹灶的亲戚家。当时的广州、深圳等地,暗中存在着到香港的“偷渡线”,一些“蛇头”为谋取暴利进行“偷渡”。此时,马思聪的“失踪”引起了中央音乐学院“红卫兵”的重视,向公安部门报了案,并在马思聪的亲友中查找。广州的“文化大革命”形势也越来越紧张,马思聪的安全难以保证。摆在马思聪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被揪回北京继续接受批斗,其后果不是被打死就是像作家老舍一样自杀;另一条路是偷渡香港,远离内地混乱局势,但万一被抓住则性命难保,而偷渡成功则全家安全,马思聪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为了保全性命,为了躲避“文化大革命”的灾难,马思聪被迫做出了选择。1967年1月15日夜,马思聪以5万港币的代价,带着其夫人、儿子、女儿,在新州登上了新州渔轮厂的电动拖船“002号”。这次偷渡的组织者为广州一街道服务站的工人何天爵和原“002号”拖船的司机何炳权,船是他们偷出来的,乘坐者共5户13人。

1月16日晨,拖船在香港大屿山靠岸。马思聪一家在一个岩洞中躲了一天,当天晚上,来到九龙的一个亲友家暂住。由于香港的报纸登了丢弃在大屿山的“002”号拖船的照片,使马思聪感到香港也不安全,担心被引渡回内地。经过反复思考,马思聪选择了到美国去投靠他的九弟马思宏,他要到美国定居,凭着自己的提琴来养活一家。当时中美两国没有外交关系,政治上处于敌对状况,而马思聪又没有任何证件,只得通过一个朋友同美国驻香港领事馆取得了联系。1月19日下午,在美国驻香港领事的陪同下,马思聪一家四日登上了飞往华盛顿的飞机,踏上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流亡之路。

“叛国投敌”和流亡生涯

从香港、美国的报纸上得知马思聪已经出走后,中央音乐学院的“毛泽东思想战斗团”和“北京公社”,立即派专人追查此案,在马思聪的亲友中进行调查、逼供。“造反派”把初步查到的材料汇总整理后,上报了“中央文革”和公安部。公安部将这作为要案,于1967年5月成立了“马思聪专案组”,由于马思聪出逃乘坐的电动拖船为“002号”,这个专案组为了保密,就以“002号”为专案组的代号。专案组在审查中,马思聪夫妇在大陆的所有亲戚都被审查,有的被投入监狱,帮助马思聪离开北京的贾俊山、倪景山也被捕。他们当中,后来有的被判刑,有的被迫害致死,上演了一出株连九族的人间悲剧。

1968年1月18日,在经过8个多月的专案审查后,专案组终于结案了,谢富治、康生批准了专案组的结案报告,将马思聪定为“叛国投敌”,造成了“文革”中的又一冤案。

在国内对马思聪出走进行审查的同时,马思聪正在大洋彼岸忍受着心灵的痛苦和煎熬。到达美国后,美国先把他一家安排在弗吉尼亚州的农村的一栋别墅内暂住。在此期间,马思聪拒绝了美国方面提供的“政治避难基金”。1967年4月,为了澄清社会上对他出走的众多流言,马思聪首次公开露面,在美国纽约召开记者招待会,发表了题为《我为什么离开中国———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可怕真相》的声明。在这个声明中,马思聪没有一句责怪他祖国的语言,相反,他只是控诉了“文革”极“左”错误给中国、给他本人带来的灾难,只是如实地讲出了在中国正在发生的一切。他表示:我是音乐家,我珍惜恬静、和平的生活,需要适宜的工作环境。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个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和当前中国发生的悲剧比较起来,完全是微不足道的。马思聪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在这里发出的是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心声,他为自己的祖国正遭受劫难而痛心和悲哀。不久,马思聪迁往美国马里兰州居住,后又迁往费城郊区,在一所高层公寓里定居,直到他1987年离开人世,在他生命的最后20年间,他仍然以开音乐会和创作为其生活的全部内容。作为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他多次在美国各地和东南亚、台湾等地进行演出,他坚持以自己的演出收入作为全家的生活费,而拒领美国政府的“救济”。这一时期,他还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如舞剧《晚霞》、歌剧《热碧亚》,以及一些小提琴、钢琴曲。在他的演奏作品和创作作品中,蕴含着他浓浓的思乡情结,他将其中的一首乐曲名为《相见时难别亦难》,而他音乐会每次必演的则是《思乡曲》。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