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龚如心遗产案给华人社会启示
2010年02月09日 15:18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焦点传播

《麦田里的守望者》描述青少年苦闷

何亮亮:《时事亮亮点》,今天的第三目“传播焦点”,我们要试图分析一下《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小说它所带来的影响。

解说:J.D.Salinger,塞林格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本书发表于1951年,是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一经问世,就风靡全球,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至今全球发行量超过6千万册。《麦田里的守望者》讲述出生富裕中产阶级的16岁叛逆少年霍尔顿,被开除出学校之后在纽约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与虚伪,想逃离现实世界,却又不得不和现实妥协,在苦闷、彷徨之下,唯有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自己,自欺欺人。

本书反应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矛盾、混乱、苦闷、彷徨的内心世界,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和处境,也是作者的个人写照。这本书塑造了美国当代文学中最早的反英雄形象,主人公霍尔顿的言行和穿着,都成了当时青少年模仿的对象。这本书还领导了美国文学创作的新潮流,全书通过第一人称,以一个青少年的说话口吻来叙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并且大量的使用了口语和俚语,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不过,就因为书中使用了大量的粗口粗鄙的语言,小说出版之后,就遭到了卫道士的抨击。《麦田里的守望者》在1963年被翻译成中文,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内部发行,当时并没有获得翻译版权。在1983年获得版权,重新翻译出版。在中国青年一代,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塑造青少年反叛形象

何亮亮:这部小说,我们刚才看的这个介绍里面已经有了相当详细的一个内容了。霍尔顿,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个男主角,我想他之所以会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塞林格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但是又是苦闷的,而且最后又不得不妥协的这样的一个青少年,实际上是一个少年的形象,其实青少年这样的一个心态,这样的一个行为过去有,现在有,以后也会有。但是在文学作品当中,首次出现这样一个丰满的形象。这是塞林格的一个独创。

我相信很多很多的读者,特别是在和霍尔顿同样的年龄,就是从十几岁到二十来岁的年龄里面,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触,我就是霍尔顿,霍尔顿就是我,不管你是什么国度、什么文化、什么宗教,特别是不管你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里面,以我来说,我当时还是在社会主义时期呢,是在毛泽东时代的一个中学生,可是我看到这本小说,当然看的是中文本的时候,我能够强烈的感受到霍尔顿的这种苦闷,虽然我们过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所以我想文学作品里面的这样一种人物形象,他的普遍性和他的独特性,这是最重要的。

我也可以举一个例子,你比方说J.K.琳他写的这个《Harry Potter》,《哈利·波特》。《哈利·波特》在现在来说,我们从平面的现下来说,《哈利·波特》的读者也是数以千万计的,而且绝大部分当然也都是青少年,但是哈利·波特这个形象,他能够跟霍尔顿相比吗?当然不能了,因为哈利·波特他是一个神话的形象。虽然他也有同样的对于青少年来说,给他们带来的这种阅读的快感,从这点上来说J.K.罗琳,他唤醒了对于书籍、对于阅读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就人物形象来说,霍尔顿他是一个现实的这样一个人物,而哈利·波特却是一个神话,是一个幻想的人物。他这个作用是完全不一样,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会是完全不一样的。实际上我想霍尔顿所代表的这种每一个人都会有的在少年期间的这种苦闷、那种反叛的精神,那种对成年人虚伪的鄙视,乃至于塞林格本人在写这部小说时那种创新的手法,可以说影响的不仅是美国的文学创作了,也影响了世界很多国家后来的那些因为看这本书,而走上创作道路的这些作家们。

反映现代社会矛盾

何亮亮:但是我想,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里看文学这个角度,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虽然可能有人会讲人开始思考的时候,上帝就要发笑了。我觉得塞林格在他的这小说里面,他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同样一个命题,那就是跟法国作家加缪的《局外人》表现的同样一种命题,就是孤独,就是人的孤独。Camus在《局外人》里面有一句名言,就是“他人对于我就是地狱”。Camus写的是成年人,Camus写的是法国式的那种对于社会上的虚伪、对于人际关系疏离的描绘,Camus本人他不是在批判,他只是在描绘。

但是这个霍尔顿,也就是塞林格笔下的这个霍尔顿,他体现出来还是一个未成年人,但是这个未成年人即将进入成年的时候,他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一方面他所处的纽约,这是资本主义世界之都,一方面是人欲横流。一方面有着巨大的物质生活的引诱。另一方面,整个社会这种虚伪、这种矛盾的现象,对于一个少年来说,它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心理冲击,他实际上也是感受到了高度的孤独,他也同样的感觉到他人就是地域,只不过一个未成年人他的感受跟成年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觉得就在哲学上表达这种现代人的这种孤独、这种苦闷,当然也有人说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其实我相信这跟资本主义没有太大的关系。实际上所有的所谓现代社会,基本上都有这样的一种现象,都能够有这样一种感受,但是作家从什么程度能够把它表达出来,读者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跟他产生一种共鸣呢?我觉得塞林格跟Camus应该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他们是有不同的方式,但是他们表现的是一种人类共同的心理,就是所谓后现代化社会里面,不管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对于这个社会的一种非常迷盲的看法。

虽然Camus我们知道是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塞林格没有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所以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你回过头去看一看,二十世纪那些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里面,有几个人其实是能够超过,或者是能够和塞林格在文学史上有同样地位的。或者我们不说,因为文学史的学问家们可能是由教授、学者们来写的,可是读者他们会从自己的眼光来看作家,来看他的作品,或者由看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情感、这种经验,所以我还是觉得Camus的《局外人》和塞林格这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都是在二十世纪文学创作当中两多朵奇葩。

时事预告

何亮亮:东京奥运会12号要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举行了,这个时候正好是中国的春节假期,那么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中国取得了金牌的第一。这次冬季奥运会中国军团能够创造怎样的佳绩呢?我想是全世界华人观众都在热切的期待。

字幕:2月9日,台北,马英九举行记者会谈ECFA。

何亮亮:谢谢收看《时事亮亮点》,下星期一,也就是大年初二,期待您的继续光临。

《时事亮亮点》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一 19:20--19:55

重播时间:周二 06:00--06:35 11:25--12:00  

点击收看本期节目免费视频 完整视频

>>>>>点击查看《时事亮亮点》更多节目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王文静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