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说钱学森是反美派不准确
2009年11月10日 09:59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钱学森] [时事亮亮点] [何亮亮]

正在加载中...

何亮亮:钱学森是中国重要榜样

何亮亮:这本书台湾也有中文的版本,但这本书更多的是,对于钱学森在美国岁月的追踪,对于他在中国,特别是他在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整个这十几年当中,就是中国的火箭事业和导弹事业关键开创的阶段,钱学森所做的这些工作,其实张纯如就是写《南京大屠杀》的那位女作家,后来由于患了忧郁症而自杀的那位年轻的女作家。张纯如她也到中国来做了一些调查,做了一些采访,但是表现得还不是很详细。

但是人们特别是中国的青年一代,包括官方的媒体,包括出版物,多少都对钱学森是有所了解的,钱学森他是作为早期一位海归的学人,但是他又很特殊。我们知道从30年代,其实最早应该是从,实际上是大清的后期开始,就有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学生到美国去留学,到美国的留学生在中国的海外留学生当中,始终是占一个主流的地位,而且在美国的留学生当中也是人才辈出。

我想主要是在几个领域,一个是文科,人文社会科学的这个领域,这方面大概有代表性的可以算是像胡适,胡适是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另外就是像自然科学的领域,这方面的专家也是很多的。还有一类就是像钱学森这样的,钱学森他当然广义的来说,也算是自然科学领域,包括物理学、力学,但是他更具体的,他是一位火箭和导弹的专家。钱学森1955年从美国回到中国来之后,他要用自己所掌握的,在当时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和火箭的技术,用来报效自己的祖国,要为中国发展自己的火箭和导弹贡献自己全部的心血。

这点上他的作用跟其他那些留美的学者不一样,他的命运也跟其他的学者是不一样,因为你像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像胡适,胡适当然他在离开中国大陆之后,再也没回过中国大陆。也曾经在中国大陆长期受到了批判,特别是在文革期间,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胡适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逐渐,可以说是得到了公认,现在在中国大陆都可以看到学术的著作,很多人对胡适也都有兴趣。胡适这样一位自由主义的思想家,这样的一位学者,我想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其实是不融于两岸的。一方面在中国大陆对他有很严厉的批判,另外一方面在台湾,虽然在台湾他曾经做过中央研究院的院长,蒋介石对他也非常的器重。但是他那种自由主义思考的角度,他那种对知识分子思考的自由、新闻自由的追求,使他跟国民党政府之间也是格格不入,我想这个是在两岸,大概在有一段时期,都有这样的一种情况。

而钱学森就不一样了,因为他这个导弹和火箭这个技术,本身它是非常专门的技术,它不涉及到政治,但是它当然可以为政治所用。毛泽东其实并不尊重那些,无论是国内的还是海归的学者和知识分子,但是他对钱学森是非常敬重,因为钱学森所掌握的导弹和火箭技术,能够使中国进入大国的行列。所以钱学森这样一种榜样的力量,特别是对于现在的青年一代,还是有很强烈的一种启示的作用。

推心置腹

何亮亮:《时事亮亮点》今天的第二幕“推心置腹”,我们的人物对象就是上星期刚刚去世的钱学森。

“航天之父”钱学森名留航天史

解说:被喻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1911年12月11号生于浙江杭州,1930年代留学美国取得了加州理工学院航天工程系博士学位,并且在学院担任主任,期间参与了美国早期火箭和远程导弹等重大项目的研制工作。1950年钱学森计划返国,却被美国政府软禁5年,几经困难才在1955年10月回到中国。

回国之后钱学森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所,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施方案。他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也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曾经主持完成中国火箭技术建立规划,及参与两弹一星研制。

1964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东风二号”,同年中国又成功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实现两弹结合,让中国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核武器。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在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钱学森成为了主要的先驱者。钱学森一生获奖无数,包括极高荣誉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凤凰卫视等十多家华人媒体主办的“2008年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当中,钱学森更是获得了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10月31号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下一页 何亮亮:说钱学森是反美派不准确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