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时事亮亮点》今天的第三幕《抚今追昔》,我们要来回顾的是35年前的1月中旬所举行的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
1975年1月17日人大四届一次会议
解说:1975年1月13日至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1966年7月7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以后,相隔8年零6个月举行的一次全国人大会议。出席大会的代表共2864名,大会由朱德主持,会议的议程是,一、修改宪法;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三、选举和任命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周恩来报名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在报告中重申第三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两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张春桥代表中共中央作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他说宪法规定了人民群众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并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增加了公民有罢工自由的内容。大会通过了对宪法的修改,通过了周恩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选举朱德继续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董必武、宋庆龄等22人为副委员长;周恩来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邓小平、张春桥、李先念等12人为副总理,并任命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着极为特殊的历史作用,通过这次人代会,中国确立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并在今后成为中国长时间的发展战略。本次会议产生了由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机构,更多的有经验、有工作能力的老干部进入了国务院的工作班子,为以后进行全面整顿准备了好的工作基础。不过在会后,姚文元指令组《人民日报》只发一张大会主席台和一张大会会场的照片,周恩来做报告和朱德主持大会的照片不准发。
四届一次人大:危难中的亮点
何亮亮:8年了才开一次人代会,你由此可以想象就是整个60年代、70年代中国是处于怎样一种困难,怎样一种危难的局面。也正因为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在1966年之后首次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特别是当已经病危、病重的周恩来总理坐在主席台上,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全国人民为之动容。因为当时中国的主旋律是什么?是阶级斗争,是整人。
当时四人帮还是大权在握,他们对这样的人代会他们是不满意的,对于周总理提出来的中国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他们也是不满意的,他们津津乐道的就是斗争,就是反对资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等等。所以在那样一种危难的时代,四届一次人大会议就寄托了全国民众的希望,当人们看到毛泽东本人也是因为病重,他没有出席会议。
那么这个会议本身当然是很畸形的,他既没有国家主席,而且也通过了四大,就是大民主、大字报、大辩论等等,包括可以罢工的自由。毛泽东对于这种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让人民群众来行使民主权利,对这些东西毛泽东本人是非常欣赏的。
周恩来提出四个现代化:全民心声
何亮亮:但是我们看到这个会议它的主旋律,仍然是周恩来总理所做的报告中提出来的,就是四个现代化,因为这才是全中国人,反映了全中国人民的意志,也是体现了中华民族渴望在通过这个现代化的建设当中,一方面让人民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一方面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真正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不仅仅是依靠人多,不仅仅是因为人多作为一个大国,可以在美、苏两大国之间来取得自己的地缘政治的一个地位。
所以现在我们看全国都开人大的会议,有政协的会议,每年总理都会做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相信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一定是为海内外所瞩目。但是我们从35年前,周恩来总理所做的这个政府工作报告,所处的那种艰难的环境,以及周恩来总理在病重的情况下,以一种非常坚韧不拔的努力,他凝聚了可以说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种心愿,就是中国一定要实现现代化。
然后我们就可以再回过头来看这35年的历史,一定会有非常多的感慨,因为75年的四届一次人大会议之后仅仅一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都去世了;而且在76年四人帮被粉碎了,然后从78年年底,就是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之后的三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然后经过了20多年的建设,就是到了20世纪的末期,中国也确实是初步的实现了四个现代化,积累了相当多的财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看这一切,都觉得是很普通、很平常,每年一次的两会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可是为什么35年前的那一次四届一次人大会议,会使我们心潮澎湃,使我们更加珍惜当前中国来之不易的这样的一种局面。
《时事亮亮点》节目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播出
首播:(周一)19:20--19:55
重播:(周二)06:00--06: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