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晖:中国不因哥国气候峰会与77国闹翻
2009年12月22日 10:39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2009年12月21日《时事开讲》节目播出,以下为文字实录:

王若麟:各位好,欢迎收看《时事开讲》,我是王若麟。哥本哈根会议是终于结束了,全世界的人民也被彻底的忽悠了一把,白示威、白抗议、白等待了,尽管这一百多个国家的头头脑脑都来了,尽管经过了十几天的密集会期,尽管也拿出了一份协议,《哥本哈根协议》。但是没用,没有法律效力。哥本哈根风雨之后并没有见到彩虹,哥本哈根真是“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相关话题,请朱文晖先生来点评分析。

朱先生,您是怎么看这次的哥本哈根协议,后哥本哈根时代该怎么办?

哥本哈根协议草草收场 寄望墨西哥

朱文晖:应该说哥本哈根不是一个终点,它只能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讨价还价的起点。因为它没有对过去实行一个总结,也没有办法继往开来。从这个情况来看,大家只能寄希望于明年这个时候,在墨西哥城,但是墨西哥城可能会非常热,和现在冰天雪地完全是两个概念。但是我们留意从这个协议本身来看,就可能对明年也不敢抱太大的希望。

我这两天其实都在国内跟不同的专家在谈这些问题,还有一些从哥本哈根回到这边来的专家,也跟他们通过电话,通过其他方式也谈了一下。回到香港来之后,再看看香港本身的报纸和国际上报纸的评论。你比如说《金融时报》的评论“成事不足的哥本哈根”。还有其他的报纸,普遍都认为这个协议是一个空泛的,同时是非常关注在这个协议最后几个小时,一系列外交的这种争端也好,还有外交解决方法也好,比如说奥巴马突然闯到基础四国,就是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它们正在开会的地方,最后它们五个拿出一个东西来,交给了主席国。谈到中国的总理温家宝和奥巴马之间的一系列互动,当然也包括这里边的过招。

但是从整个的情况来看,国际上的评论对这次达成的共同协议并不是很乐观。因为这里边谈到,没有办法像联合国这样,没有形成一个共识,同时还有很多是明确反对的。所以在最后,关注到大会有这么一个东西。

这么一种结论,有时候也可能是对它评论的过低了一点,为什么评论的过低了一点?因为你要看几种情况,如果没有它的话,有没有更好的,可能彻底完了。如果说没有中国和美国两位领导人最后去力挽狂澜的话,有一种说法说,因为最后一天的时候,好像确实打不住了,大家分歧越来越大。基本上经过13天的马拉松密集会谈之后,好像都不行了。包括其实我们看到,不光是中国的总理,一再的改变行程,取消记者招待会,演讲的时间推后,包括英国的首相,还有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也一再改变他们在大会提出原来的安排,最后一下谈不拢,所以我想这是一种参照的体系。

我想另外一个参照体系,也是正如前面很多人所分析的。这次会议不应该把它寄希望于过高,毕其一役就能把这个事情给摆平了。现在的情况,它不像在签《京都议定书》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大家对这个事情普遍认识还不是很重视,对气候变暖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定。那个时候只是对发达国家有约束,而且是对部分发起的发达国家,它主动要求它对自己有约束。所以说这个东西不好了,我自己先掏钱,愿意对自己有约束,当然大家都很高兴。发展中国家愿意的话,还得到资金的援助。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machao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