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当年走向市场化的过程当中,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邱震海:对,这个教授治校这个非常关键。
吴启迪:我们想叫教授治学。
邱震海:治学?
吴启迪:对。
邱震海:教授治学?
吴启迪:对。
邱震海:无论是教授治校,这是西方的概念,我们说教授治学,您觉得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有那些障碍是我们大家在未来可以一步一步去争取、去克服的?
吴启迪:那就是说在这个整个学校的治理结构上,就应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突出这个教授治学这一点,这个还是一个学校内部机制的某种改革。当然这也跟我们的一些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也是直接相关的,要从这些方面去改。
邱震海:那么现在从胡锦涛总书记以来就一直在提出一个概念,就是我们要办创新型国家,未来如果我们自己的整个创新能力无法提高的话,那么整个国家在崛起上的竞争能力就会有问题。但是说到创新,我们知道我们东方传统的教育思维、教育传统,似乎又跟这个不太匹配。
您觉得站在中国目前2008年已经崛起至此这个门槛上的,这么一个中国的高等教育,未来在创新二字上如何突破?
吴启迪:我觉得这个学生能创新,当然这个教师本身也要能创新,所以我刚才已经强调过了,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当然我个人还有一个看法就是实践对创新的推动作用也很大,就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是动脑,不仅是学知识,他还要自己动手。
邱震海:对,那么大学也好、教育也好,应该说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一个折射。说到整个创新的话,您觉得您对于整个大学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环境有些什么样的期许?
吴启迪:对,我觉得创新就像大家所说的,他需要一定的,就是给人家的时间,一定宽容,允许他们失败,要有这种土壤。但是现在我觉得社会上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大家比较急功近利,希望今天、明天就看到一个小苗就长成一棵树,那么像这样一种氛围是不利于创新的。
邱震海:您说到急功近利很有意思,我们中国现在正在迅速的在转型、在市场化,市场化往往会带来某些急功近利的一些因素或者说成分,这或多或少也体现在教育领域。那么您也在西方生活过很多年,也对西方的教育思维很熟,您觉得在西方当年走向市场化的过程当中,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吴启迪:我想就是他们在市场化的初期,可能会犯跟我们类似的错误和问题的,因为这个资本积累的阶段大概都有这种急躁的情绪。但是他们多少经过那么长时间的历练,到今天为止他们就可能会比较一种平常心态去看待这些问题的话,它的土壤和它的氛围是会比较好,所以有些时候在这点上,我们也可能急不得。
邱震海:好的。
吴启迪:有可能今天、明天就变了。
邱震海:好的,非常感谢。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这只是中国目前第一个30年,未来中国一定还有2个、3个乃至无数个30年,所以我们衷心的期许中国未来在无数个30年当中的崛起之路走得更加稳健,也希望中国的以大学教育为代表的中国的人才培养、中国与世界的接轨能够更加稳健、更加健康。
《时事开讲》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23:05-23:30
重播:周二至周六05:20-05:50 周二至周六11:02-11:25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编辑:
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