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坦率的指出,学的美国的交通政策实际上是有误区的
就是你的这个投资计划可行不可行,我这个预算要不要拨给你,除了你这个计划本身能够创造多少效益之外,你有没有提高生产力的效果,我刚刚讲,长期来讲很重要的。第二,你这个计划除了拉动需求之外,有没有促进就业的效果,因为这个就业太重要了,当前中国经济来讲,应该摆在一个很高的战略高度。第三,你这个内需计划、投资计划,除了拉动这个本身的投资效益之外,有没有符合科学发展观?
换句话说,有没有考虑到可持续、环境、生态、社会和谐这个科学发展观?最后一条,有没有兼顾到改革、深化改革?你比方说刚刚我们前面讲的家电下乡,就是一种深化改革。为什么呢?因为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拉近城乡之间的差距,拉近所得分配,拉近贫富差距。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这个计划本身能够兼顾到多项价值的目标,就是一个好计划。
何润锋:那能不能围绕您刚才所说的这些基本的原则和标准来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石齐平:可以,我们举几个我能够想到的一些具体的例子,第一个我想,别的国家都做过的,就是政府在这个景气低迷的时候,花一笔钱出去,这笔钱花到谁的身上呢?花到企业的身上。这个钱花到企业的身上有个特殊的要求,就是你企业如果从事于创新、研究发展、培训、教育等等等等,我认为这些都是有利于你将来生产力提高的,有利于人力素质提高的。
那么因此好,你花这方面的钱,就可以在你当年度的这个企业税里面、盈利事业所得税里面给它抵减,这就对企业来讲是个补贴了,这等于诱导企业去从事这方面的,有利于长期供给生产力的一个工作,这就是一个好的政策。政府的钱花出去了,也帮助企业了,而这个帮助企业帮助在对长期经济来讲最有利的一个地方,这是第一条。
第二个,举一个例子,我过去一再的强调中国要大力度的、极大力度发展轨道产业,这个轨道产业就是城市间,就是铁路跟高铁;在城市里头就是地下铁,地铁跟轻轨铁路。为什么我要大力的主张发展这个?因为中国在过去30年里,我必须坦率的指出,学的美国的交通政策实际上是有误区的。
美国太过于发展它的汽车产业,那么它的汽车产业今天遭遇到困难了,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当时发展汽车产业的时候,能源危机还没有爆发出来,所以中国走这条路是不对的,中国要发展铁路或者是轨道产业。
轨道产业的好处,第一,你看造铁路要带动很多其他产业,内需经济拉动起来了;第二,创造很多就业机会,是不是?第三,节能嘛,它都是电了嘛,对不对?不烧煤了。第四环保;最后第四个,它省地我告诉你,同样的运量它可能要比高速公路、要比公路要省太多的地了。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方面,它拉动内需的同时又可以带动这么多的价值,我觉得这是第二个建议,这就是我觉得是很不错;第三个,造林种树。
何润锋:造林种树。
石齐平:我们回过头来讲,三农问题是中国始终希望能够解决而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那么其中有一个重要关键,就是你必须要把农村的人大量释放出来,否则人跟地的比例没办法能够给它改善的话,三农问题根本解决不了。但是你劳动力释放出来以后,数以亿计劳动力失业怎么办?就要发展劳力密集产业。
但发展劳力密集产业,不管是服务业和工业之外,有一条,在怎么样我做个建议,中国太需要造林种树了,造林种树我不知道您阁下有没有种过树,我不知道。我想象种树是最劳力密集的,在那种地方种树,每天都得照顾它。
第二个,最资本密集的,它要花钱的;第三,科技密集的,它有很多不同天然环境。这三个条件今天中国都具备了,劳动力也有、资本也有、技术也有,那么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推动个30年,今天整个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就会提高。这个是兼顾长期跟短期的,兼顾需求跟供给的,兼顾生产跟环境的,兼顾改革跟科学发展观的。
所以我认为今天4万亿,也许就会增加到6万亿、8万亿,没有关系,但是基本上就必须要好好的运用,把它运用到符合刚才我所讲的这几个原则上,那么我们就不亏待这个4万亿或者8万亿了,对得起我们自己,也对得起我们下一代。
何润锋:其实您刚才举的这些例子,根本一点还是要服务于您刚才开篇所讲的这十八字方针。我们再重复一下这十八字方针,“保增长、防风险、调结构、抓效率、重民生、促稳定”。
《时事开讲》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23:05-23:30
重播:周二至周六05:20-05:50 周二至周六11:02-11:25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 · “家电下乡”启动在即 有望拉动近万亿元内需
- · 石齐平:人民币创单日最大跌幅 中国出口形势险峻
-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金融危机将转“危”为“机”
- · 美国“黑色星期五”开局尚好 金融危机已露曙光
编辑:
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