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态面临的困难:
——人工降雨后的温度
解说:人们为种草费劲心力,然而巨大的代价并没有换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所做的一切仅仅是控制了草场的进一步沙化。为什么同样一片天地,牧草不能茁壮成长呢?一些牧民认为,这和另一项措施,人工降雨有关。
玛多县有四个人工降雨点,位于三岔口的降雨点由陈海宁负责,今年入夏以来已经进行了四次人工增雨。
记者:像玛多这边,夏天少嘛,一般是七月、八月、九月,最多这三个月,到十月份就开始下雪了,你不能人工降雪。你像七月的十二号还下了一场雪,七月十二号,玛多可能有五厘米吧,是人工降的还是?
陈海宁:不是不是,它自己下的,现在天热它就开始下雨,主要这段时间,抓住这段黄金时间赶紧增点雨,其它就没时间了。
记者:那像今年你们增多少次雨了?
陈海宁:今年我这个点已经打了四次,我进来以后下的最多的一天是下了9.0毫米,那一天是我作业了,增雨了。
解说:2003年黄河一度出现断流,被称为“千湖之县”的玛多90%的湖泊消失,实施人工降雨之后,黄河水电站的溢洪渠一直没有停歇,千湖胜景也重新出现,气象部门为此而自豪,然而人工方法解决了干旱问题,草场却没有因此明显改善,牧民甚至有所抱怨。
万县长:用最简单的话说,牧民取暖是用牛粪,雨下多了牛粪不干,他没有点火的,再说下雨天肯定会冷,玛多一年就这几个月天热,你再下点雨,天一冷,别人肯定不支持。气温太低,草长不起来。七月八月份,我们这昼夜温差大得很,早上起来还结着冰。
记者:原来不是气温也是这么低吗?
万县长:原来气温低,相对于人工增雨之前可能是,牧民最喜欢的是晚上下雨白天晒,这样,现在是白天下雨,增雨,老百姓普遍反映,我去的地方,说,雨降水量确实好,但是就是太冷了,草长不起来。
记者:原来自然下雨的时候,是夜间下雨?
万县长:夜间下雨。下得多一点。
记者:人工增雨为什么不夜间增雨呢?
万县长:不清楚,这个不太清楚。
——“减畜移民”的后续工程
解说:为了减少植被负荷,三江源治理工程实施之后,“以草定畜”和“生态移民”工程广泛实施。专职人员根据草场情况确定相应的放养牛羊数量,如果草场超载,牧民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出售,对于减畜的牧民,政府给予每户三千元的补助,但是这项补助随着五年来的物价上涨,吸引力越来越小。
万县长:现在牲畜的价格咱们都看见了,价格比较高,国家补助是三千块钱,说老实话三千块钱一头牛就出来了,一头牛可以卖三千四千,这个工作需要政府去做,我们要求他减。这里面我有一套规章制度,就是说这个饲料补助是一年一年地发,在发放饲料粮补助前,我们要求乡上先去检查减畜没有,完了以后是村上检查减畜了没有,最后是草原鉴定部门检查减畜了没有,只有三家都签字以后,我们才发放这个。
解说:万县长告诉我们,减畜的任务相对比较好完成,因为草场退化,放牧过多会导致牛羊瘦弱,第二年草场更加恶化,所以大多数牧民都很配合。另外一些牧民自愿选择了生态移民。这是位于三岔口的一个移民点,居住着黄河乡、扎陵湖乡等地的144户移民。
万县长:全县,我们玛多县实施了585户,已经搬迁出去的有585户,这里面有几个项目,2003年实施畜牧还草的时候,有388户实施了整体搬迁。这个标准比较高,是一部分搬到果洛州上了,它有155户,还有一部分搬到同德县去了,海南州同德县,189户,这两个村的标准比较高,它的房子是每户八万块钱。它的饲料粮变现补助是一户八千块钱,这是最高的,我们县。剩下这两个点就是说,这个点还有一个野牛沟,你们下来野牛沟那个点,是三江源的异地扶贫搬迁项目,这个标准比较低。一户房子投资是四万块钱,每户补助是六千块钱一年,补助期度是十年。
解说:这是牧民乐格,原来是黄河乡阿映牧委会的牧民,2007年生态移民搬到了这里。当初实施这个项目的原则是“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一辈子的游牧生活到现在定居下来,他是不是能习惯呢?
万县长:这是他们住的地方。有些房子不够的,自己盖的小房子,你看。条件好的盖的房子就好一点,条件差一点的就没办法盖大的房子。
记者:他家住几口人呢?
万县长:他家有七口人。
记者:七口人怎么住得下呀?
万县长:住不下嘛。小孩一般上学去了,寄宿制学校,住校了。再剩下他们几口人。
解说:为了退牧还草,乐格卖掉了家里五十多头牛,把自家七八千亩草场交给国家管理,为期十年。虽然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孙子孙女也可以享受义务教育,但是除了政府补助,他们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对未来的生活感到有些压力。
万县长:因为搬过来生产方式转变了,生活方式转变了,他在草场上的时候最起码想喝个奶子自己有,想吃个酸奶自己有,到这个地方来,啥东西都需要掏钱,这个就是说生活压力上,国家的下一步后续产业上不想个办法的话,他们就有点儿困难,现在是这个。
记者:保护牧场他怎么看?怎么看国家保护牧场?
万县长:国家政策是非常好的,他们也觉得这个保护环境,恢复草场是很有必要。但是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个,国家的后续的支持力度上还要进一步加大,再一个这个补偿标准以户为单位,一个人也是六千,十个人也是六千,所以这个有点儿难度。
解说:按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的统计,玛多县有牧民3033户,二十多年之后实际户数已经有五千多,但移民补助只能按当初以户划分的草场面积发放,多子女的家庭生活压力较大。另一方面,玛多县几乎没有工厂和企业,移民牧民没有技术,就业困难。目前当地政府正在设法发展后续产业、培训移民劳动技能。
在黄河源头的扎陵糊边,没有选择移民的索保活佛自己种了三块草场,连年的自然灾害和长势不好的牧草让他不得不为冬天做一些储备。播种、施肥对他来说是个挑战。他这一代人,经历了牧草的繁茂、沙化和如今的渐渐恢复,如今,他常常站在神山圣水旁为生态而祈愿。
《社会能见度》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 (周四) 21:50-22:27
重播时间: (周五) 04:15-04:50 15:15-15:55
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